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麥芽,功在疏肝

導讀:

麥芽是一位露臉機會較多的中藥,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焦三仙」「回奶藥物」。那麼我們該如何認識這味中藥?

麥芽出自《本草綱目》,為發芽的大麥潁果。氣無,味微甜。以色黃粒大,飽滿,芽完整者為佳,各地均產。

其炮製有炒麥芽,即取麥芽置鍋內微炒至黃色,取出放涼;焦麥芽即同上炒至焦黃色後,噴灑清水,取出曬乾。

麥芽味甘,性微溫,入脾、胃經。

《本草求真》「麥芽,味甘氣溫,又味微鹹,能軟堅。溫主通行,故能消食化谷,及治一切宿食冷氣,心腹脹滿,溫中下氣除煩,止霍亂,消痰飲,破癮結等。單服炒麥芽能回乳。」

《藥品化義》:「大麥芽,炒香開胃,以除煩悶。生用力猛,主消麥麵食積、癥瘕氣結、胸膈脹滿、鬱結痰涎、小兒傷乳,又能行上焦滯血。」

故提煉出消食,和中,下氣,回乳,治食積不消,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噯氣吞酸,嘔吐泄瀉,乳脹不消,霍亂,痰結,癜結等。

臨床上,常運用於脾虛、厭食以及肝鬱不食患者中,借鑒《本草求原》:「凡麥、谷、大豆浸之發芽,皆得生升之氣,達肝以製化脾土,故能消導。凡怫鬱致成膨膈等症,(麥芽)用之甚妙,人知其消谷而不知其疏肝也。」

《醫學衷中參西錄》:「大麥芽性平,味微酸,雖為脾胃之葯,而實善舒肝氣(舒肝宜生用,炒用之則無效)。蓋肝於時為春,於五行為木,原為人身氣化之萌芽(氣化之本在腎,氣化之上達由肝,故肝為氣化之萌芽),麥芽與肝為同氣相求,故善舒之。」用治上述病症。

偶讀《醫燈續傳—一位中醫世家的臨證真經》一文,載「凡由肝鬱引起的各種病症,如肝炎、膽囊炎、膽結石、脂肪肝、肝硬化、肝腫瘤、慢性胃腸炎、神經官能症、乳腺病、月經不調,以及前陰疾患等,均可用生麥芽解之。

凡見病變部位出現痞、滿、悶、脹、下墜、疼痛,以及口苦、納差、情緒鬱悶等自覺癥狀,舌苔白而不缺津者,均是生麥芽的適應症,不必猶豫。

一般用量為10~30g;乳絡不通,可用60~100g。頗為精鍊。

那麼臨床上我們所說的回乳要葯是生麥芽還是炒麥芽呢?

記得最初臨證時,遇到前來要求中藥回乳的患者,往往寫「麥芽18g」,而隨訪,多是無效。

後思路再三,大概沒寫明具體炮製法則——健脾開胃疏肝以生麥芽為好,回乳消脹以炒麥芽為好,炒麥芽健脾消食,不再具備舒肝功效。

《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雲:「無兒食乳乳欲斷,炒麥芽湯頻服宜。」

總之,生麥芽舒肝通乳,常用量18g,炒麥芽健脾回乳,用量要大,一般60g起步,可逐步增加劑量,多獲佳效。

本文摘自《十年紮實中醫路》

(掃碼下單)

內容簡介

作者篤信中醫,刻苦讀經典,躬身拜名師,勤勉做臨床,10年紮實行醫,成長迅速。本書就從讀書、跟師、做臨床三個方面真實記錄了作者10年踐行中醫的寶貴心得和收穫。

讀書篇既精選了作者苦讀經典的體悟,又將眾多名醫名家經驗融合其中,領悟於心;跟師篇再現作者10年來跟隨眾多名師所學、所獲,其師既有國家級名老中醫,又有身懷絕技的中醫世家,臨證經驗極為豐富,作者真實地記錄各名醫的學術精華和臨證經驗,許多都是首次披露,非常珍貴;做臨床篇是作者10年潛心臨證的所感所悟,多以第一手驗案實例形式介紹,鮮活生動,尤其是注重剖析臨證診治思路,「授人以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