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雷軍的“野心”:能否支撐小米千億美元估值

  雷軍的“野心”:能否支撐小米千億美元估值

  陳佳嵐、吳可仲

  3月23日,長城戰略谘詢與科技部火炬中心、中關村管委會合作發布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和2107年中關村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小米以460億美元的估值排名第三,位列螞蟻金服、滴滴出行之後。

  在此之前,有關小米IPO及其估值事宜一直備受市場關注。小米董事長雷軍辭任獵豹移動等公司的管理職務被外界認為是為了避免關聯交易,推進小米IPO的信號。更早之前,小米手環生產商華米科技在美股上市也被外界認為是為小米整體上市探路。

  關於小米的估值出現過多個版本,最高的達到2000億美元。近日,一份關於小米Pre-IPO的推介材料在網絡流傳,又讓小米的估值再次成為了外界爭論的焦點。對於這份材料披露的數據情況,小米方面未向《中國經營報》記者作出置評。但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小米市值並未有市場上傳言的那麽美好,只是市場反彈,市值也隨之反彈。

  軟硬體企業之爭

  根據上述推介材料,小米2015年虧損9.8億元,2016年盈利9.13億元,2017年預計可達75.82億元,利潤率6.5%,2019年有望增至188.31億元。2016年~2019年這四年間,小米淨利潤的年複合增長率可達174%。

  推介材料還介紹,2016年,小米的收入組成中,79%來自於硬體,21%來自於互聯網服務業務。硬體業務的淨利潤率僅為2.8%,而互聯網服務業務的淨利潤率則超過40%。小米正在擴大互聯網服務業務收入比例,2017年,預計互聯網服務業務的收入佔比為68.3%,預計到2019年,互聯網服務業務的收入佔比將超過硬體收入。

  根據上述材料,小米主營業務依舊是硬體,但靠硬體設備並不太賺錢,利潤主要來源於互聯網服務。在業內看來,互聯網公司的入口、後續盈利太空往往強於硬體公司,前景更加廣闊,容易獲得更高估值。小米也更願意標榜自己是個互聯網公司以獲得更多的投資回報。而業界圍繞小米究竟是一家硬體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也一直爭論不休。

  日前,本報記者從某券商機構獲取的一份資料顯示,小米自稱是一家全球範圍內領先的高端智能手機、互聯網電視以及智能家居生態鏈建設的科技企業。

  信託專家孫飛向本報記者介紹,一般硬體企業、軟體企業上市都有一個行業平均水準,國內和國外又不同,在A股、港股、美股上市又不一樣,互聯網企業在美國納斯達克估值會相對高些,“部分軟體企業涉及到核心競爭力,自主知識產權、專利比較多,估值會比較高,有些硬體企業成長性比較好,估值也可能比較高,每個版塊都會形成一個平均市盈率,按他的成長性、利潤,基本上有個穩定的估值水準。”孫飛介紹,蘋果公司目前市值達9000億美元,正是由於它不僅是一家能通過售賣硬體獲得高利潤的企業,同時也能通過擁有核心技術、專利、自主產權等軟服務獲取更多利潤。而目前,小米雖然同為硬體公司,也擁有手機、電視、電腦配件等眾多生態鏈入口、新零售業務,並不能算完全意義上的硬體企業或互聯網企業,小米的核心產業依舊為硬體業務,且利潤率相較於互聯網服務業務相差懸殊。

  反彈的估值

  記者獲取的資料顯示,成立於2010年的小米,此前已經經過五輪融資。其中,2010年第一輪融資後估值2.5億美元;2011年第二輪融資後估值10億美元,晉升為獨角獸企業;2012年融資後估值40億美元;2013年融資後估值達100億美元;2014年再次融資後估值達460億美元;預計在2018年2月進行第六次融資,接近本輪股份轉讓估值達550億美元。之後在2018年下半年上市,預估市值可達2000億美元。但實際上第六次融資還未有最終確定消息。

  2014年,小米估值就達460億美元,這也使得它成為當時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私有科技公司。雷軍稱,2014年小米公司銷售手機6112萬台,成為全球前五,國內第一。而2015年,小米開始走下坡路,手機銷量達7000多萬台,市值估值450億美元,2016年,小米手機銷量大幅下滑,僅賣出了4150萬部手機,全年出貨量大跌36%,甚至一度跌出全球前五,市值也相應下降。

  而在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裡,小米的估值僅為307億美元,直至2017年下半年,小米手機通過印度市場衝量,2017年小米手機出貨量有望突破9000萬台,而同年華為出貨量則為1.53億台,小米又重回全球排名前五。在孫永傑看來,隨著產業的發展,產業對於手機廠商的要求也在提高,市場競爭強度隨之增加了,相比於2014年,小米只是反彈。

  上述推介材料還披露,當下小米的估值為680億美元,如果在2018年第四季度上市,則市值將在854億~1351億美元範圍。有消息稱,小米的估值甚至高達2000億美元。但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小米市值過高,合理估值在500億美元左右。

  “之所以會這樣,還是出於資本的考慮,這只是一個宣傳噱頭,在炒作之下估值能相對提高,但實際上小米當下估值為500億到600億美元比較合理。”IT行業獨立分析師孫永傑表示,雷軍是一個熟悉資本運作的人,小米的業績表現他很清楚,一千多億人民幣的收入,利潤大概是在10億美元,如果小米估值過高,上市無法快速獲得高增長的盈利,股價可能會往下跌。

  而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飆則認為,小米千億美元估值還是有可能實現的,至於2000億美元的估值不能依據常規的十年市盈率,可能要考慮二十年、三十年的市盈率來估值。

  如何支撐利潤增長?

  “雖然擁有眾多入口,而未來上市,也要看其能否獲得更多的創新,入口的變現能力,是否能轉化為真正的商業價值。”孫飛如是表示。

  小米的設備、應用和服務要形成像蘋果公司那樣的生態系統,軟體服務、入口要轉化為有效的商業價值恐怕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部分業內人士表示,現在披露出來的小米利潤的年複合增長率可達174%,這個數據過高。截至目前,小米主要的高利潤還是依靠互聯網服務,手機、米家生態硬體等利潤、營收增長規模並不能支撐小米的利潤高速增長。

  公開數據顯示,小米2017年度淨利潤有望達到10億美元,與上述融資材料透露的2017年預計可達75.82億元(約11億美元)相差無幾,那麽174%的年複合增長率未來能否實現?孫永傑認為,在基數變大的情況下,小米實現這些業績的難度也將越來越大,未來一年到兩年內保持這樣的增速比較勉強,需要靠互聯網服務。

  此外,孫永傑認為,對於互聯網企業而言,擁有流量、入口只是基礎,流量能否實現真正的商業價值變現又是另外一回事,對於小米而言,手機業務是小米的核心,電視、電腦等相關硬體可以為小米帶來更大價值,但出貨量最大的還是手機,小米的硬體生態和互聯網入口是一個相互依賴的關係,為此,歸根結底互聯網服務還是需要依賴小米自身硬體品牌支撐。“有一個不行,另外一個可能就不行,機遇很大,同時風險一樣大。”孫永傑如是說道。

責任編輯:關海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