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腸道微生物組生態失調是功能性胃腸道疾病基礎

| 編譯:符權、鄭倩望、魏韜(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

人腸道微生物組在調節人體功能性胃腸道(GI)的運動和分泌等重要生理活動中的作用是研究人體功能性胃腸道疾病(FGID)相關癥狀的基礎,它是引起FGID發病機制的重要因素之一。[1、2]。針對腸道微生物組研究方法其一的糞便因其中的微生物群落可以廣泛反映胃腸道和結腸粘膜微生物組在引發炎症中的作用,故成為研究腸道微生物組與FGID相關性的主要研究對象[3]。

同樣作為研究人腸道微生物組與GI疾病的相關性的關鍵因素--小腸道微生物生態環境的相關研究現今卻鮮有涉及,這主要是由於小腸難以進入且其中的微生物密度較低,研究者難以獲得足夠的細菌DNA來進行表徵小腸微生物群的研究[4]。目前表徵小腸微生物組成主要通過Watson膠囊活檢、腸鏡檢查[5]或使用迴腸造口流出物樣本[6]來完成,但研究成果存在較大局限性,若可以找到一個合適的對小腸微生物的表徵方法並進行相關研究那將使人腸道微生物組與FGID相關性的研究取得較大突破性進展。

2019年5月1日,梅奧醫學中心消化內科與肝病科的George B. Saffouri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題為Small intestinal microbial dysbiosis underlies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的研究論文。採取十二指腸抽吸物培養的研究方法對小腸微生物進行表徵,提出了小腸微生物組與FGID具有相關性,強調了表徵小腸微生物組在臨床的益處,為FGID相關腸道癥狀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此項研究中,研究者對164名樣本(包括126例腸道疾病樣本和38名健康樣本)的十二指腸抽吸物培養進行SIBO、小腸道微生物組與FGID癥狀相關性的研究,以及對16名健康樣本進行食物干涉研究飲食差異對SIBO與腸道微生物組的影響。

在該項研究中:

1.研究者發現在SIBO存在情況下,無胃腸道癥狀出現,健康樣本也可能患有SIBO。SIBO與胃腸道癥狀或微生物組成之間缺乏相關性,其是否是FGID癥狀的主要驅動因素或代表環境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但根據該實驗SIBO研究結果可以得出,患者樣本目前正接受針對SIBO的亞劑量的非靶向抗生素治療,這可能對腸道微生物組產生長期附加危害,尤其是使其抗生素耐藥性增加。

2.健康樣與患病樣的腸道微生物組存在差異,包括卟啉單細胞的顯著減少以及微生物組較低的α多樣性、豐富度和均勻度。而主要導致有症患者小腸微生物組成差異的因素和導致微生物群的落差異的原因有12%來自於高齡、PPI、抗生素使用以及GI手術。

導致健康對照(紅色)和有癥狀患者(藍色)的癥狀指數變化的四個因素

3.研究者在食物干涉研究中發現,食用高纖維飲食的一部分健康人群患有SIBO,證明飲食對SIBO有所影響;對健康樣短時間改用低纖維,高糖飲食可引發胃腸道和全身癥狀,並在恢復基線飲食後癥狀有所改善,表明飲食對腸道微生物群落組成有顯著影響。

綜上,此項研究證明了小腸道微生物群可能是引發常見的胃腸道癥狀的因素之一;採用的小腸微生物組成分析可以幫助識別微生物組被改變的個體,可能有助於對胃腸道癥狀進行靶向抗生素治療以及描繪具有健康小腸微生物組的健康藍本;研究提供初步證據支持飲食與小腸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為發展此方向與FGID相關的胃腸道癥狀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Simren, M. et al.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 a Rome foundation report. Gut62, 159–176 (2013).

[2] Bhattarai, Y., Muniz Pedrogo, D. A. & Kashyap, P. C.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gut microbiota-related disorder? 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312, G52–G62 (2017).

[3] Kostic, A. D., Xavier, R. J. & Gevers, D. The microbiome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urrent status and the future ahead. Gastroenterology146, 1489–1499 (2014).

[4] El Aidy, S., van den Bogert, B. & Kleerebezem, M. The small intestine microbiota, nutritional modulation and relevance for health. Curr. Opin. Biotechnol.32, 14–20 (2015).

[5] Chung, C. S. et al. Differences of microbiota in small bowel and faeces betwee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atients and healthy subjects. Scand. J. Gastroenterol.51, 410–419 (2016).

[6] Booijink, C. C. et al. High temporal and 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 detected in the human ileal microbiota. Environ. Microbiol12, 3213–3227 (2010).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註: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直接點擊文字即可瀏覽!

1、補牙或將成為歷史?

2、科學你慢慢學,中醫我先治病去了

3、科學告訴你應該多久洗一次澡

4、新證據:喝咖啡能延長壽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