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足跟疼有多種致病因素

原標題:【尋醫問葯】足跟疼有多種致病因素

生活中,很多人有腳後跟痛的情況,有的人是在長時間走路、跑步之後,有的人是早晨起床,腳後跟疼得站不住。足跟痛,莫不是長了骨刺?其實,有很多疾病可以引發足跟痛,包括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足跟骨刺、骨質疏鬆等。

慢性損傷致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運動引起的慢性損傷,主要誘因是長時間走路、跑步、爬山或站立;長時間穿高跟鞋以及肥胖也會導致足底筋膜炎的發生。足底筋膜炎最主要的癥狀是行走時足跟底疼痛、足跟處有明顯壓痛點。嚴重患者站立甚至休息時也會有疼痛感。通常,早晨下床時的第一步疼痛最為明顯。

運動後慎防跟腱炎 超負荷的運動、頻繁在硬性地面如公路上奔跑、爬山等運動造成跟腱過度使用,均容易導致跟腱內的纖維發生慢性損傷,從而引起跟腱炎。出現跟腱炎之後,最直接的治療方法就是休息、冰敷和使用藥物。

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也可引起足跟痛,多見於老年患者,是人體骨骼老化後的一種表現。其足跟疼痛的程度與局部炎症反應的輕重有關。其實絕大多數腳後跟骨刺都是由韌帶發炎所引起的。鍛煉的時候最好因人而異,避免劇烈運動、急性扭傷等現象。足跟骨刺的危害是比較大的,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一定的影響,一定要及時確診並治療。

足底脂肪墊萎縮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足底脂肪墊萎縮使足跟緩衝震蕩、防止摩擦的作用減弱,局部更容易受到損傷而出現疼痛。休息,減輕負重和行走,多用熱水泡腳,注意穿著軟底鞋,都可以緩解癥狀。必要的時候可以使用一些口服或外用的藥物。

更年期女性也可能足跟痛 除了情緒煩躁、易怒、潮熱等特點外,很多更年期女性還可能出現腳後跟疼、膝蓋疼等缺鈣癥狀。40歲以上的女性,由於內分泌紊亂等因素,80%骨質疏鬆,骨密度降低,彈性下降,骨骼內孔隙增大,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一方面導致微細骨折出現,另一方面附著在其周圍的筋膜和各肌群負荷加重,並發勞損性炎症,最終導致足跟痛的產生。

因此,有足跟痛的女性應當及時進行骨密度檢測,如果出現骨質疏鬆,應及時補充鈣質,並製訂有規律的運動計劃。在穿著上,最好穿柔軟舒適的鞋如布鞋、休閑鞋或軟底鞋,並注意足部保暖。

日常防治足跟痛,下面的建議值得借鑒:

1.溫水泡腳後,用食指關節反覆按揉推頂足跟部壓痛點,以自己能夠承受的力度由輕到重進行按摩。推頂方向為先向足趾方向推,再向反方向推。

2.注意足跟的保暖,避免過度行走或站立過久,盡量穿軟底鞋;扁平足者更要避免過度運動,最好穿上矯正鞋。

3.出現足跟痛還可局部使用舒筋活血的中藥熏洗,予以局部按摩,改善血液循環,減輕疼痛。但按摩一定要得法,避免病變部位受到過度刺激而加重病情,尤其是不可使用牛角、木棍等硬物按摩足跟疼痛部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