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京城這所名小學敢於自我革命,真相在這裡

一提到史家,不少人自然會聯想到京城名校史家小學,史家的品牌可謂響當當。在首都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過程中,面對全市優質教育品牌擴充與優勢教育資源的稀釋,傳統名校如何提升品牌成為一道新的命題。而史家小學就是這樣一所學校,敢於自我革命。在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所的支持下,重新出發。

2019年7月9日上午,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史家小學學校品牌提升項目學期總結暨A-S-K 史家課程交流研討會在史家小學高年級部舉行,活動在有趣的A-S-K史家課程展示中拉開序幕。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方中雄、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張熙、學校發展研究室主任蔡歆,學校加速發展實驗室主任拱雪,史家教育集團校長王歡及史家集團的領導老師共同參加此次總結交流活動。

下面,播報君就奉上一段視頻,帶你了解A-S-K史家課程的兩年實踐。

實踐收獲

播報君了解到,兩年來,A-S-K史家課程經歷了課程提供——課程升級——課程共創三個階段。北京教科院科研團隊與史家小學教師團隊,基於A-S-K課程理念,對學科中的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聯合突破的成果,覆蓋語文、數學與思維、英語、科學、道德與法治、美術、音樂7個學科。在剛才的小視頻裡,孩子們表達出了對課程的喜愛,那麽,參與項目的史家老師又有怎樣的收獲呢?

史家小學王園園老師做匯報

史家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師王園園參與了二年級上學期實施的學科突破課程數學與思維模塊,並挑戰了兩節引路課。

王老師告訴播報君,拿到這兩個內容後,最開始備課時主要關注點在知識技能方面,卻忽略了背後承載的數學思維。

例如對接除法意義那節課,在低年級,除法的意義就是平均分,我們把主要內容和目標定位於幫助學生理解等分和包含兩種平均分的含義,設計的題目原本是讓學生通過動手平均分物品來解決,以加深對除法含義的理解,由於學生已經學習了乘法口訣,學生直接用口訣就可以解決誰也不願意動手平均分了,這在“A(Attitude)”也就是“態度”方面就沒有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更沒有達到鞏固重點難點的作用。經過與教科院專家老師們的不斷研討,以及數學團隊老師們不斷的實踐研究,最終定位於以遊戲活動為依托,幫小魚解鎖密碼箱,出了一道富有挑戰性的題目,解決42÷3,學生發現不能用口訣一下子就計算出來,激發了他們探究的興趣,在探索解決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就運用畫一畫分一分的方式研究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達到了態度、技能、知識的綜合訓練。

通過這樣的過程,王老師有不少的收獲與思考。

史家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師王園園:在專家引領下,我們認真研讀課標,明確了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現實情境中蘊含著很多問題,在數學課堂上一般都是老師直接給學生提供數學問題去解決,很少給學生提供將生活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的思維訓練。

要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思維訓練,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努力找到現實問題與數學問題的對接,就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才老師設計的這幾個現實情境中的問題也是經過她自己反覆思考,團隊老師和專家們反覆琢磨設計出來的。

當生活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學生用自己學習的知識,列式計算、畫圖、列表格進行統計,不同的數學表達方式來解決,不僅經歷了問題抽象的過程,更經歷了整個問題解決的過程。

史家小學張淑華老師做匯報

在史家的項目實踐中,不少課程由富有經驗的中年教師擔綱。作為這個階段的教師,如何突破自我成為一大難點。有幸的是,播報君採訪到了一年級美術老師張淑華。張老師介紹,作為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想去衝破以往固有的教學模式,其實並不容易,從內心來講,她很想去嘗試一些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形式,但又不願意去承受太大的壓力,不知該從何入手?又該怎樣進行下去?遇到問題,哪些辦法才是最行之有效的?又該怎樣的深入研究下去?

史家小學一年級美術老師張淑華:本次能與課題組的所有老師共同參與研究,解開了我的很多困惑。我開始不知道怎麽做才好,到慢慢有了頭緒,再到思路清晰,最後到課堂上能發揮我的創造性,使我體驗到課堂帶給我的快樂!回顧整個研究過程,之所以能讓我保持這種信念與信心,源於我始終在一個積極向上,樂於奉獻的研討氛圍下學習研究,打消了我的很多顧慮。

教學思想固化的背後是我們不願意嘗試新的東西,這也是影響我們教師自身發展的主要原因,而教學研究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迫使我們教師,特別是經驗豐富的教師做出更好的改變。因為,時代在變化,知識日新月異,學生的知識儲備量與速度都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們主動應對變化,不斷改變自己,需要勇氣,可能更需要堅持。教學改革要從改變自己開始,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挑戰!

史家小學喬紅副校長做點評

A-S-K史家共創課程的研究,激發出了老師課堂上的主動性,創造性!激發了學生無限的潛能!在聽完老師的發言後,史家小學喬紅副校長感慨地說:通過A-S-K史家共創課程,教師感受到科研離自己並不遠,只要有專家的引領,也可以做到認真、鑽研、堅持不懈。

專家發言

在學科總結會上,用詞匯為一個學期的努力賦予意義似乎成為了教科院基教所的一種習慣。“全覆蓋、新突破”成為了2019年的關鍵詞。下面就一起來聽聽張熙所長的釋義。

全覆蓋 新突破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教所所長張熙發言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張熙:A-S-K史家本學期是共創課程,是北京教科院科研團隊和史家小學教師團隊基於A-S-K課程理念,對學科中的難點進行深入研究,聯合突破的成果,一二年級全體師生參加了共創研究活動,共創課程覆蓋7個學科,推出了22節示範課。

回顧A-S-K史家課程兩年的歷程:從啟動期的合作、開端,探索期的實踐、共創再到成型期的全覆蓋、新突破,項目實現了從理想課程到現實課程、多樣學習到優化學習的轉化。以數學課為例,通過找準問題、聚焦數學領域、情境設置、思維支架,實現任務驅動。讓研究常態化。課程實現了新突破:從理想課程到現實課程,從靜態課程到動態體系;從而實現從理想學習到現實學習,從多樣學習到優化學習。在此過程中,遊戲學習、具身學習、計算思維這些學習方法融入了師生的學習動機、情感投入,成為了一個個促使學生發展的關鍵點。課程有效,素養提升,孩子們成長的未來可期!項目下學期將加強總結固化和探索創新,並進一步拓展影響。

方中雄院長和張熙所長為共創示範課教師頒發證書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方中雄全程參與活動,他用共識、共行、共創、共情高度評價了項目的創新與意義。

共識、共行、共創、共情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方中雄點評發言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方中雄:以前大量的項目,教科院是參與設計,以行政推動的方式來實施;A-S-K項目卻不同,有理論有實踐,先著力於怎麽形成跟老師們的共識,原則性的共識容易,操作性的共識難,在共識的基礎上共行很不容易,從共同的行動到共同創造,這種微創性的價值是巨大的:離教育近了,懂教育了;離課堂近了,懂課堂了;離老師近了,懂老師了。

有一種教育理念,以培養學生態度,技能和知識為基礎,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這就是A-S-K教育理念.

有一類課程,針對學科的突破,首先要明確學科的難點,課程強調教學過程和方法最優化,以此突破教學重點,這就是A-S-K共創課程。

為史家小學的自我革命叫好,給教科院專家團隊追求教育的理想點讚吧!

文字 | 何文潔 圖片 | 史家小學

責編 | 何文潔 主編 | 雷玲

來源 | 視頻等資料來源於北京教科院

鼓勵一下點“在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