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虛勞論治冠心病:溫補,滋養,扶正,益氣,補血大不同


愛護心臟

冠心病以胸悶、胸痛、心悸、氣短、乏力為主要表現,中醫辨證屬胸痹、心痛、心悸等範疇,其病機多屬本虛標實之證,多由於年老體衰,陰陽失調,臟腑氣血功能虛損,而致痰濁、瘀血、氣滯、寒凝等痹阻心脈。臨床上醫家對冠心病的論治各不相同,通過多年臨床實踐,有相當一部分冠心病屬於虛勞的範疇。

冠心病的癥狀除胸悶心痛外,常見心悸,氣短,乏力,失眠多夢,面色蒼白,畏寒肢冷,脈沉細等症,這些多符合虛勞的癥狀特點。

鑒於諸多冠心病與虛勞具有相同的病機及表現,可以從虛勞論治冠心病:

(1)建中益氣

臨床上常見冠心病人胸悶隱痛,勞則痛甚,時作時止,伴神疲乏力,色萎黃,氣短心悸,納少便溏,舌質淡嫩邊有齒痕,苔薄白,脈細弱或結代此為中焦陽虛,脾失健運。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全身氣血賴其化生,若脾胃化生氣血津液不足,中氣不足,進而致心氣不足,推動血脈無力,血行不暢,出現心悸怔忡等症。


(2)溫補腎陽

人至中年,腎氣逐漸衰退,胸痹心痛發生率明顯升高,可見該病的發生與腎虛有著必然的內在關係。年老體虛,腎氣虛衰,腎精虧耗,腎陽不能蒸騰,命門火衰則心脈失養,心失溫煦,心陽不振,血脈失於溫運,痹阻不暢,發為心痛。

同時心腎陽虛,陰寒痰飲乘於陽位,阻滯心脈,發為胸痹。患者除胸悶、胸痛、心悸等癥狀外,常兼有不同程度的腎氣虛或腎陽虛的證候,如氣短乏力、 腰膝酸軟、面色蒼白、頭暈健忘、耳鳴耳聾、小便頻數、畏寒肢冷等,治宜溫補腎陽,以金匱腎氣為基本方,加入巴戟天、仙茅、淫羊藿以加強補腎陽之功,加入化痰葯如製半夏、製南星、石菖蒲等,活血葯如當歸、川芎、三七等以溫化痰瘀,標本兼顧。


(3)滋養心肝

肝體陰而用陽,以血為本,以氣為用,陰不製陽而肝陽偏亢心陰心血不足,或思慮勞神太過暗耗營陰,陰血不足、血脈不充,肝血不藏,心脈失養,不榮則痛。

臨床可兼見肝陰不足,陽氣偏亢的徵象,如胸悶隱痛、心煩易怒、頭暈健忘、耳鳴、頭脹痛、脈細數等。治宜養陰柔肝,寧心安神,以酸棗仁東加減。


(4)扶正化瘀

《金匱要略》虛勞篇雲:「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營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 補虛,大黃?蟲丸主之。」虛勞日久,氣血極傷,運行無力,「內有乾血」,疲血不去則新血難生,氣血難復。

冠心病後期病情多複雜、虛實錯雜,正氣已虛,痰瘀互結,虛、痰、瘀,三者常相兼為患。多表現為胸痛劇烈,如針刺,痛有定處,甚則心痛徹背,或痛引肩背,伴有胸悶,日久不愈,氣短乏力,舌質暗,有瘀斑,苔薄,脈澀或結、代、促。以大黃?蟲丸加減,若氣虛明顯者,可加人黃芪、黨參等補氣葯;若痰濁明顯者,可加人製半夏、製南星化痰葯;若氣滯明顯者,可加入瓜蔞等寬胸理氣。


(5)益氣補血,祛風散邪

虛勞之人,精髓萎竭,血氣虛弱,不能充盛肌膚,此故羸瘦也;脾胃乃後天之本,脾胃虛弱則氣血生化不及,五臟六腑失卻濡養,臟腑不和,正氣內虛,則邪僻叢生,致脾胃更弱,血氣愈虧,五臟精氣漸耗,而虛勞漸成。

年老體衰,臟腑功能虛損,陰陽氣血失調,致風寒外侵、風氣百疾而生。臨床可見胸痛,背痛,心悸,氣短,乏力,失眠多夢,面色蒼白,身痛腰痛,畏寒肢冷,脈沉細等症。


冠心病的發生是由於年老體衰,臟腑功能虛損,陰陽氣血失調,致氣滯血瘀、寒凝痹阻、痰濁內生使心脈痹阻而致病。運用《金匱要略》虛勞病篇的理法方葯對冠心病進行論治,常可收到良效。

我是為您科普的快問君,想要了解更多健康知識,記得關注我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