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京大學第一屆“馮友蘭學術講座”成功舉辦

北京大學哲學系、北京大學人文學部主辦的高端人文學術講座——“馮友蘭學術講座”於2018年5月17日晚拉開帷幕。第一屆馮友蘭學術講座由著名學者、馮友蘭先生高足、中央民族大學資深教授牟鍾鑒先生主講,北京大學哲學系李中華、鄭開教授主持,北京大學哲學系系主任仰海峰教授致辭並代表王博教授向牟鍾鑒教授授予“馮友蘭學術講座主講學者”證書。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陳鼓應、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王博、副教授孟慶楠、助理教授王鑫、楊浩等,以及校內外聽眾300餘人參與了此次講座。

牟鍾鑒教授懷著感恩的心以“馮友蘭先生的哲學智慧和我的學術之路”為題,向在場師生和各方聽眾講述了馮友蘭先生的學術貢獻、思想遺產和精神信念,與大家分享了自己親炙馮友蘭先生的機緣,以及自己的學術思考和深切體會。

馮友蘭先生著作等身,“三史六書”奠定了其哲學史家和哲學家的崇高學術地位。“三史”是《中國哲學史》上下卷《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三套中國哲學史著作,“六書”是貞元六書,也即是《新理學》《新世訓》《新事論》《新原人》《新原道》和《新知言》。牟鍾鑒教授指出,“三史釋今古,六書紀貞元”不僅展示了馮先生作為哲學史家和哲學家的面貌,還傳遞著“貞下啟元、舊邦新命”的學術文化信念。牟鍾鑒教授還認為,在“三史六書”之外,馮先生晚年撰寫的《三松堂自序》也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啟示意義。

牟鍾鑒教授圍繞馮友蘭先生創下的幾個“之最”,闡述了馮先生的理論創造和學術貢獻:從學術著作看,馮先生寫出了第一部完整系統的中國哲學史著作,也是第一位將其翻譯到西方世界的哲學家;從學術傳承來看,馮友蘭先生培養了最多的傑出人才和優秀學者;從思想創造方面講,馮友蘭先生始終保持著獨立思考的精神,往往能新見迭出,發前人所未發,不落於前人和時代的窠臼。

牟鍾鑒教授以馮友蘭先生在晚年親筆所寫的對聯來講述馮先生的學問理想:“闡舊邦以輔新命,極高明而道中庸”。馮友蘭先生特別強調中國哲學的超越性,重視不離日用的極高境界。馮先生曾提出著名的“四境界”說,指出人生具有不同層面的境界,例如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等。牟先生特別指出,對於一般人而言,從功利境界向道德境界的提升最為關鍵,而這兩個境界的區別簡單講就是小人、君子之區別,那麽什麽是君子呢?牟先生用“君子六有”來概括:有仁義、有涵養、有操守、有容量、有坦誠、有擔當。

牟鍾鑒教授還分享了他在馮友蘭先生的教誨和影響之下的學術之路,特別提出“接著講”而不是“照著講”才是中國哲學的研究方法。他說,我今年提出“新仁學”的構想,就是受到馮友蘭先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嘗試回應時代命題,做出“接著講”的努力。

之後的互動環節氣氛熱烈、精彩紛呈。台灣大學榮休教授、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陳鼓應先生在評議中提到,他和牟先生都經歷了深重的內憂外患的人生歷程,並從中體悟到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價值、中國哲學思想的重要意義,而馮友蘭先生一生的學術追求和精神信念中體現出的強烈的文化自覺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乃是非常重要、非常珍貴的思想遺產。牟鍾鑒教授還耐心細致地回答了聽眾提出的關於哲學、宗教、新儒家、時代精神等方面的問題,態度誠摯、言語懇切、思想睿智,現場聽眾報之以芬芳美麗的鮮花和經久不息的掌聲。

第一屆馮友蘭學術講座由陳鼓應學術基金提供支持,由北京大學道家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人文學部辦公室協助籌辦。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研究生部分同學,以及北京大學耕讀社、儒行社的同學們參與了籌辦,提供了保障。

馮友蘭先生故居“三松堂”已經修繕,擬將作為馮友蘭先生紀念館向社會開放。馮友蘭先生紀念館落成儀式之後,北京大學哲學系將舉辦“中國哲學之路:以馮友蘭哲學-哲學史研究為起點”學術研討會,作為本次講座的繼續延伸之學術活動,以期進一步挖掘馮友蘭先生的哲學思想,更好地推動中國哲學和中國文化的研究和建設。

版權聲明:本文為騰訊儒學編輯發布,來源:北大哲學系學生會,作者:張璟,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