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每種肉都有一個「茶葉搭檔」,茶葉的五種妙用你知道多少?

炎炎夏日,放下手頭上的工作,泡上一杯清茶,消暑又解渴,渾身又充滿了活動力。但人人都知道「泡茶」,卻不一定知道「吃茶」。

其實在古代開始,我們就已經有「吃茶」傳統了。茶葉入菜,清新又解膩,和特定的肉類配搭,更是相得益彰,各顯所長。


茶葉入菜,健康又美味

茶葉在中國古代早已風靡世界,除了用來泡水喝之外,聰明的中國人更是把茶葉的飲食奧秘發揮到極致。

播放GIF

唐代儲光羲曾專門寫過《吃茗粥作》;清代乾隆皇帝多次在杭州品嚐名茶龍井蝦仁;雲南基諾族至今仍保留著吃涼拌茶的習俗……茶葉入菜,除了美味之餘,對人體健康也有一定的益處。

抗衰老、保護心腦血管

我們常用的茶葉當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等,但其中有60%以上的維生素是不溶於水的,而如果將茶葉和食用油一起烹飪,則可以讓身體攝入更多的維生素A、D、E、K和胡蘿蔔素等,有利於心血管健康,養生作用更加顯著。

播放GIF

祛除異味、改善代謝

茶葉中的兒茶素可以抑製腥味,類黃酮則可以去除各種異味,其中的磷脂、氨基酸可起到調節脂肪代謝的作用。因此在煮菜的時候加入茶葉,可以有效去除油腥的味道,並為菜肴增添幾分清香。

肉類與茶葉的「完美搭配」

紅肉、白肉、海鮮……每一種肉類都有自己的「茶葉搭檔」,所以我們在烹飪的時候不妨加入一些茶葉,說不定你會發現味覺上的驚喜哦。

海鮮+綠茶

播放GIF

海鮮類屬寒性食物,適合用清淡的綠茶搭配。西湖龍井、黃山毛峰和碧螺春等綠茶屬於非發酵茶,茶葉嫩而香,口感較好,適合烹製清新淡雅的菜肴,比如龍井蝦仁、茶葉蒸魚(茶葉中的茶多酚可去除魚肉的腥味)。

豬肉、雞鴨肉+烏龍茶

我們知道,豬肉、雞鴨鵝肉等家禽的肉都是比較肥膩的,吃幾塊就會容易產生飽膩的感覺,在烹飪以上家禽肉時加入一些茶葉,可減脂去膩。

上述肉類一般推薦烏龍茶,因為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香氣濃烈,且有健胃消食的作用,更適合搭配肥膩的肉類,比如鐵觀音燉鴨。

牛羊肉+紅茶

紅茶屬於全發酵茶,口味偏苦、澀,搭配口味重、色澤重的菜肴,不僅可以去腥增鮮,同時還有一定的養胃護胃作用,搭配牛肉和羊肉是最佳選擇,比如紅茶燉牛肉、羊肉等。

最後特別要注意的是,在烹飪肉類菜肴時,茶葉不是放得越多越好的,因為茶葉多少有點苦澀的味道,放太多可能影響菜肴的整體風味,建議茶葉與肉類的比例為100:1左右,每100克肉類可加入1克的茶葉。


不同味道的茶食,搭配不同的茶飲

在喝茶的時候,我們經常會就一些點心食用,稱之為「茶食」,茶食一般分甜、酸、鹹三種主要味道,對於不同味道的點心來說,也可以用不同種類的茶葉與之搭配。

甜味+配綠茶

綠茶清爽解渴,帶點微苦,可以選擇甜味的點心與之搭配,以甜味中和綠茶的苦味,此外,綠茶富含的兒茶素具有抑製糖分吸收的作用,同時也可以促進脂質代謝。即使吃甜食也不用擔心變胖了。

播放GIF

但要注意的是茶食的口味不可太甜太重,否則綠茶的香味就被完全蓋過了,推薦綠豆糕、紅豆糕、山藥糕、鳳梨酥等小點心。

酸味+配紅茶

播放GIF

如果說綠茶是「淡妝」,清香淡雅,那麼紅茶就是「濃抹」,醇厚濃鬱。紅茶口味比較厚重甘醇,可以配搭酸味一點的茶食,這樣口腔中會留有酸酸甜甜的「青澀」感覺,十分微妙,推薦以檸檬、奇異果、李子等水果作為紅茶的茶食。

鹹味+配烏龍茶

烏龍茶的口感介乎於紅茶和綠茶之間,品嚐烏龍茶後,口腔會感覺微微生津,口中甘甜而有回味,建議用鹹味的食物搭配,可以保留茶葉的香氣,又能保留食物本身的滋味,比如瓜子、花生、夏威夷果等。


茶葉的五種妙用,你知道多少?

茶葉不僅在飲食方面大有「造詣」,更可以應用在日常起居護理中的方方面面哦!

一、洗臉:喝剩下的茶水不用倒掉,還可以用來洗臉。茶中剩餘的營養物質如各種維生素、茶多酚對皮膚有保健作用,也有輔助消炎和解毒的作用,所以臉上因為上火起疹或皮膚瘙癢等狀況,用泡過一段時間的剩茶水洗洗,能夠光潔皮膚,抑製斑痕。

播放GIF

二、刷牙漱口:早晨,如果隔夜的茶味道沒有明顯的改變,用來刷牙可以起到殺菌消炎作用,其對口腔黏膜、牙齦和牙齒的清潔都有一定的作用。

三、泡腳:把茶渣集中起來煮水泡腳,可促進足部血液循環,使全身經絡更加通暢,氣象較冷時可以預防凍瘡,此用法特別適合中老年人。

四、清除異味:家中的烤箱在烤完魚後,烤架上總會殘留魚腥味,揮之不去。此時平常丟棄不用的茶葉渣就可以派上用場,將曬乾的茶葉渣放進烤箱內烘乾,茶的香味能減少烤箱中的臭味。

五、做枕頭:剩下的茶葉別急著倒掉,重新曬乾可以做成枕頭芯。茶葉散發的陣陣清幽香氣,可以緩解精神緊張,幫助勞累一天的我們快速入睡,此外,茶葉的祛濕作用可以給潮熱的脖子去汗氣,預防濕疹。

最後值得提醒的是,茶飲雖好,但晚上不宜多喝,否則可能會影響睡眠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