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白交友有多廣?日本使者“死”了,他哭得驚天動地

唐朝是詩歌藝術的巔峰時期,詩人們如同井噴似的爆發出來。值得稱頌的是,明朝時的文人相爭,清朝的文人相輕,民國時的文人卻是相罵,但在唐朝的文人卻是一團和氣,相互尊敬,相互飲酒作對,相互切磋,實在是令人羨慕不已。再想今天網絡上的杠精、噴子,只要看到稍不合心意的東西就謾罵。如果能仰慕一星半點大唐的文化,淨化網絡環境也不是一句空話。

如果說唐朝詩人是一座座高山,那麽李白就是群山之巔。他雖然在官場上未能如意,但他一首首精彩絕倫的詩歌,點燃了中國文學寶庫中最美的煙火,唱出了中國歷史中最迷人的篇章。李白在世時就獲得了巨大的聲望,他卻待人親和。他的狂傲,只存在於詩中,每一個親近他的朋友,都被他當作兄弟來看待。

比如另一位偉大的詩人杜甫,現在看起來和李白齊名,在宋代時甚至超過李白的地位。但在當時,杜甫的名氣很小,幾乎是無名小卒。而且,杜甫比李白要小了十多歲,即便這樣,李白仍然對杜甫很友善,兩人多次結伴同遊,留下了不少佳話,也讓後人豔羨不已。

李白對於友情的概念是博大而寬廣的,不僅是如杜甫、王維、孟浩然這樣的詩人,還是汪倫這樣的粉絲,他都一視同仁。哪怕是來自日本的遣唐使,他也是一樣有著深情厚誼。比如這首《哭晁卿衡》,就流露出對友人離世的關心: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沈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這首詩是寫給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呂的,所謂遣唐使,其實大致意思就是各國派到唐朝的留學生。當時的唐朝是世界上最為富強的國家,各國都有專門的學生來到長安學習,其中日本是派遣學生最多的,一共有19次大規模的遣唐學習的熱潮。

這些學者,包括阿倍仲麻呂都是在日本的飽學之士,但因為仰慕輝煌的唐朝文化,不惜萬裡飄洋過海來到唐朝,學習最先進的典章文化,帶回日本。阿倍仲麻呂的漢名叫做晁衡,是日本第九次遣唐使中的學生,也是最傑出的一位,他甚至參加了開元年間的科舉考試,並且高中進士。

他在長安時期,與王維、李白等人都有著密切往來,關係非常好。但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晁衡是帶著任務而來,他必須將先進的大唐文化,帶回日本,這是他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在依依惜別的情誼下,五十六歲的晁衡於天寶十三年,向唐玄宗請求回到家鄉。

唐朝的胸襟博大,唐玄宗不但沒有阻攔,而且還回聘他為唐朝訪問日本的使節。晁衡甚至邀請了鑒真和尚一同回到日本,結果海上遇到風浪,他們的船只被吹到越南,後來又被當地土著殺了一大半。消息傳到長安,幾乎所有的人都以為晁衡已經遇害。李白在萬分悲痛之中,寫下了這首挽歌。

這首詩通俗易懂,前兩句說是講述晁衡回國的經歷,後兩句中李白將晁衡比作天上的明月沉入了碧海之中。這樣傑出之人的死去,正如天上的白雲帶著哀愁籠蓋著青山。

沒有想到,李白聽說的卻是個假消息。原來,晁衡雖然在海上遇難,也觸礁來到越南,遭遇了當地土著的屠殺。但是,晁衡卻僥幸逃過一劫,又歷盡千辛萬苦,居然回到了長安。

不過此時回京,卻已是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在隨後爆發。晁衡伴隨唐玄宗躲到四川,後來又返回朝廷擔任官職,直到唐代宗大歷年間死在了長安。他再也沒有回到日本,當他讀完李白為他所寫的這首詩後,大為感慨,特地寫下《望月望鄉》:

江湧滔聲傳,齊遊古渡邊。雲台山頂上,賞月共團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