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寒露至,秋意涼上身

寒露

2018年10月8日16:14

戊戌年,農曆八月廿九,寒露

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寒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結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雲:「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寒露在詩意的白露之後,蒙上了一層寒涼的威懾。俗語說:「寒露寒露,遍地冷露。」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

寒露至,秋意涼上身

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進入深秋,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寒露之後,露水增多,氣溫更低。此時我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寒露是氣候從涼到寒冷的過渡階段,冬天的腳步也不遠了。

寒露三候

一候鴻雁來賓

雁以仲秋先至者為主,季秋後至者為賓。《通書》作來濱。濱,水際也,亦通。

最後一批鴻雁也大舉南遷,但因已有先至者為主,所以這時後至者只能為賓。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

雀,小鳥也,其類不一,此為黃雀。大水,海也,《國語》雲:雀入大海為蛤。蓋寒風嚴肅,多入於海。變之為蛤,此飛物化為潛物也。蛤,蚌屬,此小者也。

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

三候菊有黃華

草木皆華於陽,獨菊華於陰,故言有桃桐之華皆不言色,而獨菊言者,其色正應季秋土旺之時也。

《禮記》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黃華」記載,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寒露風俗

觀紅葉

寒露時節賞紅葉早已成為秋季出遊的重頭戲。秋風颯颯,黃護葉紅。寒露過後的連續降溫催紅了京城的楓葉。金秋的香山層林盡染,漫山紅葉如霞似錦、如詩如畫。

吃芝麻

寒露到,氣象由涼爽轉向寒冷。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養生理論。這時人們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於是,民間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習俗。在北京,與芝麻有關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後的熱門貨,如芝麻酥、芝麻綠豆糕、芝麻燒餅等。

吃花糕

由於氣象漸冷,樹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們謂此為「辭青」。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因「高」與「糕」諧音,故應節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

菊花酒

寒露與重陽節接近,此時菊花盛開,為除秋燥,某些地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這一習俗與登高一起,漸漸移至重陽節。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麴釀製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登高

眾所周知,重陽節登高的習俗由來已久。由於重陽節在寒露節氣前後,寒露節氣宜人的氣候又十分適合登山,慢慢的重陽節登高的習俗也成了寒露節氣的習俗。

秋釣邊

此時陽光不若夏季猛烈,深水區難以被曬透,所以魚、蟹都移向更為溫暖的淺水區,正是臨水垂釣的大好時機。

寒露養生

「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氣象乾燥,晝熱夜涼。從中醫角度上說,這節氣在南方氣候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

此時期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因而常出現皮膚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甚至會毛髮脫落和大便秘結等。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同時要避免因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耗散精氣津液。

在飲食上還應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類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牛奶、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

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意補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還應重視塗擦護膚霜等以保護皮膚,防止乾裂。

在這節氣裡最容易誘發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疾病。此時的氣候實際上是夏秋暑熱與秋涼乾燥的交替,最容易患上季節交換的感冒發熱,這些季節性的常見病都要充分防範,加以警惕。

寒露詩詞

八月十九日試院夢沖卿

王安石

空庭得秋長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單。
喧喧人語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間。
永懷所好卻成夢,玉色彷佛開心顏。
逆知後應不復隔,談笑明月相與閑。

池上

白居易

裊裊涼風動,淒淒寒露零。
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
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
若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玉蝴蝶

柳 永

望處雨收雲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裡,立盡斜陽。

- END -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