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905電影網訊 《烈火英雄》上映首日,票房半天破億,4天5億,豆瓣開畫7.2,貓眼9.6,淘票票9.3,在整個電影市場被“哪吒”烽火吞噬一周後,總算來了一個對手。

 


影片帶給觀眾的最大感受是“真實”。

 

項目緣起2017年,故事源自2011年“大連7·16原油爆炸案”,參與當年滅火的消防隊長找到製片人於冬和導演陳國輝,“他向我們講了4個小時,我一邊聽一邊哭”,於冬在電影首映發布會上說道。

 

決定拍攝後,主創用半年時間到大連採訪原型消防員,也訪問了很多現役消防員,再花半年時間完成劇本。

 

於冬與《烈火英雄》主創亮相發布會


影片內容細節還參考了記錄這場爆炸案的長篇報告文學《最深的水是淚水》,也融入了其它火災案件的人物和故事。

 

比如,“消防戰鬥,早晚會有犧牲!”杜江在片中的這句台詞就來源於北京市消防總隊原副總隊長李進在2013年一次火場中的話。他的兩名指揮官在大火中相擁犧牲,為了鼓舞隊員繼續救援,李進在當時喊出了這句話。

 


“在我看來電影裡面每一段情節、每一句台詞都應該有源可查、有據可考。”這是陳國輝堅持的創作理念。

 

對於拍攝場景,影片也力求還原真實,1:1實景搭建港口油罐,爆炸場面是真爆炸,地上的火有70%也是真火。


 

故事情節上,杜江流淚吃雞腿、黃曉明赴死前點最後一根煙、譚卓讓兒子帶上爸爸的獎章...除了對消防員群體的致敬,影片的核心表達還有對普通人情感的真實塑造。


從這些創作方法和內容上可以看出,《烈火英雄》與《親愛的》《解救吾先生》《湄公河行動》、《嘉年華》以及去年大爆的《我不是藥神》,還有即將上映的《中國機長》《攀登者》《緊急救援》等電影都是同一路線:改編真人真事,內裡流淌著現實主義的精神和態度。

 


而在影視行業鏈的前端,這波作品的熱度是否助推現實主義實現IP化?片方在項目開發階段是否越來越青睞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這些情況在業內人士看來並不那麽簡單。

 

現實主義IP難形成?“任何題材都應該有現實主義”

 

對現實主義作品的追求,不僅在電影領域,《都挺好》、《大江大河》、《破冰行動》等現實主義電視劇火爆熒屏後,直接刺激IP影視作品運營環節,越來越多製片方通過第三方平台尋求這一類劇本。

 


“霸道總裁這一類網文根本沒用,你寫再多都沒用”,據雲萊塢CEO吳又介紹,現在網絡文學的影視版權交易量總體在下降,而原創劇本、類型文學、漫畫和真實改編的非虛構故事才是當前影視行業內容最核心的來源。

 

雲萊塢是一個專注影視版權交易的平台和編劇社區,上線三年多,注冊編劇達到10萬人,現在已經完成約2000筆成功的交易量。在這個平台上,劇本題材屬懸疑和愛情兩類佔比最大。

 

雲萊塢CEO吳又


吳又也沒有否認片方對現實主義作品的需求有在上漲,但在他看來,現實題材或當代故事並不等同於現實主義,現實主義也難以形成IP。

 

“現實主義不僅僅是家裡發生的那些事,也不僅僅是街坊鄰居發生的那些事,現實主義在影視作品的任何題材都應該有所體現。現實主義從頭徹尾都應該成為創作的追求,不應該只是當下才形成討論。”

 

“《長安十二時辰》是歷史劇,但在我看來它就是現實主義作品,它和當下有聯繫,甚至熱播之後西安的旅遊人數都上升了,對現實層面影響很大。”

 

任何題材和類型都可以創作出具有現實主義美學品格的作品,導演鄭曉龍也曾說過,“現實主義是一種創作手法和態度,不是只有現實題材才能被稱為現實主義作品。”

 


現實主義創作沒有捷徑,最主要的是要規避脫離實際生活的“偽現實”和“蹭現實”,只有創作者付出努力,深度挖掘現實才能出好作品,“要寫廣告行業,就把廣告業寫透,要寫時尚行業就把時尚行業寫透,不是說拿著現實的故事就是現實主義了。”吳又這樣解釋。

 

回看《烈火英雄》,雖然有災難片的類型外衣,但也提供了一個打造現實主義作品的良好的創作模板:取材真實事件、改編報告文學、採訪原型人物、參考新聞資料…這種近似非虛構寫作改編電影的創作模式,正在行業內部生根發芽。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頻出 非虛構寫作是未來創作趨勢?

 

什麽是非虛構寫作?

 

這是一切以現實元素為背景,以個人獨立視角完成的文學創作,包括新聞記者撰寫的特稿、人物傳記等。在海外,《逃離德黑蘭》《聚焦》《三塊廣告牌》等奧斯卡獲獎佳作都是通過非虛構寫作改編的電影。

 


某國內知名電影公司的項目開發許容(化名)告訴我們,非虛構寫作內容確實正在得到關注,雖然這類作品數量目前在國內佔比不多,但是比起過去,他們會更加主動地開發,“相對虛構的故事,真實事件能引起觀眾的好奇心,真實故事的感染力量也不一樣。”

 

非虛構寫作的內容既有關注個體的戲劇性故事也有對熱門社會案件的觀察紀錄,“我們現在看得比較多的是‘真實故事計劃’、‘谷雨實驗室’等非虛構創作平台,還有微博等平台上發酵得比較熱門的事件。”

 

劇本開發人員在這類平台上找準內容後,會先和稿件作者和故事當事人兩方溝通,拿到平台提供的影視改編授權以及作者和當事人的授權書後,導演和編劇才會進入二度創作環節。

 


不過許容也指出,非虛構寫作改編成影視作品存在很大困難:一是真實性不可考,二是改編尺度不好把握。

 

自媒體為追求流量精心設計偽現實的故事,這類例子不勝枚舉,像“咪蒙”團隊一手策劃的《一個寒門狀元之死》就是其中代表。

 

另一種情況是當事人不願出面,“我們之前關注到一個家暴事件,溝通了蠻長時間,但是當事人不配合,故事的真實性就沒法確認。”

 

“真實故事計劃”創辦人雷磊在去年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在該平台發表的非虛構作品進入到影視改編環節的有近30個,其中7個項目即將在年底或明年年初開拍。

 

一年過去了,這些項目也都沒有浮頒布面。如雷磊所說,非虛構作品影視化過程中的最大困難是目前行業內部還沒有形成一個“完全系統化的模式”。所以,真正改編新聞特稿的電影其實一直到現在都沒出現。

 


不過,當下的《烈火英雄》,還有將映的《中國機長》、《攀登者》、《緊急救援》等,這類改編真實事件的電影作品也正是在非虛構寫作的概念下應運而生。

 

它們既符合主流價值觀和市場期待,也在不同題材和類型片的框架下不斷加深現實主義的精神內涵,更在創作方法上為未來的非虛構類電影打下基礎。同時,這些作品也將持續影響影視行業上遊對內容開發的發展方向。


許容表示,現在他們評估項目,除了先從故事本身和情感出發,也會更加關注社會議題層面:

 

“更希望電影能引發社會討論,不是每一部都要弘揚主流價值觀,而是更懂得要承擔社會責任、傳遞社會價值,這也是我們所理解的現實主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