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治療白癜風的新葯,不了解一下嗎?

近年來治療白癜風的新型藥物不斷湧現,但因某些藥物目前未得到臨床上的廣泛應用,且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還需進一步研究驗證,本文僅作學術性介紹。

【參考文獻】

《白癜風藥物治療進展》(劉薇,劉佳瑋,錢玥彤,馬東來等. 白癜風藥物治療進展[J].中華皮膚科雜誌,2018, 51(11): 849-852. 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8.11.027)

阿法諾肽

阿法諾肽(afamelanotide)為人工合成的α 黑素細胞刺激素(α?MSH)的類似物,可與黑皮質素1受體(MC1R)結合,起到促進黑素細胞增殖、黑素合成、抗氧化、DNA修復和調節炎症的作用。自1980 年被首次合成以來,在色素性疾病中研究廣泛,同時其作為一種光保護劑可用於治療紅細胞生成性原卟啉病和光線性蕁麻疹、多形性日光疹等。

Janus酪氨酸激酶抑製劑

JAK 是一種細胞內非酪氨酸受體性激酶,其抑製劑可用於骨髓纖維化、真性紅細胞增多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近年來,JAK 抑製劑在皮膚病的治療中也被廣泛關注,通過阻滯干擾素γ(IFN-γ)的信號傳遞並使下遊的CXCL10表達減少,使白癜風皮損複色。可用於斑塊狀銀屑病、斑禿、白癜風等。目前治療白癜風的JAK 抑 製 劑 主 要 有 托 法 替 尼(tofacitinib)和 魯 索 利 替 尼(ruxolitinib)。

攝護腺素類似物

拉坦前列素(latanoprost)和貝美前列素(bimatoprost)為攝護腺素F2α 的類似物,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青光眼,因其在治療青光眼時常有虹膜色素加深、眶周皮膚色素沉著等不良反應,故而考慮用於白癜風的治療。目前已發表的關於攝護腺素類似物治療白癜風的文獻樣本量均較小,且皮損面積多較小(<5%體表面積),各研究中的治療方法、劑量、療程也不一致,治療相關不良反應尚不明確,因此仍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進行研究,以明確攝護腺素類似物治療白癜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腫瘤壞死因子α抑製劑

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有活化皮膚中CD8+細胞毒性T細胞、抑製黑素細胞增殖以及促進黑素細胞凋亡等作用,而CD8+ T細胞可表達IFN-γ,促進白癜風發生發展,因此理論上阻斷TNF-α可減少表皮中黑素細胞的破壞並促進皮損複色。目前臨床上常用的TNF?α 抑製劑有依那西普(etanercept)、英夫利西單抗(infliximab)、阿達木單抗(infliximab)等。

辛伐他汀(simvastatin)是一種羥甲基戊二醯輔酶A 還原酶抑製劑,可抑製內源性膽固醇合成,臨床上作為降脂藥物被廣泛使用。研究表明,白癜風皮損中過氧化氫水準升高,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強,局部氧化還原反應失衡,造成黑素細胞損傷,可能是白癜風發生發展的重要機制之一。因此,阻止過氧化氫介導的氧化應激反應可能對白癜風患者有益。但目前仍缺乏有利的臨床證據,一方面由於白癜風發生機制較為複雜,而辛伐他汀難以阻斷所有致病環節;另一方面目前相關文獻報導的實驗樣本量小,或使用劑量不合適等原因。辛伐他汀長期大劑量使用有肌痛、橫紋肌溶解、腹瀉、眩暈、轉氨酶升高等不良反應,臨床應用仍需謹慎。

利妥昔單抗

利妥昔單抗(rituximab)是一種人-鼠嵌合型單克隆抗體,可與B 淋巴細胞表面的CD20 抗原結合,臨床上可用於淋巴瘤、類風濕性關節炎、血管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多發性硬化、大皰性皮膚病等多種疾病的治療。研究表明,與黑素細胞抗原相關的自身抗體可誘導黑素細胞凋亡,且血清中抗體水準可能與疾病活動相關,表明抗黑素細胞的自身抗體在白癜風的發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而利妥昔單抗特異性與B 細胞表面跨膜抗原CD20 結合後可使B 細胞溶解,從而減少抗體的產生。

THE END

目前關於利妥昔單抗治療白癜風的研究較少,且其價格昂貴,應用時可能發生感染、白細胞減少、嚴重超敏反應、血管性水腫、脫髮等不良反應,因此其治療白癜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尚待進一步研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