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製造業外遷?勿需誇大事實,中國製造業誰也唱不衰

製造業外遷?勿需誇大事實,中國製造業誰也唱不衰

(非特別標注,文章皆為譚浩俊原創)

近日,有媒體報導,由於中美經貿摩擦影響,中國企業特別是製造業外遷,甚至有人拋出了“唱衰”中國製造業的論調。對此,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今日回應稱,中國製造業已經進入到了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企業到國外設廠經營是正常現象。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不久,就曾有人揚言,外資正在撤離中國。可是,事實並非如此,外資企業在中國仍然過得好好的,新的外資也在不斷湧入中國。眼下,又有人用“唱衰”的方式,誇大製造業外遷事實,說輕一點,是不了解實際情況,用表面現象掩蓋事實真相。說重一點,是想製造輿論恐慌,製造緊張空氣,誇大貿易摩擦影響,為他人鼓勁。

殊不知,所謂的製造業外遷,更多的是在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必須完成的結構調整任務,必須實現的經濟轉型目標。如果仍象過去一樣,什麽企業都要、什麽投資都當作寶貝,只能說明經濟轉型還沒有真正開始,說明經濟結構調整仍處於低級階段,甚至可以說是隻說不做階段。如果動真格,就必須出現有進有退、有上有下的格局,必須淘汰一部分不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和結構調整要求的項目與企業,必須清理一部分低端製造業。別說外資企業,就是內資企業,也在調整和優化之中,在通過各種手段清理“僵屍企業”和落後產能。所以,必須對製造業外遷的論調予以堅決回擊。

事實也是,貿易摩擦也好,結構調整也罷,目標都是相同的。貿易摩擦是從外部倒逼中國經濟加快結構調整,加大經濟轉型力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質量發展。結構調整與轉型,是從內部分析經濟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主動地找差距、主動地淘汰落後產能、主動地實現經濟轉型,把發展思路從單一的速度型向質量與速度並舉、以質量為主的目標轉移。如果把這樣的轉變當作是製造業外遷的理由,誇大製造業外遷的事實,可以直接認為是不安好心,是想以此來唱衰製造業、唱衰中國經濟。

如果真的出於對中國經濟的關心,出於對製造業的關心,就應當認真地去分析一下外遷的製造業都是些什麽樣的企業、什麽樣的項目、什麽樣的產業。縱然這些企業和項目的轉移,會在短時間內對某個地區的就業等產生一定影響。但是,如果不外遷、不淘汰、不轉移,帶來的後果可能會更嚴重。與其擔心就業和經濟增長被動地接受轉移與外遷,不如主動地推動低端製造業外遷、推動高耗能等企業轉移。經濟轉型的陣痛,早晚會出現,晚痛不如早痛、被動痛不如主動痛。如果帶著目標要求去接受這樣的陣痛,痛感會小得多、痛苦也要小得多。否則,真的難以承受。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出現了一些製造業外遷和轉移現象,但是,經濟新動能的不斷湧現,特別是新經濟、新產業、新零售等的快速升起,已經較好地彌補了製造業外遷和轉移帶來的陣痛,因而,對就業和居民收入增長等沒有帶來多大的影響,更沒有出現風險。失業率等都處於可控範疇,經濟仍保持著良好的韌性和剛性,經濟的可持續性也得到了較大增強。更重要的,困擾中國經濟的產能過剩問題,不僅通過去產能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低端製造業的外遷與轉移,也讓去產能工作有了更好條件和基礎。不然,難度會更大。

資本是逐利的,外資資本是如此,內資資本也是如此。低端製造在二、三十年前,可能通過廉價勞動力、資源消耗等獲得盈利空間。今天的中國經濟,已經不可能再在低端製造業的紅海中生存和發展,而必須向高端裝備製造等轉型,向技術要紅利,向創新要紅利,向高科技要紅利,要高效率與高質量要紅利,向品牌和核心競爭力要紅利。那麽,不能釋放這些紅利的企業和項目,當然只能主動外遷和轉移了。把這樣的外遷與轉移也當作環境問題、當作風險,從而唱衰製造業、唱衰經濟,是極不負責任的,甚至是別有用心的。

經濟轉型的養分時刻,必須做出戰略選擇和戰術調整,不能為了一時之利而抱殘守缺、守舊棄新,主動出擊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做出這樣的選擇,甚至是抉擇。唱衰製造業、唱衰經濟的論調,可以休矣。

當然,對一些地區出現的製造業外遷和轉移現象,也要引起重視,尤其是對就業和經濟增長帶來的影響,要密切關注,不斷增加經濟新動能,釋放更多創新紅利,擴大創業優勢,提高經濟的可持續性和韌性。只有這樣,經濟運行才會更健康,才能讓唱衰製造業者閉嘴。

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tanhaojun1962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