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指南與共識 | 胸部腫瘤經皮穿刺活檢中國專家共識

本文引用格式: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介入學專業委員會,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介入學專業委員會青委會.胸部腫瘤經皮穿刺活檢中國專家共識[J/CD].中華介入放射學電子雜誌,2018,6(3):188-194.

組長郭志(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介入治療科)

成員(按姓氏漢語拚音排序):崔麗(解放軍總醫院介入科),段峰(解放軍總醫院介入科),高煒(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介入治療科),韓建軍(山東省腫瘤醫院介入科),何東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介入科),何新紅(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介入科),李家平(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介入科),李勇(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介入治療科),林冬梅(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病理科),劉長富(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介入治療科),李文濤(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介入科),劉周(深圳市腫瘤醫院介入科),柳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介入科),馬春華(天津市環湖醫院腫瘤介入科),潘傑(北京協和醫院介入科),邵海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介入科),塗強(江西省腫瘤醫院肝腫瘤治療中心),史紅(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司同國(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介入治療科),王長利(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肺部腫瘤科),王森(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放射科),王瑩娟(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介入治療科),吳瑕(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放射科),謝輝(解放軍三0二醫院介入科),邢文閣(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介入治療科),熊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介入科),許林鋒(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介入放射科),徐彥(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介入治療科),袁敏(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介入科),於海鵬(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介入治療科),楊雪玲(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介入治療科),張煒浩(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介入治療科),周彩存(上海市肺科醫院腫瘤科),鄒強(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介入治療科)。

活檢應用於胸部疾病的診斷已有百餘年歷史。根據取材方法不同,胸部腫瘤活檢可分為經支氣管鏡活檢、經皮穿刺活檢、經胸腔鏡活檢和開胸性活檢。胸部腫瘤經皮穿刺活檢(percutaneous transthoracic needle biopsy,PTNB)是在影像設備引導下完成的活檢操作,隨著影像技術設備的不斷更新,經皮穿刺活檢的臨床應用範圍不斷拓展,從最早的病理診斷擴大到組織亞型分類、基因診斷,臨床需求日益增多。與此同時,提高我國專業技術人員對經皮穿刺胸部腫瘤活檢的認識,規範其操作流程,加強圍手術期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早在2003年,英國胸科協會(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BTS)發布了經皮穿刺肺活檢指南規範(以下簡稱《BTS指南》),2016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和中國肺癌防治聯盟組織發布了《肺癌小樣本取材相關問題的中國專家共識》,對經皮穿刺肺活檢臨床實踐中常見關鍵問題進行了分類解答。目前,尚無針對胸部腫瘤經皮穿刺活檢的中國專家共識,系統性規範和指導胸部腫瘤經皮穿刺活檢的臨床實踐。據此,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介入學專業委員會發起制定胸部腫瘤經皮穿刺活檢中國專家共識,在充分借鑒《BTS指南》和《肺癌小樣本取材相關問題的中國專家共識》的基礎上更新證據,並彙集多學科專家意見,最終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胸部腫瘤經皮穿刺活檢中國專家共識。

共識要點

·存在相對禁忌證,建議小組討論或多學科會診評估活檢操作的益處與風險。

· 所有患者術前推薦檢查血常規、凝血功能、血生化、血型和感染篩查等。

· 術前建議停用抗凝、抗血小板藥物及抗血管生成類藥物。

· 對於合併基礎肺疾病的患者,推薦肺功能檢查。

· 制定計劃前應仔細閱讀近期X光、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影像資料。

· 術前應告知患者及委託代理人手術帶來的益處和可能存在的風險,徵得患者本人及其委託代理人的知情同意,並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

· 術前建立靜脈通路,並給予心電監護。

· 建議採用分步進針法和同軸技術穿刺獲取標本。

· 活檢後24 h內完善X光檢查。

· 術後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等。

· 術後監測期間,囑患者儘可能避免增加胸腔壓力的任何活動,如咳嗽等。

· 低風險患者可考慮以日間/門診手術方式進行活檢操作。

· 操作者應該能夠識別和及時處理術後併發症。

·急救設施和胸部引流設備應能立即獲得。

· 建議標本離體後及時固定並儘快送檢。

· 推薦有條件部門開展由細胞病理學家參與的現場細胞學評估或現場印片。

· 對於活檢陰性患者,高度懷疑惡性的可行再次活檢,未行再次活檢者建議定期進行影像學複查。隨訪過程中病情進展,建議再次活檢或手術。

· 再程活檢(二次或多次活檢)建議採用組織學檢查。

共識的制定

()共識範圍

本共識包括:(1)影像引導方式;(2)適應證;(3)禁忌證;(4)手術人員配置;(5)活檢操作;(6)日間/門診活檢;(7)併發症及處理;(8)病理檢查;(9)臨床診斷價值。本共識不包括經支氣管鏡活檢、經胸腔鏡活檢和開胸性活檢。

()文獻檢索策略

外文資料庫: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檢索詞:needle、needles、fine-needle、fine needle、biopsy、rebiopsy/ lung、chest、pleura、pleural、thoracic、pulmonary、thorax、mediastinum、mediastinal。中文資料庫:CNKI(中國知網)、VIP(維普)和萬方資料庫,檢索詞:肺、胸壁、胸膜、縱隔、活檢、穿刺。同時對納入研究的參考文獻輔以二次檢索。檢索年限為自建庫以來至2017年6月。

文獻納入標準:與肺部結節或腫物在X線、CT、超聲及MRI引導下經皮胸部穿刺活檢相關的論著、系統綜述、薈萃分析、共識或指南,或經皮穿刺活檢與其他取材方法(如支氣管鏡)的比較。

文獻排除標準:(1)非經皮胸部穿刺活檢研究;(2)非英語或漢語發表的論文;(3)在母語為非英語國家期刊上發表的研究,且無法獲得全文;(4)會議壁報、會議摘要、講座。

()共識的修訂與更新

隨著技術的進步,如診斷和組織取樣方法的變化,以及新證據的出現,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介入學專業委員會將適時更新本共識內容,自修訂版共識或指南發布之日起,原共識內容不再適用。

概 述

經皮穿刺活檢在肺、胸壁、肺門和縱隔腫瘤的診斷、分期和治療方案制定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依據活檢針類型不同,經皮穿刺活檢可分為細針抽吸活檢(fine needle aspiration, FNA)和切割針活檢(coreneedle biopsy, CNB)兩大類。前者採用抽吸針,可獲取高品質的細胞學標本用於疾病診斷;後者採用切割針,其直徑一般大於抽吸針,用於獲取組織學標本。

影像引導方式

胸部腫瘤經皮活檢的影像引導方式包括X線透視、C形臂錐束CT、CT或CT透視、超聲及MRI。引導方式選擇應根據病灶大小、位置、辨識度、與周圍重要解剖結構的關係、可使用的影像設備和操作者偏好等。

()X線透視

X線透視是傳統引導方式,主要用於周圍性肺病變和較大病灶的穿刺活檢,對病灶周圍血管解剖顯示欠佳,逐漸被CT引導所代替。

()C形臂錐束CT

C形臂錐束CT也可用於經皮胸部腫瘤活檢的影像引導。其優勢在於輻射劑量低,可模擬實時引導,但其影像密度解析度不如常規CT。

()CT

CT具有很高的太空解析度和密度解析度,應用廣泛。胸部CT掃描可清晰顯示病灶大小、深度,以及病灶與肋骨、縱隔、葉間裂和血管的關係,有助於設計安全的穿刺路徑,同時早期發現併發症,已成為PTNB優先選擇和最常用的引導方式。增強CT檢查有助於鑒別腫物內壞死與實性區域,明確病灶周圍血供情況,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提高活檢陽性率,降低術後併發症發生概率。CT透視近乎實時成像的能力有助於操作醫師隨呼吸運動調整穿刺針,還有助於穿刺移動的結節和避開肋骨,可縮短操作時間,減少併發症,對於老年患者或配合度較差患者具有優勢,但可明顯增加患者和操作醫師的輻射劑量。CT引導下活檢的學習曲線較短,但是,熟練取到足量有病理診斷價值組織,尤其是小病灶、移動病灶,則需更注重細節、掌握相關技術和進行大量實踐。

()超聲

超聲可實時監控穿刺針進針過程、角度和深度,能準確定位針尖位置,避免損傷鄰近結構,通常用於鄰近胸壁的淺表病灶活檢。增強超聲掃描可清晰顯示腫瘤供血血管和壞死病灶,一定程度上減少穿刺活檢的假陰性率。

()MRI

與其他影像設備相比,MRI具有較高的組織解析度和多平面成像能力,近實時成像,無輻射,使用呼吸門控技術可以在較短的掃描時間內採集影像,在明確胸部血管和引導縱隔、肺門及胸壁腫物活檢中有其獨特優勢,已有MRI引導下胸部腫瘤經皮活檢的文獻報導。但術中相關耗材及設備需磁兼容處理,成本費用較高,操作耗時較長。MRI引導下穿刺活檢可在有條件開展的部門進行。

適應證

1.需明確性質的孤立結節或腫塊、多髮結節或腫塊、肺實變等。

2.支氣管鏡、痰細胞學檢查、痰培養無法明確診斷的局灶性肺實變。

3.懷疑惡性的磨玻璃結節。

4.已知惡性病變但需明確組織學類型或分子病理學類型(再程活檢)。

5.疾病進展或複發後局部組織學或分子病理學類型再評估(再程活檢)。

6.其他如支氣管鏡檢活檢失敗或陰性的肺門腫塊、未確診的縱隔腫塊、懷疑惡性的縱隔淋巴結等。

禁忌證

()絕對禁忌證

1.重心肺功能不全(如嚴重肺動脈高壓)。

2.不可糾正的凝血功能障礙。

()相對禁忌證

1.解剖學或功能上的孤立肺。

2.穿刺路徑上有明顯的感染性病變。

3.肺大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氣腫、肺纖維化。

4.機械通氣(呼吸機)。

手術人員配置

建議術前進行多學科討論,確定手術與否及實施方案。經皮穿刺活檢應由經驗豐富的術者操作或在其指導下完成,並由接受過系統訓練的醫護人員做好術前、術中和術後配合,細胞病理學家在場可提高診斷準確率。對於配合困難時,可考慮請麻醉醫師進行麻醉乾預,確保手術順利完成。

活檢操作

()術前評估與管理

術前應詳細詢問患者病史、用藥史、過敏史等,並進行體格檢查,注意患者心肺功能、配合能力(如屏氣呼吸、製動能力)。術前需進行胸部增強CT掃描或增強MRI檢查明確病灶部位、形態、大小、與周圍臟器、血管和神經的關係,設計穿刺入路。疑似包蟲囊腫或血管畸形者不宜進行活檢,應行胸部CT檢查加以確認。所有患者術前推薦進行血常規、凝血功能檢查、感染篩查(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梅毒、愛滋病等)、心電圖、血生化、血型檢查等,特殊人群建議做血管彈力圖。對於合併基礎肺疾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氣腫等),推薦肺功能檢查,以評估患者的氧合能力和肺功能儲備能力。

術前建議停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藥物,並複查血常規、凝血功能,具體如下:(1)術前1周將華法林改為低分子肝素,術前24h停用低分子肝素;(2)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術前至少停葯7 d;(3)複查血小板計數>50×109/L、INR<1.5可行活檢操作。

對使用抗血管生成類藥物的患者進行活檢時,建議按照藥物體內清除半衰期酌情停葯,如貝伐珠單抗,建議術前停用6周。

()術前制定活檢計劃

術前必須仔細查閱患者影像學資料,並根據病灶大小、部位、解剖學關係、影像引導方式及工作經驗制定活檢方案。存在相對禁忌證或病情特殊情況下,建議多學科專家參與討論。

穿刺路徑應在避開重要臟器和肋骨、肩胛骨等骨性結構前提下,同時避開肺大泡、大血管、氣管和葉間裂,儘可能使病變與胸膜穿刺點間的距離最短,儘可能減少經過正常肺組織。

()知情同意

術前應詳細告知患者及其委託代理人手術的目的、益處和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可能的替代方法,徵得患者本人及其委託代理人知情同意並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詳見附錄1)。

()術前準備

術前建議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和宣教,以減輕患者焦慮緊張情緒;訓練患者平靜呼吸及術中呼吸配合;術前應常規建立靜脈通路,並給予心電監護。

()麻醉與鎮靜

PTNB需要患者維持適度的意識水準以便配合手術和監測,常規選擇局部麻醉。對於焦慮或術中配合困難者可考慮給予基礎麻醉和鎮靜,但要保持患者足夠清醒,能夠配合手術完成相關指令。

()活檢步驟

1.選擇穿刺點:術前根據CT或其他影像設備先行定位掃描,在避開骨骼、血管、氣管等重要解剖結構的前提下,選擇最短穿刺路徑。

2.局部麻醉:常規消毒鋪無菌巾,用1%~2%利多卡因溶液逐層浸潤麻醉,根據患者反應、麻醉效果及進針深度,適時調整麻醉劑量。

3.穿刺及獲取標本:以CT引導下穿刺為例,建議採用分步進針法,根據CT定位,先將穿刺針穿刺至壁層胸膜外進行局麻,再將穿刺針置於肺組織內,掃描確認。如進針路徑正確,則可將穿刺針直接穿刺到病灶。需根據病灶的性質來選擇活檢取材的部位,病灶體積較大時,應避開中央缺血壞死區域;空洞性病變應在實性組織部位取材(附錄2,3)。

4.應用同軸技術:一次穿刺即可多次活檢取材,創傷較小。在出現氣胸或血胸時,可以利用同軸通道抽吸積氣或積血、注射藥物等,有助於即刻處理併發症。同軸通道的保護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針道種植轉移的風險。

()術後觀察

CT引導下穿刺活檢術後,建議即刻行全胸部CT掃描,觀察有無氣胸、出血等併發症,必要時進行處理。無需處理的患者可轉運至病房或觀察室,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等,囑患者儘可能避免任何增加胸腔壓力的活動,如咳嗽、說話等。建議術後24 h內完善X光檢查。病情變化者及時複查X光或胸部CT檢查。

日間/門診活檢 術前評估認為穿刺活檢風險較低的患者,可以考慮在日間或門診完成活檢。門診活檢術後觀察4 h無異常,複查X光後可離院,術後必須隨訪至少24 h,囑患者一旦出現異常不適或癥狀,及時入院就。
併發症及處理

胸部腫瘤經皮穿刺活檢最常見併發症是氣胸、出血、胸膜反應等,系統性空氣栓塞、心包填塞和腫瘤針道種植等相對罕見。PTNB的死亡率為0.02%~0.15%,主要死亡原因包括:急性大出血或肺出血、心臟驟停、空氣栓塞等。

()氣胸

氣胸是PTNB術後常見併發症,文獻報導氣胸發生率為2.4%~60.0%(平均為20%),5%~18%的氣胸患者需要胸腔置管引流。導致氣胸發生率和(或)置管引流率增高的因素包括:患者體型高瘦、高齡、吸煙、基礎肺部疾病(如肺氣腫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灶位置較深、病灶直徑小、穿刺針與胸膜切面不垂直、多次經胸膜穿刺、穿刺路徑跨肺間裂或肺大皰、手術時間長等。氣胸多在術後1 h內發生,部分患者術後出現遲發性氣胸(24 h以上)。氣胸治療效果欠佳,可能出現皮下氣腫。

處理原則:少量氣胸、無癥狀和穩定性氣胸無需特殊治療。氣胸超過30%或氣胸範圍持續增大或患者出現嚴重臨床癥狀,應置管抽吸或行胸腔閉式引流。

預防:患者保持安靜,避免說話、咳嗽;選擇合適的穿刺路徑;減少穿刺次數。通過外源性注射生物膠、注射用明膠海綿糊、無菌生理鹽水等封堵穿刺針道是否可有效減少氣胸發生尚無定論。

()出血和咯血

出血(伴或不伴咯血)是PTNB另一常見併發症,文獻報導出血發生率為5.0%~16.9%,咯血發生率為1.25%~7%。通常具有自限性,但也有肺內大出血導致死亡的病例報導。導致肺內出血風險提高的因素包括:病灶距胸膜的距離、活檢次數、活檢針類型(切割針活檢)、病灶位於縱隔內或心臟縱隔旁、富血供病變(如轉移性腎細胞癌)、靠近擴張的支氣管動脈分支(慢性空洞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礙、肺動脈高壓等。

處理原則:少量咯血、肺實質內出血、針道出血以及少量血胸等不需特殊處理,可以自行吸收。咯血量較大時,建議患者患側臥位(穿刺側朝下),防止血被吸入健側支氣管,注意保持氣道通暢,必要時行氣管插管,可用止血藥物、輸血等處理。血胸量大時則推薦胸腔置管引流。出血量大、持續出血時,及時採用介入手段或外科乾預,並組織相關科室參與救治。

()胸膜反應

胸膜反應是指胸膜腔穿刺過程中患者出現連續咳嗽、頭暈、胸悶、面色蒼白、大汗、甚至暈厥等一系列表現,可能與迷走神經反射有關。導致胸膜反應發生的可能因素包括患者體型偏瘦、情緒緊張、基礎血糖偏低、多次經胸膜穿刺等。

大多數患者癥狀輕微,可自行緩解,無需處理;嚴重者可出現大汗、血壓進行性下降、甚至休克、暈厥,應立即停止操作,及時給予腎上腺素或葡萄糖溶液對症處理,同時予以氧氣吸入並注意保暖,監測生命體征,注意預防休克。

()系統性空氣栓塞

系統性空氣栓塞分為靜脈系統性空氣栓塞和動脈系統性空氣栓塞,發生率為0.02%~1.80%。其中靜脈系統性空氣栓塞多無明顯癥狀,而動脈系統性空氣栓塞則為肺穿刺活檢最嚴重的併發症,可引起休克、心臟驟停、偏癱等嚴重後果。雖然罕見,但因其可導致致命性的臨床後果,應當引起術者的足夠重視。

目前認為動脈系統性空氣栓塞發生的機制為空氣沿同軸套管直接進入肺靜脈或穿刺損傷造成醫源性支氣管/肺泡-肺靜脈瘺,氣體進入肺靜脈進而迴流至左心,通過體循環進入到冠狀動脈、顱內動脈等血管。發生誘因包括:活檢空洞性病變或血管炎性病變(如磨玻璃影)、咳嗽、正壓通氣等。如進入左心腔的空氣量較少,對血流動力學無明顯影響,患者可以沒有癥狀,發生冠狀動脈空氣栓塞時可以表現短暫意識喪失和心肌缺血的心電圖表現,顱內動脈空氣栓塞則可以導致癲癇發作或者意識喪失。CT掃描可以在栓塞器官或血管內看到氣體徵象,這也是診斷空氣栓塞的客觀依據。

處理原則:迅速識別空氣栓塞並且立即實施治療十分重要,部分患者可以改善預後。一旦懷疑空氣栓塞,應立即撤針,患者應被置於頭低腳高位(Trendelenburg position),如果左心腔內氣體量較多,應將患者置於右側臥位,此時左心房位置高於左心室,可防止氣體通過位於左心室底部的流出道進入體循環從而引起前述嚴重併發症。同時,密切監測生命體征,積極給予面罩吸氧及其他搶救措施。如發生顱內動脈空氣栓塞,條件允許時,可轉運至高壓氧倉接受治療。

預防:(1)謹慎選擇空洞性病灶、血管炎性病灶等類型的病灶進行穿刺活檢;(2)避免直立體位進行穿刺活檢;(3)避免正壓通氣狀態下進行穿刺活檢;(4)避免同軸套管長時間暴露於空氣中,注意隨時插入針芯;(5)術中減少出血等醫源性損傷,如反覆穿刺等;(6)術中減少咳嗽、深呼吸、說話等行為。

()其他少見、罕見併發症

針道種植轉移非常罕見,文獻報導發生率為0.012%~0.061%,同軸技術可以減少針道種植轉移。其他罕見併發症包括:心包填塞、肋間動脈假性動脈瘤、房顫和胸部感染、血管迷走神經反應和胸膜轉移等。

病理檢查

()標本處理

用於細胞學檢查的標本離體後應儘快塗片,塗片輕柔均勻,潮乾後馬上固定以防細胞退變,固定劑用95%乙醇固定至少15 min;液基塗片樣本需馬上放入消化液或保存液裡送實驗室按照操作規程進一步處理;細胞病理學家參與的現場細胞學評估(rapid on-site evaluation of cytology, ROSE)與現場印片均可提高診斷準確率。用於組織病理學檢查的標本取得後應立即放入4%甲醛固定液中固定;若新鮮組織用於分子檢測,原則上應確保所取組織中有符合質控要求的腫瘤成分,並將所取組織放入液氮中速凍或RNA保存液中保存。

送檢前在病理申請單上準確、詳細標註患者基本資訊、病史、相關檢查及治療史、臨床初步診斷、取材部位、穿刺條數等項目內容。

()染色方法

FNA標本塗片固定後可行巴氏或HE染色;懷疑淋巴造血系統腫瘤可以選擇空氣乾燥固定瑞氏或吉姆薩染色,Diff-Quik染色常規用於取材現場樣本滿意度評估。目前液基細胞製片技術診斷後剩餘樣本離心處理後盡量做蠟塊包埋,以保存細胞用於免疫細胞化學檢查或基因突變檢測。許多數據已證實細胞微量樣本做免疫細胞化學檢查或基因突變檢測與組織學檢測具有近似的效果。CNB組織病理學標本常規石蠟包埋切片行HE染色,必要時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或相關分子病理檢測。分子病理基因檢測需經病理質控合格後的標本方可進入分子檢測流程。

十一臨床診斷價值

()準確率

PTNB在胸部惡性疾病(肺周圍性病灶、肺門淋巴結、肺門腫物和縱隔腫物)診斷中具有很高的準確性。FNA對惡性疾病診斷準確性為64%~97%,對良性疾病診斷局限性大,準確性10%~50%,對腫瘤精準分型也有其局限性。CNB對惡性疾病的診斷準確率與FNA類似(74%~95%),但對良性疾病的診斷準確性高於FNA。病灶大小和位置、操作者經驗、引導方式選擇、現場細胞學評估均影響診斷準確性。

()活檢陰性的隨訪管理

導致活檢陰性的原因可能包括:患者配合不佳、病變太小、腫瘤類型特殊、病理診斷困難等。對於活檢陰性患者,高度懷疑惡性的可行再次活檢;未行再次活檢者建議定期進行影像學複查。隨訪過程中病情進展,建議再次活檢或手術。

()再程活檢

再程活檢又稱二次活檢,即患者根據一次活檢的結果,明確診斷後接受相應治療,由於疾病進展需要再次對患者的病變組織或者血液樣本進行活檢,用以監測疾病進展、闡釋耐葯機制,為靶向藥物治療失敗或耐葯的患者後續治療方案制定提供參考依據。首程活檢發現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33%~63%EGFR-TKI藥物治療後病情進展者經再程活檢證實出現EGFR T790M突變,病情進展後再程活檢時間選擇不影響T790M突變檢出率,暫不適宜活檢患者應在後續治療期間擇期行再程活檢。再程活檢建議採用組織學活檢,採用CT引導方式取材成功率高且較為安全(氣胸發生率6%,出血發生率7%)。

注:本共識首次發表在《中華醫學雜誌》, 2018, 98(23): 1822-1831.轉載經共識制定專家推薦和首發雜誌同意,本刊轉載發表。

《中華介入放射學電子雜誌》由中華醫學會主辦的專業性電子學術期刊,是「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之一。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博看期刊資料庫全文收錄。所有文章現免審稿費和版面費,專家述評和國家級基金項目相關稿件給予稿酬。歡迎各位同道專家投稿。投稿網址:http://zhjrfsxdzzz.paperopen.com

關注我們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