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萎縮性胃炎的發病原因以及危害,你了解多少?

什麼是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種類型,呈局限性或廣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縮(數量減少,功能減低),常伴有腸上皮化生及炎性反應,其診斷主要依靠胃鏡發現和胃粘膜活組織檢查的病理所見。隨著年齡的增長,本病的發生率也隨之增高,病變程度也越重,故有人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中老年胃粘膜的退行性變,是一種「半生理」現象。胃癌高發區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比低發區高。

本病的臨床表現為食慾減退、噁心、噯氣、上腹部飽脹或鈍痛,屬於胃脘痛或胃痞症的範疇;少數病人可發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貧血、脆甲、舌炎或舌乳頭萎縮等。

由於本病發病率高,且臨床上常反覆發作,不易治癒,又與胃癌的發生關係密切,因而慢性萎縮性胃炎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世衛組織將其列為胃癌前狀態,尤其是伴有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變可能性更大。

萎縮性胃炎有什麼臨床表現?

一些病人沒有癥狀,一些患者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隱痛、胃脘飽脹、消瘦乏力、食慾減退、也有患者有反胃酸等癥狀,少數患者還有貧血、舌炎、腹瀉等,個別病人伴粘膜糜爛、上腹痛較明顯,並出現出血

萎縮性胃炎胃鏡下可見黏膜紅白相間,以白為主,皺襞變細或平坦,黏膜血管顯露,以及黏膜呈顆粒或結節狀等,亦有粘膜糜爛,出血現象

胃黏膜活檢組織病理學檢查顯示黏膜固有腺體減少,代之以幽門腺化生或腸腺化生,間質炎症浸潤顯著。

萎縮性胃炎的分類

按照萎縮的程度,還可分三級:

輕度:胃竇部淺層腺體呈局灶性萎縮,減少,而大小彎腺體正常

中度:胃竇部及小彎腺體均有萎縮,減少,切範圍較輕度廣泛。

重度:胃竇部大部分萎縮﹑減少,僅殘留少數原有腺體,大﹑小彎及彎腺體萎縮;或粘膜顯著變薄,原有腺體完全萎縮﹑消失,而代之以化生腺體

萎縮性胃炎的發病原因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一、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繼續

二、遺傳因素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親屬間,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明顯增高,惡性貧血的遺傳因素也很明顯。

三、重金屬接觸鉛、汞、碲、銅及鋅等對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損傷作用。

四、放射

五、缺鐵性貧血

六、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反流由於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或胃空腸吻合術後,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可反流至胃內,並破壞胃粘膜屏障,促使胃蛋白酶反散至粘膜內引起一系列病理變化,從而導致慢性淺表性胃炎,並可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七、免疫因素在萎縮性胃炎,特別是胃體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縮粘膜的漿細胞內,常可找到壁細胞抗體或內因子抗體,故認為自身免疫反應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有關病因。

八、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90%的慢性胃炎患者出現HP感染,而且HP的感染程度與胃粘膜炎症程度呈正相關關係,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的重要病因。

飲食不當、長期嗜煙酒、濫用藥物、以及胃大部切除術後,分泌胃泌素的胃竇區切除,致使胃粘膜營養障礙等,均易導致胃粘膜受損而發生萎縮、炎症變化

萎縮性胃炎的危害因為該病起病緩慢、反覆發作、不易治癒,與胃癌的發生關係密切,因此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一般認為,CAG的發展是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所以阻斷萎縮性胃炎的發展甚至逆轉,意義重大。

歡迎關注微信號公眾號:河南省醫藥院胃腸研究院(zzyywck)點擊文章,每天有專業的胃腸知識科普,點擊閱讀全文有專業的胃腸醫生為您在線解答。


版權聲明:部分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所標來源非第一原創,請私信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及刪除處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