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京醫院多學科聯合治癒高齡脊椎骨折患者並取出殘留體內近四十年縫衣針

關鍵詞:高齡 微創 椎間孔鏡 超聲引導 金屬異物 脊柱骨折 日間手術

近日,一名80歲高齡女性患者因腰部劇烈疼痛到北京醫院骨科就診。門診張耀南醫生仔細問診查體後懷疑患者有脊柱骨折,需要進行磁共振檢查確診。但患者體記憶體留一近四十年的金屬斷針,患者回憶是年輕時做針線活不小心扎到體內,一直沒有取出,成為老人的心病。之前也有取出的想法,但醫生說斷針位置比較深,需要切很大的刀口,損傷會很大,心中害怕,就一直拖到現在。家屬說,「老人家現在腰疼劇烈懷疑脊柱骨折但又無法行磁共振檢查明確診斷進行治療,取斷針又要開大刀,創傷大,老年人承受不了。」面臨兩難,張耀南醫生邀請張啟維醫生進行會診協商。

張啟維醫生仔細觀察患者的癥狀體征考慮脊椎骨折的可能性很大,客觀上確實需要做磁共振明確診斷,但患者目前身體內斷針在磁共振檢查的磁場內有移動和產熱損傷患者的風險,必須去除斷針才能保證磁共振檢查安全完成。建議患者做骨掃描檢查,但患者家屬覺得放射性元素檢查有一定風險。另一方面也真心想去除體內長達四十年的斷針,去除老人心中一塊心病,也為今後老年生活中做磁共振檢查創造條件,但又擔心取異物對患者損害較大,因此顧慮重重。張啟維醫生結合患者病情及家屬的期望,為患者設計了一個微創的治療計劃。將脊柱外科目前最流行的微創工具椎間孔鏡技術應用到患者身上,在局麻下為患者取斷針。為降低術中放射線透視對患者造成的潛在損害,張啟維醫生邀請超聲醫學科的吳明曉醫生一起上台會診助陣,利用超聲探頭實時引導穿刺及取針過程。吳明曉醫生根據斷針金屬回聲強的特點,準確定位斷針在肌肉中的深度及位置,並協助設計穿刺進針點,為穿刺進針提供最安全、最便捷、最微創的穿刺路徑。

整個操作在手術室及麻醉科同仁的協助下,順利取出斷針,斷針在體內已經氧化變脆,取出過程很費周折,但由於超聲對金屬產生強回聲的特點,即使很小的金屬碎屑都會發現,因此在超聲引導下很徹底的將金屬斷針全部取出。整個手術出血10毫升,1厘米的小切口。手術後患者回到病房,因為是局麻,不存在麻醉恢復期,患者即刻進行磁共振檢查,檢查結果提示胸12脊椎骨折,第二天再次在局麻下行胸12經皮椎體成形術。手術半小時,出血5毫升,手術無縫針,局部穿刺針眼使用醫用膠粘合,避免縫針。術後當天患者即感覺術前腰部疼痛完全緩解,當天即出院回家。整個過程住院2天,2次局麻手術,隻縫合了一針。

患者及家屬對北京醫院非常感激,真沒想到困擾老人家近四十年的斷針這麼神奇的被成功取出。感嘆醫學的進步和醫生的高超技藝。北京醫院不愧是國家老年醫學中心,真正的國家隊水準。

張啟維醫生介紹到,北京醫院骨科作為國家老年醫學中心老年脊柱外科研究中心,一直致力於為老年患者脊柱疾病提供最微創、最安全的治療方案。這位八十歲高齡老人,罹患脊柱骨折,體內有金屬異物。應用椎間孔鏡可以避免傳統切開手術切口大、創傷大的缺點,而且在椎間孔鏡下,金屬異物被放大,便於識別和取出操作。另外,通常椎間孔鏡操作需要應用C臂透視機引導反覆照射確定進針過程及金屬異物位置。多次反覆放射線照射對患者存在潛在損害,而利用超聲引導,無任何放射性異塵餘生,整個過程對患者無潛在損傷。而且實時指導進針角度、深度及金屬異物取出過程,進而大大縮短手術時間及避免不必要的損傷。脊柱骨折作為老年最常見的骨折類型,在北京醫院骨科已經開展十多年,在診斷和治療上積累了豐富經驗。磁共振檢查沒有放射線異塵餘生,對患者無任何損害,可以區分新鮮陳舊骨折避免誤診漏診,已成為老年脊柱骨折診斷的首選工具。治療方面,目前已經將脊柱骨折手術治療發展成一日手術,患者從門診確診脊柱骨折到實施微創手術治療,整個過程在一天內即可完成並順利出院。這不僅僅要求手術醫生具有高超的手術技術,更要求整個診治過程中的檢查、護理、手術室、麻醉科及醫保審核、入出院等醫院管理相關部門密切配合,才能讓患者在短短的一天內康復出院,體現了醫生對老年脊柱骨折微創手術的深刻理解及整個醫院的高水準管理能力,符合黨和政府最新的醫改要求及精神。

張啟維醫生最後介紹說,目前脊柱微創已經成為脊柱外科發展的重要方向,脊柱微創不僅是一項新技術,更是一種理念,要將整個診斷、治療的所有環節都要微創化,磁共振檢查、超聲引導減少不必要的放射線也是一種微創。縮短老年人住院時間也會對患者心理、生理帶來「微創」的體驗。因此,老年脊柱微創是北京醫院骨科今後工作的核心、最重要的發展方向。相信在醫院長官及科室薛慶雲主任、孫常太副主任的帶領下,一定會為更多的老年患者提供更微創、更安全、更貼心的服務。

素材提供:骨科

編輯製作:宣傳處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