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保過會激發保險公司上市熱情 保險6年A股上市空檔打破

  編者按:時隔六年,A股市場將再度迎來保險公司IPO。6月5日,證監會發審委2018年第85次會議審核通過了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保集團)的首發申請。這意味著,如後續順利,人保集團將成為第五家A+H股上市保險公司。

  中國人保成功過會 保險業6年A股上市空檔打破

  6月5日,中國人保順利通過證監會發審會。這意味著,在缺貨了6年後,A股終於迎來一家新保險公司。自2011年新華保險上市後,A股已6年多沒有保險公司首發上市。

  中國人保亦將成為第五家“A+H”股上市保險公司。此前,A+H股市場的上市保險公司有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4家。

  上周五晚,中國人保即將“上會”的消息公布。本周一,中國人保港股股價開始提升,當日上漲8.89%,領銜港股保險板塊;昨日繼續上漲,兩天累計漲幅9.97%。自去年5月公告計劃登陸上交所以來,中國人保港股已累計上漲28%。

  H股股價已漲28%

  中國人保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保險公司,至今已近70年,也是總資產兆的5家保險集團之一。人保集團注冊資本424億元,財政部是其發起人及控股股東。

  中國人保此前已於2012年在港交所上市,股票簡稱為“中國人民保險集團”,2017年5月16日公告擬登陸上交所,昨日終於成功“過會”。

  隨著“回A”進程穩步推進,中國人保港股對此有著積極反應,昨日繼續上漲0.99%,收盤報4.08港元,連續兩天上漲。

  自去年5月16日公告計劃登陸上交所以來,中國人保港股已累計上漲28%,漲幅在港股保險板塊中位居第五。

  通過發審會,中國人保將成為A股首發上市的第五家保險公司,也是第五家“A+H”股上市保險公司。

  正發行180億元資本補充債券

  通過發審會的同時,中國人保於6月5日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額度為180億元的資本補充債券。

  該債券為10年期固定利率債券,在第五年末附有條件的發行人贖回權。債券信用等級方面,中誠信國際給予發行主體和本期債券AAA評級,中債資信給予發行主體和債券評級為AAA+級。

  發行利率方面,經發行人與主承銷商協商確定,該期債券票面年利率的申購區間為4.4%~5.0%。最終利率尚未確定。

  中國人保A股上市募資和上述發債募資用途,均為補充公司資本金。從目前看,其償付能力尚充足,遠高於最低監管要求。根據A股招股書,中國人保集團2017年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99%,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5%,兩個指標的最低監管要求分別為100%、50%。(證券時報 劉敬元)

  人保過會 保險公司上市熱情高漲

  時隔六年,A股市場將再度迎來保險公司IPO。6月5日,證監會發審委2018年第85次會議審核通過了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保集團)的首發申請。這意味著,如後續順利,人保集團將成為第五家A+H股上市保險公司。當日,人保集團的H股中國人民保險集團(1339.HK)收報4.08港元,上漲0.99%。

  將成第五家“A+H”保險公司

  證監會公布的發審資訊顯示,發審委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內控、會計估計變更、投資性房地產計量方式等方面。發審委指出,報告期發行人經營多種保險業務,同時經營資產管理業務。要求發行人代表說明:不同保險業務所沉澱的資金規模及投資分布情況,自營投資和委外投資的佔比及效益,2016年及之後發行人投資收益波動較大的原因;壽險產品中期繳和躉交的比例,退保規模及佔比情況,報告期壽險分部業績大幅下降的原因;“資管新規”對發行人分紅險、萬能險等產品及發行人資產管理業務的影響;持有的人保資產資管產品是否存在“非標”產品投資,是否存在多層杠杆嵌套,是否實行第三方託管,資訊披露是否充分等。

  資料顯示,中國人保作為我國12家保險集團公司之一,上市之路一波三折。2009年9月完成整體改製後,人保集團早在2007年就傳出啟動上市工作的消息,此後又經歷了從“人保財險回歸A股”到“集團A+H同步”,再到“集團H股先行”的轉變。最終人保集團在2012年12月登陸港交所,創當年港股市場最大IPO。2017年以來,人保回歸A股進程持續推進。2017年5月16日,人保集團在港交所首次發布擬於上交所發行A股的公告,僅一年時間便實現成功過會。

  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人保集團總資產9879.73億元,淨資產1859.59億元。人保集團本次擬發行不超過45.99億股,在不考慮超額配售的情況下,這一發行量佔A股發行後總股本的9.78%,募集資金將用於充實公司資本金。目前,財政部持有中國人保總股本的70.47%,社保基金會持有10.2%。而中國人保在A股發行股份後,財政部持股比例將稀釋至63.58%,社保基金會持股比例將為9.2%。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人保具有集團化的架構,但其不同業務板塊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其優勢依舊是財險板塊。人保財險是國內財險業龍頭,2017年淨利潤197.12億元,為人保集團貢獻了九成以上的利潤。壽險和健康險等業務依然是其定價短板。

  保險公司上市熱情高漲

  公開資料顯示,除了此次過會的人保集團外,目前在A股上市的保險公司有中國人壽(601628)、中國平安(601318)、中國太保(601601)、新華保險(601336);在港股上市的保險公司有中國人保及人保財險、中國太平、中再保險、眾安在線。此外,天安財險、國華人壽分別在A股借殼西水股份(600291)、天茂集團(000627)曲線上市。

  通常情況下,保險公司補充資本的辦法包括發行普通股和優先股、資本公積、留存收益、債務性資本工具、應急資本、保單責任證券化產品、非傳統再保險等方式。但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我國多數保險公司經營年限較短,並且還處於快速發展和擴張的時期,自身留存收益較少,而業務發展對資本的要求較高,在多種融資途徑中,解決企業長遠發展資金的最優辦法仍然是借力資本市場。

  因此,對保險公司而言,發行A股和H股成為首選。目前,泰康人壽、華泰保險、陽光保險,中華聯合保險等多個大中型保險公司時有上市傳聞。泰康保險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升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泰康保險將在3年內成為公眾公司。華泰保險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梓木也曾多次表示,華泰保險作為一家成立20年的金融企業,謀求上市多年。此外,中融人壽,錦泰財險也表示近年將開啟IPO。

  另外,在新三板市場,掛牌保險中介機構及保險公司達35家。2017年共有7家保險機構獲得了定增融資,實際募集資金為4.35億元,較2016年同比增長五倍。某券商非銀分析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保險公司出現在新三板市場上,一方面反映出A股上市比較困難,另一方面反映出部分保險公司發展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

  經濟學者宋清輝表示,上市能夠為保險企業帶來的最為直接的利益是資本金實力的增強,從而使得公司償付能力提高,此外,還能夠分散風險、改善機制,提高資本運營能力和公司核心競爭力。

  人保財險監事會主席王和表示,保險公司成為上市公司,不僅解決了資金發展問題,更重要的是為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形成了一種倒逼機制。但目前看來,正是硬性資本指標及股權結構限制影響了多數保險公司的上市進程。

  發債增資頻頻

  6月5日晚間,中國人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在未來三年實施資本性債務融資計劃,視公司償付能力及市場情況,在境內外分多次發行總額不超過80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資本補充債務工具。境內外資本補充債務工具所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公司資本以提高公司償付能力。

  稍早之前的5月22日,銀保監會批複公告內容顯示,同意人保集團、英大財險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10年期可贖回資本補充債券,發行規模分別為180億元、15億元。今年以來,保險公司募資發債動作頻頻,銀保監會已累計批複了四家保險公司、共計350億元的銀行間債券市場資本補充債。

  保險業作為負責經營的金融行業,每經營一筆業務都需要提取保險準備金,且行業盈利周期較長,隨著承保規模的擴張,不少中小型保險公司的承保能力逼近政策底線,因此,多數保險公司為進一步擴大業務規模,只能通過股東直接增資,或發行次級債等方式補充資本金。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獲批和擬增資保險公司達14家,增資金額超120億元。從獲批增資的保險機構公告來看,通過增資提升資本實力,促進業務深化發展是增資計劃中出現次數最多的理由。(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