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端午安康!一起來看如何健康吃粽子,另附艾草養生攻略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祝大家端午安康!

01

端午由來,眾說紛壇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是古代吳越地區(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之說。

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02

端午習俗,特色鮮明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放風箏,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洗苦草麥葯澡,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等。"

03

端午粽子應該這麼吃

每逢端午節糯香甜蜜的粽子便成了餐桌上的寵兒,肉餡、水果餡、果醬餡、棗餡、栗子餡等等琳琅滿目,讓人不知吃哪種,怎樣吃才能更健康。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質,含過多的脂肪、鹽、糖。例如一個普通的鹹肉粽子,含米量約一至一碗半的飯,熱量約為400~500卡路裡。

因此,專家建議,吃粽子,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過3個,男性最好不要超過5個。吃粽子的同時,搭配蔬菜、水果可幫助腸、胃蠕動,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腸、胃道消化不良。

此外,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類,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瀉或腹痛。

粽子的三大營養功效

1、利尿消腫

粽子中一般含有紅豆,紅豆不僅內含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營養物質,而且具有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等功效。人體常為濕熱阻遏,紅豆能夠利水濕,解熱毒,與綠豆相輔相成,堪稱消夏良藥。

2、補中益氣

粽子中一般含有紅棗,紅棗能補益脾胃和補中益氣。所以對於脾胃虛弱和腸胃不佳的人士,如消化不良、經常吐瀉或便秘人士都有好處,多吃紅棗能改善腸胃功能。此外,紅棗又能補氣血,對於中氣不足及氣血虧損人士特別有幫助,能減少平日氣促氣喘的情況,又能針對肌肉無力等癥狀,增加體力。

3、開胃健脾

芒種過後,氣象日益炎熱,身體表面血流增加,腸胃功能逐漸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吃糯米正好能夠改善這一問題。且不說其中的配料,僅就清香的葉子和柔軟的糯米,就足以讓人食慾大開。

對於那些胃酸少消化能力差,傳統稱為「胃寒」的人來說,糯米是非常好的食品。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如果因為貪吃螃蟹大蝦之類胃裡發涼,趕緊吃一個熱粽子,或者喝碗熱糯米粥,馬上就會舒服不少。

哪些人不宜多吃

1.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種繁多,其中肉粽子和豬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較多,屬油膩食品。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者若進食過多,可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2.胃腸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後會釋放出一種膠性物質,吃後會增加消化酶的負荷。粽子中的糯米性溫滯氣,合植物纖維多且長,吃多了會加重胃腸的負擔。患十二指潰瘍的病人若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潰瘍穿孔、出血。

3.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紅棗、豆沙等,吃時通常還要加糖,假如不加節製,會損害胰島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搶救不及時有生命危險。

4.老人和兒童:粽子多用糯米製成,粘性大,老人和兒童如過量進食,極易造成消化不良,並由此產生的胃酸過多、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

手執艾旗招百福

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端午節人們往往會在門口掛艾草、菖蒲,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

艾草,作為中醫常用到的中草藥,性溫,具有散寒除濕、溫經止血等功效。

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可提神醒腦、驅蚊蠅、凈化空氣。

艾葉煙熏時產生的煙氣,可抑製病毒和細菌在空氣中傳播。

內服以艾葉為主要成分的中成藥,如艾附暖宮丸、當歸調經丸可治療月經不調、宮冷不孕等婦科病。

將艾葉搗成絨,製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

端午安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