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ECCO 2019:我們是否能治癒炎症性腸病?

不想錯過界哥的推送?

戳上方藍字「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關注我們

並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面對疾病,我們或許不能輕言治癒。但醫療技術的提高和疾病認識的深化,都使我們大步走向光明的未來!

受訪專家|吳開春 空軍軍醫大學西京消化病醫院

3月6日-9日,2019年第14屆歐洲克羅恩病和結腸炎組織年會(ECCO 2019)在「全世界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哥本哈根如期舉行,並聚焦炎症性腸病(IBD)診療的最新進展,為參會學者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學術盛宴。

ECCO大會現場

而對於醫生和患者而言,最幸福的事莫過於「疾病治癒」。會議伊始,報告主題就圍繞「Silencing IBD」展開,來自英國的Arthur Kaser教授為大家帶來了「Can we cure IBD?」的精彩報告。

來自空軍軍醫大學西京消化病醫院吳開春教授在會議現場接受了醫學界記者的採訪,圍繞IBD診療的相關問題分享了個人的觀點和見解。

吳開春教授現場採訪視頻(一)

IBD診療仍面臨諸多挑戰

優化突破需瞄準這幾點

近年來,IBD的發病率在世界範圍內呈逐漸升高的趨勢。雖然我國發病率較低於歐美國家,但隨著生活環境、飲食結構的改變以及診斷水準的提高,我國IBD發病率可謂增長迅速、形勢嚴峻,已然成為影響我國人民群眾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使得消化科醫生面臨極大的挑戰。

吳開春教授指出:「IBD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目前診斷和治療水準仍不理想。其中IBD診斷困難,常常需要和多種疾病進行鑒別診斷,且沒有診斷金標準,確診主要依靠臨床綜合判斷;治療方面也缺乏特異性、針對性的手段,只能通過控制發病過程的某一環節來進行治療,患者易出現病情反覆、病程遷徙不愈和導致各種併發症的情況,給患者、家庭和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所以,優化IBD診療策略的關鍵點在於深入研究IBD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全面提升臨床醫生應用影像學、內鏡、血液生化、糞便檢查以及鑒別診斷的能力水準,此外還應不斷探索傳統藥物與新型藥物的臨床應用,如劑量、療程、給葯途徑等等,使患者得到最適合、最理想的治療方案。

吳教授表示,近年來生物製劑發展迅速,如何讓藥物發揮最大效益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同時也期待更多生物製劑的出現為患者帶來福音。

新型生物製劑開創IBD治療新時代

這些重要進展快來了解一下

吳開春教授現場採訪視頻(二)

自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抗-TNF生物製劑應用於臨床以來,為IBD患者帶來了更好的治療選擇,使很多患者的病情得到了迅速的控制和緩解,而且在預後改善和併發症防治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這對於IBD治療而言可謂是飛躍式的進步。

但目前看來,抗-TNF生物製劑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臨床實踐還需要為患者尋找療效與安全性兼具的藥物,並針對不同靶點、不同機制進行更多研究探索。

吳開春教授提到:「抗腫瘤壞死因子(TNF)抗體作為首個生物製劑,歷經幾代更迭,從人-鼠嵌合體IgG1單克隆抗體發展到完全人源化的抗-TNF單克隆抗體,取得了明顯進步。而各種不同作用靶點的生物製劑,如抗黏附分子抗體、抗炎性細胞因子製劑和Janus激酶(JAK)抑製劑等,更是層出不窮,帶來更多希望。」

「在這方面目前來講進展較快而且已經應用到臨床,在中國即將上市的有維多珠單抗(vedolizumab)。在這之前的那他珠單抗由於副作用方面的問題目前應用較少,但是維多珠單抗我們還是非常期待的。GEMINI系列研究也證實了維多珠單抗在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患者中都能起到良好的臨床緩解作用,而且對免疫系統、感染等方面的副作用比之前的單克隆抗體要好很多。」


  • GEMINI Ⅰ試驗評估了維多珠單抗對UC的療效,結果顯示第52周時維持治療組臨床緩解率分別為41.8%和44.8%,均顯著高於安慰劑組(15.9%)(P<0.001);


  • GEMINI Ⅱ試驗評估了維多珠單抗對中-重度活動性CD的療效,結果顯示第52周時維持治療組臨床緩解率分別為39.0%和36.4%,均顯著高於安慰劑組(21.6%)(P<0.05);


  • GEMINI Ⅲ試驗則評估了維多珠單抗對抗TNF藥物治療失敗的中-重度活動性CD患者的療效,結果顯示第10周時治療組臨床緩解率顯著高於安慰劑組(26.6%對12.1%,P=0.001)。

此外,來自美國的William J. Sandborn、Parambir S. Dulai、Jean-Frédéric Colombel三位教授,在本次ECCO會議的報告中分別從薈萃分析、現實世界研究及頭對頭研究介紹了相關進展:

1

薈萃分析研究(Systematic review)結果


  • 在未使用生物製劑的中重度UC患者中,生物製劑治療在臨床緩解和黏膜癒合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其中誘導臨床緩解率最高的是英夫利西單抗和維多珠單抗;


  • 在抗-TNF藥物治療失敗的UC患者中,維多珠單抗和托法替尼的誘導緩解療效最好;而且維多珠單抗嚴重不良反應和感染的風險最低。

2

現實世界研究(RWS)

美國10餘個IBD中心,超1000例維多珠單抗治療的IBD患者現實世界VICTORY研究顯示:


  • 中重度UC患者接受維多珠單抗治療12個月,累積臨床緩解率和內鏡下黏膜癒合率顯著高於抗-TNF藥物;


  • 中重度CD患者,接受維多珠單抗治療的12個月累積內鏡下黏膜癒合率顯著高於抗-TNF藥物;


  • 結腸或回結腸受累的CD患者,接受維多珠單抗治療的臨床應答率顯著高於抗-TNF藥物;


  • 在現實臨床實踐中,接受維多珠單抗治療的患者,嚴重感染和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於抗-TNF藥物。

3

「頭對頭」臨床試驗(Head to head clinical trials)

全球正在開展的生物製劑頭對頭研究主要有:

  • VARSITY試驗(維多珠單抗 vs 阿達木單抗)

  • HIBISCUS 1&2試驗(etrolizumab vs 阿達木單抗)

  • EXPEDITION試驗(維多珠單抗 vs brazikumab)

  • GARDENIA試驗(etrolizumab vs 英夫利西單抗)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其中首個「頭對頭」比較維多珠單抗和阿達木單抗治療中至重度活動性UC療效與安全性的VARSITY研究,將於3月9日公布詳細結果(敬請關注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的最新報導)。

IBD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為疾病治療帶來了新思路和新希望,而在各種藥物相繼湧現的現在,生物製劑的進展最為迅速。

吳開春教授提到:「生物製劑仍然會是未來一段時間內迅速發展、快步走向臨床的藥物,希望這些新葯的應用能在IBD患者的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

對於炎症性腸病,目前仍不能輕言治癒。但面對IBD這個複雜的慢性疾病,讓患者擁有更好的結局和預後,將是所有人共同努力奮鬥的方向。

專家簡介

吳開春 教授

空軍軍醫大學西京消化病醫院 副院長

世界胃腸病學會常務理事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 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 IBD學組組長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