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怎樣才能知道練習太極拳「內氣」開始運轉了?



這樣練習太極拳才能養內氣、昇陽氣、接地氣

練習太極拳要達到養內氣、昇陽氣、接地氣的效果,首先要了解太極拳是如何達到養生作用的

一、太極拳是非常講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養生術,太極拳的動靜結合,動中求靜,以靜禦動和雖動猶靜,使太極拳更符合運動適度的健身原則;同時太極拳獨特的心靜用意,使心更易入靜,可有效阻斷過分亢進和熾烈的七情對氣血的干擾和逆亂影響,護衛正常發揮其調控人體身心健康的功能。

二、太極拳是主張「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強調全身心的放鬆。「練意、練氣、練身」內外統一的內功拳運動,形成剛柔相濟,快慢有節、蓄髮互變,以內勁為統馭的獨特拳法,從而有利於經絡的疏通。經絡不通,就有不健康的地方,行動不利索、血液不暢通,有可能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三、太極拳重視腰部的旋轉,四肢的屈伸所構成的纏繞運動和虛實轉換會對全身300多個穴位產生不同的牽拉、擰擠和壓摩作用。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按摩,能起到疏通經絡,激發經內氣,加強維持並聯繫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的作用,使其處於協調有序狀態。

四、太極拳全身性的輕慢鬆柔的適當運動,會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經絡傳導速度和強度,有利於脈氣在全身上下、內外循環無端的經絡系統中運行,有助於經絡暢通透達,使氣血充盈全身,濡養各臟腑組織器官,營陰陽,維持和保護機體功能,加大抗禦病邪和自我修復能力。

五、太極拳不僅強調肢體放鬆,而且練拳全過程都要求精神放鬆,使大腦抑製與興奮結合,而且它還有利於心態平衡。所以練習太極拳是一條非常可靠的健康之路。只要你每天堅持練拳,它就可以使你持久地保持身心健康。

六、太極拳重視人體下盤功力訓練,利於氣血下行,調整人體上盛下衰狀態。「上盛下衰」指的是中老年人肝腎兩虧、陰虛陽浮,出現血壓升高、心虛失眠、畏寒怕冷、四肢發涼、食滯便秘等癥狀。常言「人老先從腿上老」,中年以上的人往往出現上盛下衰的諸種疾病。

太極拳是加強人體丹田部位和下肢的運動。因為人體丹田與命門之間(即小腹部位),正是人體吸收和氣血循環運行化為精血的最關鍵最根本的部位。所以增強小腹、腰、襠部位及下肢運動正是促進人體消化吸收和氣血循環運行的最基本的環節。腰脊和腿部增強,自然血脈流暢,精神旺盛,長久不衰,從而消除或避免「上盛下衰」諸症。

太極拳良好的養生保健功效,只有經過長期的鍛煉才能發揮出來,可以達到養內氣、昇陽氣、接地氣。每位立志習練太極拳進行養生保健者,都應從中悟出持之以恆的道理。


一、太極養內氣

太極拳主要是通過練拳架達到養內氣和養生之目的。通過習練太極,人們的內氣不斷強大。以意行氣是太極拳重要理論。意念在哪裡,哪裡就會內氣充盈。

在習練太極的十幾年中,我曾經嘗試過意念湧泉,意念尾閭,意念胯根,意念腳跟,意念命門,意念丹田,意念哪裡我們都會打出不同韻味的太極拳,因為人體處處可做太極手。直到最終確定了下腹部丹田是太極內氣的重要部位。

大多正規的太極拳教科書都會提出以下丹田為核心的太極理論,說明意守丹田是太極正道。仔細體會,意念任何部位,最終都是丹田氣充盈,隻不過是我們盤的外形架子有所不同。

入門前玩筋骨,入門後玩內氣。開合丹田時,身體處於完全松靜狀態。名家王宗嶽認為:「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這是指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陰陽兩氣包含在「太極」之中。太極始於無極,身體松靜到極限,自然就會反動,靜極動後產生的氣就會醫治人體疾病。太極一起勢,則進入全身松靜狀態,靜到極限時,腹中內氣騰然,產生對身體極為有利的內氣。在意念指導下的丹田具有無限拉伸的特性,使我們的肌肉和骨骼綿綿不斷拉長,五臟六腑氣血流暢。

太極拳的內氣表現:

(一)雙手十指發脹,發紅。在大腦意識的支配下,由於長時間的有規律運動、長時間的放鬆及經絡、神經有規律傳導會在人體肌膚中形成一個循環的傳導路線。當這個路線遍及全身的時候,就是打通了全身的「氣路」。此時人體在普通運動中肌肉所產生的硬勁、僵勁、就會被消化。這種經絡與神經在全身的傳導,會明顯地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會使傳導路線中的毛細血管打開。特別是在「氣」達四梢的時候,人體末端的毛細血管開放.十指乃至手掌就會發脹、發紅。

(二)小腹沉實。由於太極拳要求全身放鬆,氣沉丹田由於太極拳要求全身放鬆,氣沉丹田,所以,胸膈下降,引起內臟下沉.使小腹沉實。

(三)呼吸緩慢並加深加長。由於長時間氣沉丹田,胸膈下降,使肺活量增加,致使呼吸加深加長,特別是在定式時,呼氣緩慢且深長。

(四)產生腹鳴。由於呼吸配合動作的開合而鼓盪,使腹腔運動加大,盡而促進腸的蠕動,產生腸鳴。

(五)口生津液、下腹排氣。由於舌頂上齶,緩慢調息及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會使口生津液,下腹排氣。

(六)腰眼發熱。由於腰脊旋轉,命門穴受到刺激,使兩腎血液循環加快,進而兩腰眼發熱.即拳論中提到的:「兩腎如滾湯。」

(七)流動感。由於長時間的意念導引.會使身體有一種沉實的感覺。由於動作節節貫穿的運行,使意念所到之處,在胸腹以及四肢有隨動作而發脹並節節傳遞的流動感覺。

出現以上現象,說明已經產生了內氣,並且內氣已開始在體內運轉,反之.如果雖經長期鍛煉卻沒有以上感覺,說明內氣沒有打通,就要及時調整鍛煉方法。


二、太極昇陽氣

一代宗師楊澄甫說過,「不懂頂頭懸,白練三十年」。在習練太極過程中,懸提百會穴能提升人體督脈的陽氣,有效調節人體健康。人為什麼生病,其中主要一條原因就是陽氣升不上去。

人體的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若天上沒了太陽,地上就沒有生命;人若沒有陽氣,生命就會停止。長壽的人往往是陽氣足的。我們的身體壯不壯實,能不能抵禦外邪的侵襲,就要看這個陽的衛外作用。

中醫認為,人體陽氣主要有三大作用:一是生化作用,人體靠陽氣生化氣血、精血津液;二是宣化作用,人體的氣血、津液主要精微要靠陽氣輸送、散布;三是衛外作用,陽氣有防禦和衛外作用,即抵禦疾病。

人們生活中的壓力和心情不爽等因素都會導致陽氣阻塞。初期習練太極,自己不懂拳理拳法,身體亞健康狀態改善不大,只能達到勞其筋骨的結果。學會了頂頭懸,頂頭懸不僅僅存在於太極習練之中,生活處處是太極。

我們行走坐臥中如能有意識懸提百會穴,我們的眩暈狀態、失眠狀態、精神狀態和呼吸系統方面的疾病都能有效改善,對調節人體陰陽平衡起著重要作用。在百會頂頭懸的部位,有膝、踝、臀、頭和肩等與太極相關的人體要素。在練習太極的過程中,只有百會懸提,陽氣充足,才雙腳輕靈,身輕如燕。


三、太極接地氣

太極拳松到腳底才成功。

武禹襄的《十三勢行功心解》有言:發勁要有根源,勁起於腳跟,主宰於腰間,發於脊背。清代梁章钜認為:「立定腳跟撐起脊」。

當代太極名家喬松茂說:「立定腳跟豎起脊」。

這說明腳是太極拳的重要根基

太極理論認為:天地之機在於陰陽之升降,天為陽氣,地為陰氣,一升一降,太極相生。太極拳遵循天人合一之理,打拳時要求虛領頂勁,百會衝天,上接陽氣;氣沉丹田,湧泉入地,下接陰氣,使人體內部的陰陽與外部環境的陰陽平衡協調。

傳統中醫認為:人體內的陰陽不平衡會導致各種疾病,只有保持陰氣充盈平和,陽氣固密秘守,生命活動才會旺盛,身體才能健康無病。

陰為陽之基礎,無陰則陽無以化。大地是陰氣的礦藏,經常赤足踏土地,可使地之陰氣通過湧泉穴升入體內,從而起到養陰的作用。地氣為天地精華之氣,地氣為萬物生長之始母,生髮萬物。當下太極各派都不否認大地地氣對人體修鍊太極的重要作用。

在習練太極拳過程中,充分放鬆腳踝能使身心得到來自地氣的滋養。每天在土地和草地上練習太極,就會充分得到這種滋養。太極拳賦予我們一個最簡單且絕對免費的治癒術——「接地氣」。它能幫助人們治癒大部分慢性炎症,緩解疼痛和過勞所造成的損傷,抵抗疲勞、壓力和睡眠不足。

練內氣、昇陽氣、接地氣三個之間的關係就是陽氣和地氣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產生內氣。不懂陰陽就不懂太極。自然界是陰陽大宇宙,人體是陰陽小宇宙。我們盤任何拳架子,都要意念上觸天接陽氣,下觸地接地氣。懂得天地陰陽,我們的脊柱才會才會節節拉開,會感到和看到脊柱的關節湧進和注入新鮮的氧氣與血液,在天地陰陽拉伸狀態下循環下注到丹田。

人們常說太極以意領氣,就是用天地陰陽開合丹田內氣。意念接觸天地陰陽,我們的心胸會更開闊。

文章來源:天下太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