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血壓高的人參加運動,怎麼評估風險?鍛煉方式如何安排?

咱們這兒,平均每5個人中就有1個高血壓患者,總數約為2.7億。高血壓是可防可控的,除了規範地降壓外,生活方式調整,是控制血壓的主要輔助手段。生活方式調理,對血壓控制有較好的效果,其中重要的環節,就是合理運動。但是,血壓高的人,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是不宜運動的。如何根據個人感覺調整?怎麼安排鍛煉方式呢?咱們現在來看細節。

國內外的多項研究結果都表明,適度的運動,可以降低血壓、控制血糖、調節血脂、減輕體重、預防肥胖,可以改善心肺功能、緩解精神壓力、提高睡眠質量、減少抑鬱及焦慮情緒。大家都知道,高血壓,往往與其他健康問題並存,因此,運動及其他生活方式的調理,是需要貫穿在高血壓防治的整個過程中的。

有較多的實證研究指出,有氧運動可以使成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下降5mmHg到7mmHg;動態阻力訓練可降低血壓2mmHg到3mmHg。可別小看這個數值,這個下降幅度,是與某些一線的降壓藥使用初期的效果類似的。但是,也必須提醒,運動是雙刃劍,運動方式需要合理安排。

對於血壓高的人,選擇運動方式時,原則是要依據個人的健康狀況,對於沒有其他基礎疾病的成年人,通常建議選擇中等強度運動;對於老年人,應該量力而行,逐漸增加運動量。如果血壓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或者超過180/110mmHg時,則應該多休息,不宜進行較高強度的運動。

血壓高的人,往往同時有其他心血管異常,自己也會擔心,無法承受運動帶來的心臟負荷,害怕出現問題,而不敢運動。其實,只要掌握正確的評估方法,就可以把運動帶來的風險降到最低。通常可以自我判斷運動量是否達到理想運動強度。中等強度的運動,在主觀感覺上,有心跳加快、微微出汗、有點累;客觀表現是呼吸頻率加快、微微氣喘、可與人交談、但無法唱歌;步行速度每分鐘在120步左右。可以用每分鐘心跳數減去實際年齡,來簡易判斷是否達到最快心率;鍛煉後,休息約10分鐘,呼吸頻率及心跳恢復常態,否則就是運動強度過大啦。

血壓高的人,建議選擇有氧運動和適當力量練習,也可以增加柔韌性練習及綜合功能練習,比如關節拉伸或太極拳等,以增強協調性和平衡能力。有氧運動,可選擇快走、慢跑、騎自行車、健身操、游泳等。10分鐘以上的中低強度的運動,可維持10到22小時的降壓效果。因此建議每周至少運動5次,每次30分鐘以上。力量練習,可以增加肌肉力量,緩解關節疼痛,增加平衡能力。建議每周2到3次,2次練習間隔48小時以上,可以做俯臥撐或舉啞鈴,每組重複10到15次,在阻抗練習中,應保持正常呼吸,不要憋氣。

血壓高的人參加運動,應該做好運動前熱身準備和運動後的放鬆恢復,每項時間約5到10分鐘,可以選擇慢走或原地踏步等方法,使心率逐漸提升或降低。運動時間選擇,最好避開清晨,剛開始參加運動的階段,要注意血壓監測。在炎熱季節運動,要注意補水。同時提醒,收縮壓超過180mmHg或舒張壓超過110mmHg;急性高血壓;伴有主動脈狹窄、眼底出血、腎功能不全、糖尿病酸中毒、下肢壞疽、急性感染等特殊情況者;或者有運動器官損傷的人等4類情況不宜參加運動。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