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想無傷跑一輩子,請做到這六點

跑步是一項非常簡單的運動,人人都可以參與。

每個人開始跑步的初衷都不一樣。有的人是為了減肥,有的人是為了擺脫壓力,有的人是為了對抗疾病,有的人是為了參加比賽,還有的人是為了挑戰自己。

但歸根結底,跑步是為了健康。對於絕大部分跑者來說,能夠跑得長久比跑得快更有意義。

那麼如何成為一名成熟健康長久的跑者呢?

1,身體不受傷,即使受傷也知道如何恢復傷病

有數據統計顯示,因為跑步受傷的概率高達80-85%。為什麼會出現如此高的受傷概率呢?因為跑者每一次落地,身體就要承受自身體重3-5倍的衝擊力。雖然人體關節和肌肉能夠吸收、緩衝這些力量,但如果你的姿勢不合理,熱身不夠,肌肉力量跟不上,運動量過大,跑後不拉伸,那麼傷病就不可避免。

雖然跑步受傷的概率很高,但這些傷病其實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不會讓你永久停止跑步,只要稍加註意就可以恢復的。

比如跑者經常遇到的跑步膝,髂脛束綜合征,足底筋膜炎,脛骨疼痛,跟腱炎,肌肉拉傷等,都是完全可以通過休息,治療,拉伸,按摩等方式進行恢復。

跑步過程中遇到傷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應對傷病,所以學習傷病知識也很重要。

如何成為一名身體無傷病的跑者?應該做到每次跑步之前熱身,跑後熱身,平時進行力量訓練或者交叉訓練,控制跑量,在不同的路面跑步。跑動的時候姿勢合理:落地輕盈,不過度跨步,增加步頻,上半身挺直。

2,知道怎麼吃

營養均衡是王道。平時飲食應該避免油膩、高熱量食物,遠離碳酸飲料。其實不管跑不跑步,都應該保證膳食攝取的多樣性。跑者合理飲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比例建議為5:2.5:2.5。

吃什麼、吃多少,這都取決於你的鍛煉計劃。一個小時內慢跑,只要你確保自己保證足夠的水分,不進行能量補充基本不會對你造成任何傷害。

如果是跑步時間超過1小時,那麼跑前吃一些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食物,補充一些運動飲料。吃東西的時間最好在跑步前30分鐘或者再稍微提前一些時間。

跑完之後,此時機體開始通過合成代謝來補充運動期間的消耗量,需補充足夠水分、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從而保證身體從疲勞中恢復過來。

3,每個月跑量穩定,全年狀態良好

很多愛跑步的人到了冬天因為太冷就不跑步了,或者只是為了備戰一場比賽而開始跑步,當比賽結束又停止跑步。其實這些都不是健康成熟跑者應該有的表現。

跑步應該是貫穿全年的,不能因為太冷或者太冷就不去跑步。成熟健康的跑者應該是每個月跑量穩定,全年狀態良好。即便是沒有跑出理想的成績,也會不灰心,繼續訓練為下一場比賽做好準備。

是否一直堅持跑步,可以看出一個人到底有多自律。

4,學會按照心率來跑步

有一項研究顯示,如果通過自己的主觀感受來判斷是否訓練過度,往往是不靠譜的。你可能在一次高強度訓練之後感覺不那麼累,但這時往往已經訓練過度。

那麼如何精確判斷身體是否疲勞,訓練過度呢?經常查看自己的心率是一個非常好的跑步習慣。

每天早晨起來測一下靜心心率。如果有心率手錶的話就很直觀能看出數值。如果沒有的話,也沒關係,可以數自己的晨脈,將手放在頸部或者手腕處,算一下20秒之後跳動了多少次,然後乘以3就可以了。

如果靜心心率比平時要高出7次以上,說明訓練過度,身體還沒有恢復。如果靜心心率比平時高出3-4次,不用太擔心。為了防止誤測,可以多測幾次。

如果在2-3周內,靜心心率一直小幅度上升,那麼說明你的訓練過度,或者恢復時間不夠。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休息一段時間,再次監測一下靜心心率看看恢復情況。

所以,成為一名成熟健康的跑者,應該按照心率來跑,而不是按照速度來跑步。給大家推薦最大有氧心率跑。

即跑步的時候心率不要超過180-年齡,如果有跑步習慣,那麼這個數值可以增加5次。

但並不每次都是最大有氧心率慢跑,偶爾進行一次速度訓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當你總是跑相同的配速,那麼就只會鍛煉到身體的某一部分肌肉,進行不同的速度訓練,可以鍛煉到身體不同的肌肉,而且也會遇到身體和心理上的瓶頸。其實,速度訓練能夠讓你保持體能,提高你的有氧耐力。

如果你總是在操場跑,那麼可以偶爾去跑一下土路,或者跑坡訓練,這樣會提高你小腿的力量,並改善跑步姿勢。

進行不同配速的訓練,或者在不同的路面跑步,可以讓你體會到更多的跑步樂趣,並減少一些過度使用性損傷。

一位成熟健康的跑者,80%的跑量都會是有氧慢跑,而速度訓練盡量控制在20%左右,這樣既能減少傷病,還能保持對跑步的樂趣。

5,平衡家庭、工作與生活

我們知道跑步是一項非常耗費時間的運動,平時訓練會犧牲掉大量與家人和朋友相聚的時光。作為一名成熟的跑者,應該能很好的平衡家庭,工作和跑步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如果因為跑步而導致家庭關係不和諧,那就得不償失了。

有些跑者生活中好像除了跑步就沒有其他的。跟朋友聊天,除了跑步其他話題都不感興趣。

其實,跑步只是我們業餘生活的一部分,不應該成為生活的主流。當跑步與家庭和工作發生衝突的時候,應該以工作和家庭為主。

6,不攀比,懂得休息

有些跑者為了追求成績,追求PB,每個月的跑量非常大,導致身體非常疲勞。一名成熟的跑者應該清楚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態,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訓練計劃,不跟隨別人的跑步步伐,不攀比跑量,不攀比跑步成績,不攀比參加馬拉松的數量。

而且跑量大,參賽頻繁容易受傷,一項研究數據顯示:初跑者或者每周跑量在60公里以上的跑者更容易受傷。

曾經聽一位教練說過:恢復的重要性不亞於跑步訓練。因為沒有恢復就沒有提高。

當你跑完,特別是在一次速度訓練或者長距離訓練之後,輕微撕裂的肌肉,長時間受力的關節,枯竭的能源系統需要恢復和放鬆。所以你第一時間應該補水,補充營養,然後拉伸肌肉,按摩,冰敷,睡眠等等。

當你增加跑量的時候,需要考慮到身體的承受能力。因為如果沒有足夠的休息,你的身體會提出抗議,而抗議的方式就是讓你受傷。一次次高強度的訓練,而沒有讓身體得到恢復,那麼傷病就會在所難免。

專業運動員會更加註重休息,特別是在一場艱苦的訓練之後,這樣才能確保自己第二天還能正常訓練。而我們作為業餘跑者,不要擔心休息會降低你的體能或者速度。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