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兒研所變態反應科主任劉傳合:控制兒童哮喘 綜合管理是關鍵

兒童哮喘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根據全球哮喘防治創議(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 委員會報告,哮喘患病率仍在上升,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和年幼兒童。根據2010年全國兒童哮喘流行病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城市地區14歲以下兒童累計患病率為3.02%,較1990年第一次調查的1.09%增加了近2倍。

在我國兒童哮喘患病的性別特點始終是男孩顯著高於女孩,前者高出後者約 50%。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總體上以學齡前兒童患病率較高。有調查結果顯示0~14 歲兒童哮喘患病集中在1~2歲和4~7歲2個高峰。

提高兒童哮喘控制,合理用藥很重要

「雖然哮喘在兒童期高發,但是在我國哮喘的控制效果並不是很好,1/2到1/3甚至更多的哮喘兒童未控制或控制不佳,不同地區差異較大」,來自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劉傳合教授說道。

現階段兒童哮喘的治療藥物選擇並不合理, 哮喘患者僅58.7%使用了吸入激素( 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 ,75.1%的患兒使用了抗生素治療,少數地區抗生素使用率仍高達90%以上。僅14.3% 的兒童曾使用峰流速儀,有地區甚至報告為5.3%。

「兒童哮喘控制得好不好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合理用藥。合理用藥可以使大多數患者獲得良好控制。通常情況下,治療包括長期每天使用控制藥物,使哮喘處於良好控制狀態,偶爾使用緩解藥物緩解癥狀。

在避免變應原暴露的前提下,急性期使用緩解藥物,非急性期長期使用控制藥物,達到哮喘良好控制是哮喘管理的主要內容。」劉傳合教授提到合理用藥在兒童哮喘治療中的重要作用。

兒童哮喘是持久戰,即使不發作也要使用控制藥物

「對於兒童哮喘的控制需要打持久戰,不能因為最近沒有發作就放鬆警惕不用藥」劉傳合教授提到。

下列情況應規律使用控制藥物:

  1. 1.患兒癥狀表現提示哮喘診斷且呼吸道癥狀未獲控制;

  2. 2.喘息發作頻繁(如每一季度喘息3次及以上);

  3. 3.喘息發作較少(每季度1-2次)但嚴重;

  4. 4.懷疑哮喘,此類患兒應該考慮試驗性治療以明確喘息是否由哮喘所致。

對於兒童哮喘的長期控制藥物包括吸入型糖皮質激素(ICS)、抗白三烯藥物、長效支氣管舒張劑(LABA)、緩釋茶鹼、抗IgE治療等。

吸入型糖皮質激素(ICS)

ICS是所有哮喘患者長期治療的首選藥物,如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可以控制哮喘癥狀,改善肺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不同ICS其效能及生物利用度不同,但多數在低劑量時即顯示明顯效果。

對6歲及以上患兒,在一、二級治療中首選低劑量ICS,在三、四級治療中則需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因對6-11歲兒童不推薦使用氨茶鹼,因此,在三級治療中,對這一年齡組兒童,推薦首選中等劑量ICS。對5歲及以下兒童哮喘的長期治療,二級治療中首選低劑量ICS劑量,三級治療中則首選低劑量ICS加倍。

抗白三烯藥物

如孟魯斯特,對哮喘的長期控制用藥,最新GINA指南明確提出優選方案和備選方案之分。在各級治療中,均不推薦抗白三烯藥物作為首選,僅作為備選方案,在二級治療中可單獨使用,在三、四級治療中,只能與ICS聯合應用。我國兒童哮喘指南同樣指出抗白三烯藥物單獨應用的療效不如ICS。需要強調的是,「白三烯受體拮抗劑並非止咳、平喘、抗過敏藥物」,由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氣喘和過敏性疾病應該積極治療原發病,避免長期使用該類藥物。

長效β受體激動劑(LABA)

不單獨使用,作為聯合用藥,適用於低劑量吸入糖皮質激素或單獨抗白三烯藥物治療未達控制的哮喘患兒,與ICS聯合應用具有平喘和協同抗炎的作用,適用於中重度哮喘。

茶鹼

僅限於12歲以上患者,可作為二級治療的備選方案,或作為三級以上治療的聯合用藥,與ICS聯合使用,用於中重度哮喘的長期控制,最好使用緩釋劑型,以維持穩定的血葯濃度。茶鹼副作用較多,使用時應密切監測。

抗IgE抗體

對IgE介導的過敏性哮喘具有良好效果,但價格昂貴,僅用於血清IgE明顯升高、吸入糖皮質激素控制不佳的6歲以上重度持續性過敏性哮喘患者。

劉傳合教授提到「由於哮喘是慢性疾病,有些患者也可能間斷髮作,吸入激素或口服抗白三烯藥物需要1~3個月後才能觀察到療效。哮喘長期控制治療藥物一旦選擇,應該堅持使用,不應不斷變化劑量」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對於所有喘息發作的兒童均應給予吸入速效支氣管擴張劑,也就是短效β2受體激動劑(SABA)以緩解癥狀。

5歲及以下兒童哮喘的階梯治療

急性哮喘發作,如何用藥?

對於兒童急性哮喘發作而言,可以使用短效β2-受體激動劑(SABA),比如酸沙丁胺醇吸入氣霧劑,這個葯起效快,常作為輕中度哮喘急性發作的首選葯,也可用於運動性哮喘。

開始給葯:沙丁胺醇100ug2撳,使用pMDI+儲物罐吸入或2.5mg霧化溶液吸入

必要時在第一個小時內每20分鐘重複一次。

如果病情不見緩解,或好轉後又出現加重,必須就近就醫或看急診 !

劉教授提醒大家的是,只在特定季節出現癥狀的兒童,每日使用的長期控制藥物治療可在季節過後停用(例如在好發季節過後4周停葯)。如果停止使用控制藥物,需在2-4周後安排複診,以確定癥狀是否再出現而可能需要繼續治療。

受訪專家

劉傳合 主任醫師 首都兒科研究所兒科學碩士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兒科學博士,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婦兒醫院博士後,首都兒科研究所哮喘防治與教育中心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呼吸學組秘書,全國兒童肺功能協作組副組長,中華兒科雜誌、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審稿專家。長期從事兒童哮喘與過敏方面的臨床工作與研究。目前擔負著衛生部、教育部、北京市衛生局等的科研項目。

在兒童哮喘、過敏性鼻炎等過敏性疾病的診斷、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兒童肺功能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曾在美國印第安納州IndianapolisRiley兒童醫院學習兒童肺功能,了解國內外哮喘與過敏領域的最新進展。主持及參與翻譯了《全球哮喘防治創議》、《過敏性鼻炎的處理及其對哮喘的影響》、參與了我國《兒童哮喘防治常規/指南》的制定,《兒童支氣管哮喘的診斷及治療》、《支氣管哮喘的基礎與臨床》等書籍的編寫,發表各類論文40餘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