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學術爭鋒 百家爭鳴 2018年非小細胞肺癌MDT會議召開

6月9日下午,2018年山東省肺癌多學科共同體高峰論壇在泉城濟南隆重舉行。本次論壇是在省衛生計生委頒布的《山東省十大重點疾病「十三五」科技創新重大專項規劃實施意見》的指導及要求下,遴選肺癌作為我省十大重點疾病,遵循山東特色、山東需求、山東優勢的原則,聯合呼吸病學、胸外科學、腫瘤學、腫瘤放射治療學、姑息醫學、放射學及病理學等7個專科分會共同開展的跨學科領域聯合研討與交流。

下午非小細胞肺癌MDT專場會議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代表百餘人參與了本次會議。山東省腫瘤醫院李寶生副院長向大會致歡迎詞,他提出臨床醫務工作者要以研究推進工作,以工作帶動研究,加快臨床工作建設與改革的速度,加大醫學教育與科研的力度,從而贏得患者更大的滿意度,做人民滿意的科研型醫務工作者,為促進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提高和帶動我省在臨床醫學上的研究,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會上,山東省腫瘤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宋平平、山東省腫瘤醫院副主任醫師王中堂、空軍總醫院腫瘤醫院院長夏廷毅、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蔣仲敏、重慶市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王東林分別向大會作課題報告。來自學科內的知名專家周濤教授、肖寶榮教授、劉波教授主持。

山東省腫瘤醫院宋平平教授、王中堂教授分別帶來了多例病例的分享,患者通過放療、靶心治療、手術治療等,均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愈後評估心肺功能良好。

空軍總醫院腫瘤醫院夏廷毅院長進行了《發揮精準放療肺癌更大作用》的授課分享。他講到,放射外科已成為不能手術Ⅰ期NSCLC首選治療手段,充分發揮放療劑量聚焦優勢是臨床醫生需要繼續深入的課題。精準放療在肺癌早中晚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早期採用放射外科可根治;中晚期改變劑量模式或聯合有效藥物治療有生存獲益;加強多學科共同體協同,發揮精準放療優勢作用,讓更多肺癌病人從中獲益。

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蔣仲敏教授在分享中介紹,中國肺癌發病人數佔世界35.8%,食管癌49%,中國肺癌居首,每年新發病例約78.1萬,肺癌為發病率、死亡率雙率第一,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脅,也對臨床機構和醫生提出巨大的挑戰。針對肺癌治療,外科切除的目的是完整切除腫瘤,減少腫瘤轉移和複發,力求長期生存,提高生活品質。但針對不同患病人群,治療方案又有所不同。他強調,在現代醫學條件下,外科手術仍是治療肺癌的強有力手段。取得準確病理、病期,提供後續治療依據,同時現代胸外科理念正在向多學科融合發展,向微創化、快速康復發展。這就要求臨床醫生所學習、多探討、多嘗試,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多可行的解決方案。

重慶市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王東林向大會分享了《EGFR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王教授詳細介紹了EGFR敏感突變肺癌一線治療、EGFR非常見突變的治療、EGFR-TKIs獲得性耐葯的治療等的成功嘗試和解決方案。他指出,僅從病理學類型來區分肺癌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精準癌診斷」的需求,基因水準的肺癌診斷已經成為臨床實踐的常規。EGFR基因突變非小細胞肺癌中最為常見的基因突變類型,其治療給臨床醫生提出了較高要求。同時也提出,隨著三代TKI越來越多的應用於臨床,三代TKI耐葯後的治療選擇,成為需待解決的問題。

課件分享結束後,與會專家代表圍繞非小細胞肺癌開展了一場百家爭鳴的學術爭鋒討論。

交流融合是我們臨床醫學未來發展的方向,多學科共同分享將進一步促進學術的進展。大會通過實例的分享和探討,對推動醫療技術的臨床應用,提高治療水準具有非常實際的意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