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我不是葯神》,談「癌症治療革命史」


最近《我不是葯神》這部電影風靡全國,在國內颳起一輪強勁的輿論風暴。

千百年來,人類和癌症在相殺的過程中,治療手段也經歷了數次革命——從手術,到放化療,從放化療到分子靶向葯,再從分子靶向葯到如今的細胞免疫治療。

一、手術

癌症最早的認知來源於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他最早描述了惡性腫瘤——癌症是一個腫塊,或者叫瘤。這個認知直到19世紀依舊沒有什麼大的改變。

有史記載的第一例癌症手術當屬1809年美國人通過手術的方式切除卵巢腫瘤。

從此之後,手術就成了治療癌症的一個重要方式.

1836年,人們第一次通過顯微鏡觀察到「異常細胞」組成的癌症,這個時候,人們才開始認識到把癌症當成腫塊並不正確,癌症也是由細胞組成的。

那麼遏製細胞生長,應該可以遏製癌症生長。

於是,伴隨著對於癌症認知的更新,人類來到了癌症治療的第二扇大門前:放療和化療。

二、放化療

放化療,指的是放療和化療,因為這兩者往往是一起使用的,所以經常放在一起。

放療的全稱是放射治療,通過大量輻射殺死癌細胞。最早的放射治療可追溯到1895年,用X線和鐳用於治療癌症。

20世紀40年代美國人首次有氮芥治療淋巴瘤的臨床試驗成功,才昭示著化療正式邁上歷史舞台。

然而由於放化療都是全身治療,對於患者來說,副作用實在是太大。在早期的放化療過程中,很多患者都是因為無法忍受放化療帶來的副作用而選擇中斷治療或者自殺。

1953年,沃森和克裡克發現DNA雙螺旋結構,帶來癌症治療的第三次革命——靶向藥物的誕生。

三、分子靶向葯

1970年,第一個致癌基因被發現;

1984年,第一個腫瘤抑製基因也被發現。這個基因和致癌基因正相反,它的正常功能是抑製腫瘤細胞的生長;

1985年,人類基因組計劃由美國率先提出。

在此之前,不論是手術還是放化療,都無法做到精準的殺死癌細胞,大量的正常細胞也在治療的過程中被殺死。

靶向藥物便應運而生。事實證明:分子靶向葯在癌症治療方面確實有著極為強大的效果。在肺癌治療中,存在EGFR基因突變,單單使用分析靶向葯就可以達到60%~80%的治癒效果,可以說是人類攻克癌症的一大勝利。

但是,伴隨著分子靶向葯的誕生,另一個問題又開始不斷地凸顯起來:耐葯。

分子靶向葯因為過於精準的瞄準靶點基因,一旦靶點基因發生突變,那麼分子靶向藥物就會失去作用。

很多癌症患者在經過分子靶向治療之後幾年內,都會出現耐葯情況。而一旦出現耐葯情況,患者的癌症將會進一步的惡化。

而在傳統的分子和靶向藥物無法帶領人們戰勝癌症時,人們開始將目光轉向人體內的天然抗癌戰士——免疫細胞。

四、免疫細胞

由此,人類和癌症的戰爭進入到了另一個層面——免疫治療,利用活的免疫細胞殺滅癌細胞。由此誕生的便是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