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天山紅”時代 ——伯庚、尊聖話藝術

1958年生於黑龍江林口縣,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畫家、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

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對新疆廣袤的瀚海戈壁、自然山川、風物人情、天山大漠、絲綢古道進行了深入探索研究。歷經二十幾年二十幾次走進新疆,在文化是傳承、藝術於創造中創立了“天山山水畫”的獨特風格,開拓了中國山水畫創作的新領域。追求悲壯之美、蒼涼之美、雄強之美、陽剛之美。以大漠為紙、胡楊為筆,以熾熱的紅色激情,潑灑生命的旋律,譜寫天的大象、山的風骨,奏響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樂章。2011年為新疆國際會展中心繪製巨幅《天山紅》高10米長50米榮膺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

“天山紅”時代

--伯庚、尊聖話藝術

王增偉/文

2018年元月4日上午在傅伯庚藝術館,伯庚先生和剛剛完成《天山紅》畫展的著名畫家周尊聖一席精彩的對話,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近日, 周老師再次回到牡丹江,與伯庚先生一起做客曉晴軒,和家鄉的藝術愛好者談藝術,話創作,再次觸動了我,感受高山仰止。於是,翻出這篇舊文,稍加修改,獻給喜愛他們和關愛藝術的人們。

傅伯庚:中國有句俗話叫名師出高徒。在我這裡,要說高徒出名師。尊聖、尊成、文寶雖說是叫我老師,但他們的藝術造詣已經超過了我,是他們成就了我的今天,也抬高了我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我是拉著尊聖的手走上了藝術路線的,但尊聖讓我坐飛機到新疆參加他的《天山紅》畫展,站在藝術的高度,看到他無限的創造力和未來遠大的發展空間,也開拓了我的藝術領域,接受邊疆的洗禮,感受到了學生對老師的厚愛。

尊聖的《天山紅》,享譽全國,火紅的顏色,火紅的激情,唱響了一個時代,影響了整個中國畫壇。尊聖筆下的天山,是一個不屈民族的化身,是高揚的中國圖騰,是一片前仆後繼的巨浪拍天,是蕩滌舊物湧向未來的大潮。他的畫給人的是氣勢和力量,是向上向前的精神,他的畫令人想到中華民族不變的品質。

尊聖的天山紅風格,天山紅體系,在中國畫壇上創造了一個“天山紅”時代。

周尊聖:伯庚老師給我們從事藝術的人一生的營養,這是刻骨銘心、揮之不去的影響。老師到新疆參加我的畫展,是分享學生的成就與快樂。

傅伯庚:我最好不去影響別人,影響有左右的意思,我不干擾學生的藝術探求。我對尊聖的影響就是不影響。探索藝術的路線和追求,老師什麽都懂,一知半解就很容易誤導學生。就會阻礙學生的成長。要讓學生對未知有興趣,未知才是最好的老師。

藝術教育是異化,什麽都問老師,那能成為藝術家嗎?從事藝術的每個人都想成為大家,但能都成為大家嗎?從事藝術創作,需要有自己不同的藝術特點,無論全國的、黑龍江的、牡丹江的、林口的,首先要學會互相欣賞、互相鼓勵、互相澆灌,相互滋潤,文化是相互影響的,欣賞、推崇,也是潛移默化的影響。

周尊聖:給學生更多的掌聲、褒獎和鼓勵,這就是老師。

傅伯庚:因為可愛才欣賞,也因為欣賞才更可愛,這就是哲學。

藝術是什麽?藝術家是什麽?藝術就是尋覓美,發現美。藝術家就是只要生命沒有結束,就永遠不滿足,永遠在路上。藝術家就是一生叩問藝術是什麽的人,一輩子不知道家在哪裡,永遠不知道什麽時候到家的人。

周尊聖:我二十多年無數次走進新疆,走進天山,感受胡楊的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感悟人類繁衍不止,用藝術讚美胡楊,讚美生命。

傅伯庚:老師要教學生學會思考。要讓學生成為永遠不知道下一幅畫怎麽畫、畫什麽的人。

藝術家不要總說自己的畫值多少錢。藝術家應該始終談不足、談追求,把字寫好,把畫畫好,用自己的作品展現新生活、新天地。藝術家不能總講昨天的故事,應該每天都講今天的故事,明天的故事。尊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每次談論他總是談起新的創作思路和新的工作計劃,總是有做不完的事兒。

我現在受學生的感染和追趕,每天都在不停的學習。

周尊聖:老師的思想,是其一生積累的財富,一直在豐富著我,提升著我,是我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傅伯庚:學會欣賞,和學生一起高興、一起快樂。他們取得輝煌的成就,他們長成參天大樹,是我一生的幸事。尊聖創作的巨幅《天山紅》,獲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他的作品《天山紅》曾在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法國羅浮宮展出,令人非常欽佩。

周尊聖:我從家鄉出來,與老師有了一定的距離,我才越來越感到老師的高大和富有,他是家鄉的一座山,令人高山仰止;他是家鄉的一座富礦,讓我開發淘寶而樂此不疲。

傅伯庚:最近幾年,我給全國許多知名畫家寫評傳。我感到,藝術家首先應該是一個思想家,是大自然的讀者。我在評著名畫家賈平西時寫到:屎殼郎、狗尿苔和梅蘭菊竹都是平等的生命,應該給它們同等待遇,都可以有資格登上大雅之堂。

藝術家用最大的殘酷壓榨自己,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人類;他們打造自己,磨練自己,建築自己,把自己修煉成一棵參天大樹,然後點燃自己,用其一生的精力自己把自己拋向星空,能上天的石頭(藝術家)就是星辰,燃燒自己照亮人間。而落地的確只能是石頭,因為真正的藝術家永遠是鳳毛麟角。

藝術家是走在羊腸小道、一意孤行的獨行者。藝術家不怕失敗,不怕孤獨,不怕冤罪殺機。藝術家是可愛的人,成功的人,完美的人。

《天山紅韻圖》 34cm x 138cm 紙本 2017年

藝術家教學生什麽呢?不止是教方法、教任務,而是要教給思想,給人類創造美好的傳承,點燃其思想者的火炬。

我們繪畫,是讓自己看懂,還是讓別人看懂?藝術家的作品要有創造性、有內涵,因為總會有人看懂你、欣賞你、影響到願意接受你的一群人。

周尊聖:剛烈的男人欣賞《天山紅》,溫柔的女人欣賞《黃土坡》,淳樸的人們欣賞《黑土地》。

傅伯庚:樹從草叢中長出,比草高,站得高是為了看得遠。畫家的作品是給人思想,給人啟迪,這樣的畫家才能稱為藝術家。

尊聖在藝術創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他藝術探索、創作的腳步並沒有停下來。在《天山紅》之後,還要創作《黃土坡》、《黑土地》等專題畫展。形成山、坡、地三大系列畫展。

尊聖現在是全國著名的藝術家,走的那麽高,還不忘家鄉。這是偉大的情懷。

尊聖常說要感謝在路邊給我一碗水的人,這句話包含了你怎樣的經歷?

周尊聖:這碗水包含精神上的鼓勵,物質上的支持,情感上的激勵,思想上的關懷……最後聚合成一種合力,激勵著,推動著,牽動著甚至逼迫著,使你無路可走,毫無退路,只能向成功努力。我是含著感恩的淚在一直奔跑的人。

傅伯庚:你現在每天要讀兩個小時的書,你真的認為讀書有那麽重要嗎?

周尊聖:我感謝在路邊給我一碗水的人。這碗水就包含知識,就是書。別人都可以說自己是那所大學畢業的,我不能;別人畢業了,可以不讀書了,我永遠沒有畢業,所以我要讀書,要一直讀下去。我為自己制定了一個計劃,每天必讀兩個小時的書。如果今天真的不能實現。就下次補上,讀一個通宵,這些年,我的畫有些進展,是因為書讀的多了,讀歷史,讀哲學,讀美學,讀文學,注入繪畫中的內涵豐富了,理性增強了,懂得用理性指導繪畫了。

傅伯庚 :在你的畫上有一方閑章,上面刻著“半飽”,一定有很深的含義吧?

周尊聖 :我小時候家中貧寒,常常吃不飽飯。為了紀念那段生活,我請同窗好友冷旭幫我刻了一方閑章,以“半飽”為印文。其實處於饑餓狀態下是生命中最積極的狀態,是求生欲望最強的狀態。半飽就是不滿足,雖食而餓。人生最可怕的是滿足。更可怕的是不滿足,是永遠處於半飽狀態,因為在藝術探索的路上永遠是耕耘的季節。

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在藝術路線的追求上是無止鏡的,既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也在追求,因為藝術沒有完美。山水畫大師李可染先生有一方印刻有五個字“峰高無坦途”,就是說藝術是沒有止境的。

《不朽的胡楊》 傅伯庚

所以,我在新疆完成了畫展《天山紅》後,並沒有滿足,又開始創作《黃土坡》,來豐富黃土坡的底蘊和文采。明年要在西安舉辦《黃土坡》——“東方紅”的畫展。之後我還要回家鄉創作《黑土地》,展現家鄉中國飯碗——“高梁紅”。這樣,天山紅、東方紅、高粱紅不僅沒離開紅色,也迎合了這個時代。中國歷代山水畫家都沒有系統地研究過山、坡、地的繪畫,我的作品可以給後人研究山、坡、地提供有價值的資料。藝術沒有結論,沒有定論,只有被論和爭論,我多年研究成果能給學者學子們提供可考的依據我已經滿足了。

我還有一個願望,就是《天山紅》、《黃土坡》、《黑土地》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因為藝術是你的,也是我的,最後是世界的。我要讓我的作品走向歐洲,讓中國畫走向世界,東方民族是傳承紅色文化的民族,“天山紅”是時代的心聲,是紅色的升華,用紅色讚美我們的民族。

傅伯庚:所有喜歡藝術、向往藝術的人,都應該向尊聖這樣。學習他牢記“一碗水”的感恩精神!學習他每天堅持兩小時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學習他始終“半飽”,永不滿足的精神!學習他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奉獻精神!

周尊聖題

編輯:蘇梓軒、沈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