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最新票房50億,現實題材為什麽火了?

文/九鳳

編輯/毛毛魚

在傳統內容邊界外誕生的網生內容,已從粗糙時代走向“質、量”齊飛的精良時代。現實題材作品,開始回歸。

2017年以來,諸如《人民的名義》《我的前半生》《獵場》之類根植於現實生活、反應社會熱點的作品,走熱網絡和電視熒屏。

現實題材的網劇數量和口碑也齊頭並進,成為一大“生力軍”,行業迎來新生氣。

“現實題材的增長,很可能會繼續,我們認為現實題材是明天。” 谷臻故事工場CTO、聯合創始人鄭翔宇在日前2018年西湖IP大會上說。

當天大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從2014年至今,現實題材電影票房持續增長,2017年達到25億元,2018年截止當前已超過50億。

圖片來自網絡

目前中國票房前100的影片中,50%是本土題材,本土題材中10%是現實題材。而韓國的數據本土影片是60%,但是在60%當中現實題材佔30%,是中國的三倍。

“所以,中國現實題材市場還大有太空。”鄭翔宇說。

當網生內容逐漸佔領新流量入口,如何找到引發時代認知和情感共鳴的現實題材,並以此為基點,為網生內容產業的上下遊提供“鏈接”和“服務”?

在2018年西湖IP大會上,好萊塢製片人湯姆·雅各布森、阿里大娛樂IP內容合作中心總經理王平,五元文化聯合創始人馬李靈珊,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驍騎校,導演周劼,華策影視集團杭州事業群項目評估中心總經理傅思聰等人,就此展開了討論。

1

現實題材作品與現實生活如何結合?

阿里大娛樂IP內容合作中心總經理王平:

一個真正好的故事,一定要有代入感。讓我們在有現實細節和溫度的作品當中,看到我自己。

我發現有個特別好玩的新現象,以前,我們的藝術作品、美術、布景都要學西方,要洋氣。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作品,要真實,要當下的文化細節和情感。

我們強調的現實其實是現實主義精神。一些科幻題材當中,如果真正體現了當下主流價值觀所認同的現實主義精神,也是會受到歡迎。所以我們強調的是精神內核,而不是形式。

宮鬥劇經歷了1.0時代,《甄嬛傳》2.0時代,到今年《延禧攻略》的3.0時代,主人公不一樣,價值觀也不一樣,《延禧攻略》雖然講的是宮鬥類型,但是經常被大家叫成是職場劇,體現的是職場上的我的姿態。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橙紅年代》作者驍騎校:

如今,網絡文學創作更加職業化,更加專業化。如果是玄幻題材,它和現實之間的關係,就像風箏,它站在想象力的翅膀上。但風箏不管飛得多高,它的線始終在現實這裡,必然要觀照現實。

如果是現實題材,我們需要把真實的感覺做得更加真實,還必須加上浪漫主義色彩,才會讓讀者感到滿足。所以它就像“藤蔓”,不管創作的“藤蔓”長得多高,根都在土壤裡。這是網絡文學和現實之間的關係。

我們判斷一個作品是不是現實主義題材,並不是純粹從題材上來講,或者看故事是不是發生在當下社會。

這幾年的影視題材當中,我們也看到很多貌似在拍攝當代的生活,但其實它整個的故事,跟當下的生活比較遠,那種題材並不是現實題材。

相反,有些題材雖然不是當下時代的事情,但是所傳遞出的價值觀,所傳遞出情感的指向,所傳遞情感上的共鳴,是跟當代人有共鳴,這就是廣義上的現實題材。

我們現在做一個體育題材。編劇就花了很長的時間,去看我們國家到底是怎麽選拔乒乓球國手。因為他們有大量的選拔體制,他們從體校開始,孩子從3—4歲開始,國家隊到底是怎麽樣。編劇有一個採訪筆記,裡面密密麻麻全部都是所有的乒乓球體制整理出來的材料。

導演周劼:

一個導演看到一個題材,在創造的過程當中,很可能會逐漸迷失。我說的迷失,是癡迷於創造的結構。但是這些技巧性的東西,有可能跟觀眾交流起來,會造成一種障礙。

這時,你必須時時抽離出來,站在觀眾的角度,站在電影愛好人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現實主義只是一種創造手法,不是某種特定的題材。站在市場評估和分析市場趨勢的角度看,有沒有接下來網生可能趨勢性的題材?

這兩年,科幻題材成為現在非常熱和新的趨勢,未來世界的世界觀不僅僅是根據編制來創造,是根據現在的科技趨勢,由編劇從戲劇的角度,提出從戲劇要求的角度。

大到未來人類的生活方式,小到手機的應用,包括說我的操作鍵面怎麽樣,我的包裝設計怎麽樣,這些都是根據實實在在的產品的科技型的趨勢。

所以我們拍這部劇的時候,即便是虛構,也不會覺得它很假,它是可以感知到的世界,並且我們可以在這個故事中感受到,未來科技對人類生活反作用和破壞和利用。

我們對所有的題材,都抱著是開放的態度,只要是符合現實情感的,就是好的現實作品。

華策影視集團杭州事業群項目評估中心總經理傅思聰:

其實文化領域跟現實的關係,從創造的角度來講,非常簡單,就是共性。

不管是什麽題材,就是要讓他對故事的主角喜歡並且產生共鳴,產生代入感,這也是創造現實主義的基本要求。

我們集團的總裁,今年在嘎納節上說過一句話,他說好的文化產品解決的痛點,其實就是給閱聽人帶來美好的體驗,積極向上的,給社會帶來溫暖。只要是有溫度的作品,彰顯中國文化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能夠被海外的觀眾所接受和打動。

2

在IP轉換的過程當中,最關鍵的東西是什麽?

阿里大娛樂IP內容合作中心總經理王平:

IP改編其實是一個非常驚險的跳躍。

第一,我們的IP改編者是非常好的鑒賞者,他非常清楚IP的優勢在哪裡,它的人設,它的結構,哪一些是真正的優勢需要放大,我們的改編者需要有慧眼。

第二,改編者是認認真真、扎扎實實的手藝人,要把IP掰開柔碎。沒有任何的捷徑,你看的多了,做的多了,才會是一個好的手藝人。

第三,在IP改編過程當中,要熟知大眾心理。我們不是心理學家,但你至少得熟悉大眾心理,你知道現在的大眾情緒在哪裡,我們情感溫度的出發點在哪裡,我需要用怎樣的結構和細節,來觸發這種情緒。

五元文化聯合創始人馬李靈珊:

不管是好萊塢還是中國,有大量的小說改編成電影之後,收視率並不是大家所期盼的這麽高,這種例子非常多。

一定要想清楚,在小說當中,到底喜歡它的是什麽,到底吸引觀眾的是什麽,是不是可以轉換成影視作品,並不是所有的小說得都適合改編的。

比如說《傲慢與偏見》還是在不斷地被重拍,每隔3—6年還是不斷被重拍,還有一些小說,並沒有這麽的共同,所以在那個時代被大家所熟知,但是在後面沒有得到經典的呈現。

導演周劼:

我個人從導演的角度,分享一下對IP改編的認知。

劇本導演的作用就是做好手藝人,所有的改編都是基於對大眾需求的考量。導演的作用是怎麽把策劃和人物、在劇中講故事的方式,演員的表演以及所有的配合,讓你覺得劇中的人就是真實的存在,喜歡他。

好萊塢著名製片人湯姆·雅各布森:

關注細節。在製作過程中,每個細節都很重要。

一個劇最重要的決定,往往是一開始就由編劇和導演做了。但在創作過程中,細節非常重要,你要知道觀眾是誰,為他們創作。

本文版權歸“鋅財經”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