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氣滯血瘀的表現有哪些 又會引起哪些疾病

氣滯血瘀指氣機鬱滯日久而致血行瘀阻的病機。血液的正常運行,有賴於氣的推動,若氣行不暢,無法行血,則血停而瘀生矣。《壽世保元》:「……蓋氣者,血之帥也,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凝,氣有一息之不運,則血有一息之不行。」《血證論》亦謂:「氣結則血凝。」氣滯、血瘀互為因果,氣滯導致血瘀,血瘀又加重氣滯。多由情志鬱結或跌仆閃挫而致。治宜行氣活血化瘀,可用血府逐瘀湯類。

氣滯血瘀(證)論治

一、主症:刺痛拒按,痛處不移,面色晦暗或黧黑。

二、副症:胸脅脹悶,走竄疼痛,性情急躁或抑鬱;或譫語,或發狂;或脅下痞塊,堅硬不移;或口唇爪甲青紫,肌膚甲錯;或口渴但欲嗽水不欲咽;或皮膚紫斑,或肌表有絲狀血縷,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青筋脹痛;或大便色黑如柏油;或痛經,閉經、惡露不盡,血色紫暗夾有血塊。

舌脈:舌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或沉澀,或結代。

治療法則: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代表方劑:血府逐瘀湯、身痛逐瘀湯、復元活血湯、少腹逐瘀湯、通竅活血湯、膈下逐瘀湯等。

喜嘆息,畏寒怕冷。

由於氣滯血瘀,肝氣鬱結,故衰老者喜嘆息。氣的推動能力下降,陽氣不能輸布,而見畏寒怕冷。人體衰老的本質在於氣滯血瘀,想要機體延緩衰老,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從根本上說就要解除各臟器存在的血瘀現象,保證氣流血通、氣血平衡的狀態,使臟器源源不斷地得到氣血滋養,糾正臟腑虛衰,使氣血由不平衡狀態轉向新的平衡,以保持臟腑功能的正常發揮,促使機體健康長壽。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