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冠心病「痰瘀滯虛」理論

傳統觀念認為冠心病的核心病機是「陽微陰弦」。現代人生活方式和社會環境已發生改變,此觀點已不能涵蓋冠心病所有的病因病機。通過對 31729 例冠心病患者的研究和對 12327 篇文獻的分析,結合16 個隨機對照雙盲試驗研究,開展了冠心病證候的研究,提出冠心病 「痰瘀滯虛」核心病機假說。

1

冠心病 「虛」證

「虛」貫穿冠心病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包括來自先天的「元氣」和後天的「真氣」。「虛」首先是元氣虧虛和宗氣虧虛。元氣是先天之氣,來源於父母的生殖之精,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宗氣為後天之氣,來源於肺從自然界吸入的清氣與脾胃從飲食物中運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水谷精微化生的血與津液布散全身。

元氣與宗氣虧虛

若年老體弱或久病傷正導致元氣與宗氣虧虛,可出現心氣不足,精血漸衰,臟腑失調。氣虛無力推動血行,可導致氣虛血瘀;氣虛無以生血,可導致氣血兩虛,出現胸部悶痛等癥狀。

元陰和元陽虧虛

元氣虛衰,必影響元陰和元陽。元陰虧虛,不能滋養五臟之陰,水不涵木,又不能上濟於心,可導致心肝火旺,耗傷心陰,心脈失於濡養,形成胸痹;元陽虛衰,不能鼓舞五臟之陽,可致心陽不振,血脈失於溫運,痹阻不通,發為胸痹。

2

冠心病「痰」證

痰的產生主要與肺、脾兩臟有關。痰證是冠心病主要證候,在冠心病形成初期佔重要地位。

外源性的因素

現代人多食肥甘厚味,且缺乏運動,脾胃不能及時運化食物形成水谷精微,初期轉變汙濁之痰,貼附血管脈絡,痰濁日久成瘀.

現代病原微生物、霧霾顆粒、煙草中的有害物質等可直接通過肺部吸入人體,傷及肺、脾、腎,影響其對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日久化痰,或直中血脈,影響血管中氣血的營衛功能,使血液變生為有形之痰。

內源性的因素

臟腑功能失調可導致肺、脾、腎之輸布、運化和溫煦功能減弱。根據「津血同源」理論,津液與氣血互相滋生,相互影響。氣血運行不暢,產生敗濁,可熏蒸津液,轉化為痰。

水谷精微本當化生津液以充氣血,但機體化生功能失常時亦可轉變為痰濁。痰之性質重濁黏膩,隨氣而走,無處不到。痰濁一旦形成,既可上犯於胸,致胸陽痹阻,又可壅滯脈絡,使氣血不暢、心脈瘀阻,形成胸痹心痛。

3

冠心病 「瘀」證

血瘀即血液運行不暢。凡離經之血不能及時消散,或血流不暢、運行受阻,或鬱積於經脈或器官之內呈凝滯狀態,均可稱為血瘀。

目前認為,各種致病因子所造成的全身或局部組織器官的缺血、缺氧、血液循環障礙以及血液流變性和黏滯性異常而導致的各組織器官水腫、炎症滲出、血栓形成、組織變性、結締組織增生等一系列的病理變化,都屬於血瘀證的病理變化。

瘀血的部位不同臨床表現也有差異,瘀血阻滯於胸中,導致脈絡瘀滯,則形成冠心病胸痹心痛。冠心病血瘀證是胸痹心痛最重要的病機,一般不單獨出現,常伴隨氣滯血瘀、痰瘀互阻、氣虛血瘀和腎虛血瘀同時存在。

在胸痹心痛的初期多以滯、瘀、痰、氣滯血瘀或痰瘀互阻的證候出現,證候組合形式簡單,實證為主;隨著疾病的進展,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加重,證候形式以滯、瘀、痰和虛多證候組合為主,往往是虛實夾雜。

4

冠心病 「滯」證

「滯」即氣滯。多由於情志抑鬱,或痰、濕、食積、熱鬱、瘀血等的阻滯,影響到氣的流通;或因臟腑功能失調,如肝氣失於疏泄、大腸失於傳導等,形成局部或全身的氣機不暢或鬱滯,從而導致某些臟腑、經絡的功能障礙。

冠心病「氣滯」證一般屬於邪實為患,常常與血瘀或痰濁同時存在,或有因氣虛推動無力而滯者。現代生活壓力劇增,情志改變日久鬱結於內,形成氣滯,阻滯血液脈絡,其臨床表現多為「背脹痛」,而少見「背竄痛」。

發作期邪氣盛,內邪叢生,氣滯加劇,故諸症皆見,「背脹痛」和「背竄痛」均明顯。氣滯形成之後,阻礙血液運行,氣鬱而血行不暢,瘀血乃成,常可見背脹痛、胸脹痛、竄痛、弦脈等。

影響津液代謝,氣機阻滯,升降失常,氣不行水,津液內停,化生痰濁,脾失健運,清陽不升,心神失養,可見脘腹痞悶、噁心嘔吐、食欲不振、嗜睡。

5

「痰瘀滯虛」理論與臨床

「痰瘀滯虛」理論概括了冠心病病理變化的全過程,是冠心病的核心病機。在冠心病的中醫治療中,除了豁痰祛瘀,還應注重溫腎陽、補腎陰、固護真元、調情志。

「虛」指肺脾腎氣虛,夾雜痰瘀滯實證,故而在治療中應化痰祛瘀、補益脾腎、固護真元。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應注重情志的調護,尤其是對青年或臨界冠心病患者,應特別注重疏肝理氣、安神養心。

中青年胸痹患者的證候特徵多以痰瘀為主,以虛為輔,可以健脾化痰瘀治療;老年患者則為痰瘀滯和虛並重,治療時應虛實並重,加強補腎活血。

心腎陽虛證治以溫補腎陽,方選參附湯合右歸飲加減(人蔘、附子、桂枝、熟地黃、山萸肉、山藥、枸杞子、杜仲);心腎陰虛證,方選左歸飲加減(熟地黃、山藥、枸杞子、炙甘草、茯苓、山萸肉)。

氣虛血瘀證方選八珍東加減(黨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生地黃、赤芍、川芎、桃仁、紅花、丹參)或雙和散加減(黨參、茯神、製遠志、丹參、雞血藤、沒藥、琥珀、香附、石菖蒲),若氣不上接、乏力較甚,氣虛明顯者,可加升陷湯。

心血瘀阻證,治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方選冠心2號方加減(川芎、赤芍、紅花、降香、丹參),若胸痛劇烈,畏寒肢冷,脈沉細或沉遲,陽虛血瘀者,可加蒲黃、延胡索、桂枝或肉桂、細辛、高良薑、薤白等溫通散寒之品。

痰濁閉阻證方選瓜蔞薤白半夏東加減(瓜蔞、薤白、半夏、白酒),若伴痰黏稠色黃、苔黃膩、脈滑數的痰熱互結者,可用小陷胸湯或黃連溫膽湯。

寒凝心脈證胸痛以卒然心痛如絞、感寒痛甚為特點,症見形寒肢冷、冷汗自出、心悸氣短、苔薄白、脈沉緊,治以溫經散寒、活血通痹,方選寬胸丸(蓽茇、高良薑、細辛)加減。

氣滯血瘀證治以行氣活血、通絡止痛,方選血府逐瘀湯。

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