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除了手術、放療、化療,你了解過腫瘤微創介入綜合治療方案嗎?

介入治療的出現讓許多原本無法通過手術、放療、化療治療的病人獲得了新希望。

介入的主要治療手段,用通俗的語言可概括為:「灌、堵、通、消、取」。

一.「灌」,局部高濃度化療藥物殺滅腫瘤

在影像學設備的引導下,醫生從患者體外將一根導管插到腫瘤的營養動脈內,將等於或小於靜脈用藥量的化療藥物灌注在腫瘤病灶內,使腫瘤局部接受高濃度的化療藥物、延長藥物與腫瘤接觸時間,經過高濃度化療藥物的衝擊殺傷作用,實現殺滅腫瘤細胞或抑製其生長的目的。同時降低機體其他部位的組織細胞受到的化療藥物毒性作用。

肝癌藥物灌注(TAI)

術前

術後12周

術後24周

喉癌灌注

二.「堵」,切斷「糧草」,「餓死」腫瘤

腫瘤的生長依賴於供血血管提供的營養物質和氧氣,一旦堵塞其供血動脈,腫瘤失去了營養及氧氣供給就會死亡。通過導管進入腫瘤的營養動脈內,經導管注入栓塞劑,栓塞供養腫瘤的動脈,切斷腫瘤生長的營養來源,這種方法與灌注化療同時進行,兩者協同作用可使腫瘤滅活,失去營養供給被「餓死」。

肝癌介入栓塞(TAE)術前

三.「通」,使因病灶引起的腔道狹窄再通暢

人體內有很多自然的管道,如食管、膽道、氣管、腸管、血管等,這些部位長了腫瘤後,往往會導致堵塞或壓迫,引起相應的臨床癥狀。如食管癌會引起食管狹窄導致進食困難、膽管癌、胃癌、胰腺癌會堵塞、壓迫膽管,引起黃疸等、氣管受壓引起呼吸困難、肺癌、縱隔淋巴瘤等壓迫上腔靜脈血管引起面部、頸部、上肢及上胸部的充血、水腫,兼有呼吸困難、咳嗽、胸悶、胸痛等。介入治療是通過置進球囊將受壓迫的管道擴張或放置支架將管壁撐起來,可使管道變得通暢,迅速緩解腔道狹窄的癥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體能狀態,為進一步治療贏得時機。

食管癌

膽道支架

四.「消」,內部「爆破」,粉碎腫瘤

即經皮穿刺消融腫瘤。在醫學影像設備的引導下,將治療器械經皮穿刺精確定位在腫瘤上,通過化學或物理性的手段對腫瘤組織進行破壞,從而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常用的方式有:經皮無水酒精消融、經皮植入放射性粒子、經皮射頻消融、微波消融、納米刀消融、氬氦刀冷凍手術系統等。

椎體骨轉移,粒子植入

鼻咽癌,粒子植入

頸椎骨轉移,粒子植入之前,術後

五.「取」,最小創傷獲取病例標本

通過介入手段,在超聲、CT引導下,切割活檢針經皮精確穿刺到達病變部位,取少量組織進行病理檢查,體表創面為針眼大小。還可以對各個部位膿腫或囊腫進行穿刺抽吸引流,影像導引下穿刺進入病灶腔內,進行囊(膿)液抽吸,在注入滅活劑或抗生素沖洗,如對膽管膽汁淤積的患者進行經皮穿刺引流等。

關注微信公眾號:gysycancer(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腫瘤),每天獲取腫瘤健康科普知識、醫保優惠信息、腫瘤治療動態,也可以在線諮詢腫瘤疾病問題及預約掛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