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疾病營養丨腸內營養在上消化道疾病術後早期應用的療效觀察

播放GIF

對2003年2月~2006年9月收入院的70例上消道疾病患者(包括急症入院及手術者)隨機分為早期腸內營養組和腸外營養組,並比較分析兩種營養方式對胃腸功能恢復、營養狀況、機體免疫力等方面的作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本組70例,男50例,女20例,年齡51~79歲,平均63.7歲;其中胃癌40例,賁門癌16例,胰頭癌2例,胃、十二指腸潰瘍12例(其中潰瘍穿孔4例,行急症胃大部切除者2例)。全部病例經病理證實,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PN 30例,EEN 40例。兩組在年齡、病程、手術方式等資料比較,均差異無顯著性。

治療方法:兩組術前準備、輔助治療基本相同,術後按Harrins-Benediet公式再經臨校正係數校正後則得患者的需要量。鼻腸營養管選復爾凱CH10鼻腸管,該管由聚氨脂構成,生物相容性好,對機體無明顯刺激,可在機體內保留42天。早期腸內營養組於術晨一併置入胃管和鼻腸管(復爾凱管)術中將兩者分開,胃管留於胃(或近吻合口下5~10cm空腸內),鼻腸管調至於最遠端吻合口下30~40cm空腸輸出袢內;胃管作減壓吸液用,鼻腸管作營養管,術後24小時先予等張的糖鹽水,無不適後接著輸入腸內營養液。速度漸增加到100~150ml/小時。用點滴增溫器加熱,使營養液溫度控制在35~40℃,這樣可以減少腹痛、腹脹、腹瀉、噁心的發生。營養液的用量由開始的500ml/日,逐漸增遞至1500~2000ml/日。腸外營養組術後禁食,並胃腸減壓6~9天,結合利用穿刺外周靜脈重力滴注,每天補液3000~4000ml,補充糖、鹽、氯化鉀、氨基數、脂肪乳、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糖與脂肪的熱量比為2:1,6~9天后腸功能恢復肛門排氣開始口服流質,腸內營養。

二、結 果

手術前、術後第9天免疫功能指標的變化:見表1。

兩組腸功能及住院時間比較:大部分患者在術後第2天肛門排氣,表示大部分患者胃腸功能在術後第2天恢復。見表2。


三、討 論

腸內營養通常是指經過腸內提供代謝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熱量,這是營養支持的首選方式。近年的研究表明,腹腔手術後胃腸道麻痹僅局限於胃和結腸,小腸的蠕動和吸收功能在手術後4~8小時即已完全恢復,術後6~12小時小腸就能接受營養物質的輸入。

我院一般手術後24小時開始經鼻腸營養管實施EEN取得很好的療效。EEN優點如下:

①促進胃腸功能恢復,腸道黏膜的營養方式有腸內營養和動脈血供兩種,其主要方式是腸內營養,佔營養底物攝取的10%。上消化道疾病術後實施EEN,能在術後早期提供腸黏膜營養底物,刺激胃腸液的分泌,促進胃腸功能恢復,肛門排氣時間大大縮短。本組患者的平均肛門排氣時間59.06±9.62小時,明顯縮短,提示胃腸功能較早恢復。

②降低高分解代謝,有效的營養支持,提供了足夠的熱量和營養底物,可減少機體分解代謝所產生的熱量,合成代謝加速,患者的營養狀況好轉。

③保護腸黏膜屏障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研究表明,長期禁食後,腸黏膜因缺少腔內營養隨即出現營養障礙。影響其通透性,腸黏膜屏障遭受破壞,有可能導致腸源性菌群失調引起的感染。上消化道疾病術後EEN,能在術後早期提供腸黏膜所需的各種營養底物,腸道的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及結構細胞均有充足的能源供應,從而維護腸黏膜屏障功能。腸內營養和腸外營養相比,更有利於改善消化道腫瘤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併發症的發生率。文獻報導,術後EEN對胃癌患者術後細胞免疫功能具有增強外用,可有效地糾正胃癌患者因手術創傷應激所致的細胞免疫抑製狀態,機體的IgA、IgG、IgM水準明顯增高。

④不良反應少:本組不良反應均是因為營養液的高滲透壓、高濃度、高輸送速度和低溫所致,經過處理全部好轉,表明EEN不良反應少,且易於預防和控制。

綜上所述,上消化道疾病尤其是胃癌根治術後經鼻腸營養管實施EEN,符合生理需求,營養效果好,不良反應少,操作簡單、安全、適合各級醫院開展。

作者:郭飛 郭仁德 顧建華

作者部門: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普通外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