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X線、CT、核磁共振(MRI)……骨傷病檢查有何講究?

u=2928286056,251157720&fm=214&gp=0.jpg

到骨傷科就診時,醫生會開具一些檢查,包括X線、CT、核磁共振(MRI)……不少患者會有疑惑:這些檢查都需要嗎?

有人會說:核磁共振這麼高級,我就直接檢查這個吧,為什麼還要拍X線、CT?

隨著醫學發展,影像學檢查層出不窮,但X線這麼傳統的檢查方法沒有過時,自有它存在的意義。X線檢查簡單方便,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骨頭形態如何、序列如何、有無骨折等。這就好比拍照時的一幅 「全身照」, 「美不美」一下子就看出來了,但也有些看不到的「內在美」,就要藉助CT、MRI了。

不同於X線的直觀照,CT是一層層地觀察橫斷面,對骨傷科來說,CT檢查更多應用於對骨性問題的評估,比如關節內骨折碎成幾塊,每塊的位置形態、脊柱有沒有韌帶的骨化等。但是人體的骨頭外面還包裹著好多肌肉韌帶等軟組織,這些是CT檢查不能清楚觀察的,這時就需要MRI來處理了。所以,對於椎間盤突出、肩袖損傷、膝關節韌帶半月板的損傷等疾病的檢查,醫生更傾向優先選擇MRI。不過,由於 MRI的拍攝時間較長,因此往往預約時間較長。

還有人會問:我是腰椎間盤突出症,X線、CT、MRI都給我評估了,為何還要做肌電圖?

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神經根型頸椎病以及腕管綜合征等都是骨傷科臨床常見的由於神經壓迫引起癥狀的疾病,會出現肢體的麻木疼痛。對此類疾病的評估,CT、MRI等影像學檢查固然需要,但神經就如同家裡電路的電線,除了開關有沒有問題外,還要看線路通不通,這就需要肌電圖來檢查評估了。

有人會問:醫生,我母親脊柱的骨頭不是壓扁了嘛,為什麼不能直接判斷有沒有骨折?為什麼還要做MRI檢查?如果體內有金屬不能做怎麼辦?

這個問題臨床上碰到很多,病人和家屬疑問不少,主要針對有過外傷史或腰背痛考慮脊柱有壓縮性骨折的患者,但這種骨折不一定有明顯的外傷史,稱之為骨質疏鬆性骨折。這類患者首先要經過X線評估,可以看到椎體的壓縮變扁,但對年紀大的骨質疏鬆患者,這種情況往往有三種原因。一是新鮮的骨質疏鬆性骨折,二是陳舊骨折,另外一種是由於骨質疏鬆引起的退行性改變。不同的診斷,治療方案完全不同,因此需要通過MRI來鑒別是哪種情況。

對體內有金屬的患者,比如心臟支架、起搏器、金屬節育環、金屬鋼板、假體等,往往需要通過骨掃描結合病史體征進一步確診。

也有人會問:骨掃描和骨密度是不是一樣的?

雖然兩個名字聽上去很接近,但檢查目的完全不一樣。簡單來說,骨掃描是看骨頭有沒有壞,骨密度是看骨頭品質好不好。

骨掃描是通過放射性核素來檢測骨組織的形態和代謝異常,檢查前要給患者注射顯影劑的,過2-3小時拍攝才能顯像。這項檢查除了可以確定不能耐受MRI的患者骨折的確診,更多的是應用於骨腫瘤或其他惡性腫瘤骨轉移的早期發現。

骨密度目前公認的是通過雙能 X線來測定,就像拍普通X線一樣,不需要注射造影劑,拍完馬上知道結果的,主要是看患者骨頭的品質如何,判斷患者是否骨質疏鬆,用於預測骨折風險,從而指導臨床宣教與治療。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選取檢查,目前醫學上還沒有哪項檢查可以包攬全部,因此,為更好地了解病情,對於檢查,請不要害怕。

作者:夏燁 莫文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醫生


編輯:李晨琰

責任編輯:許琦敏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