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教育部定了!今後可能有一半的人沒法大學畢業

最近,小編聽說了這樣一條消息:大學生要合理“增負”,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或將扭轉。仔細閱讀後,小編認為中國的大學生確實應該合理增負了,但這樣一來,恐怕有一半的大學生沒法畢業。具體情況是怎樣的,我們一起來看!

1

教育部部長: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6月21日表示:

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應該扭轉。

對中小學生要有效“減負”,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合理增加大學本科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擴大課程的可選擇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真正把“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

在當天的會議上,陳寶生指出,要推進本科教育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把“培養人”作為根本任務。本科教育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高校長官注意力要首先聚焦在本科,教師精力要首先集中在本科,學校資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學條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學方法和激勵機制要首先在本科創新,核心競爭力和教學品質要首先在本科顯現,發展戰略和辦學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實踐,核心價值體系要首先在本科確立。

2

我國大學教育“嚴進寬出”的現狀

據報導,目前,我國大學生只要進了大學就等於進了“保險箱”的現狀,正在困擾著急欲提高品質的辦學者。

根據廈門大學教授鄔大光研究團隊對全國820所高校畢業率和學位授予率的統計,兩者分別平均達到了97.75%和96.90%。而美國排在前50名的高校六年畢業率平均有89.7%,排在51至100名高校六年畢業率平均只有56.2%。雖然美國如此低的畢業率有其自身原因,但輕輕鬆松畢業在研究者看來正是影響大學生培養品質的重要原因。

在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進行一項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比較研究後,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中國學生在大學期間沒有提高他們的學術能力或高階思維能力,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中國大學生只要上了大學幾乎都能按時畢業,幾乎都能拿到文憑,這使得他們沒有動力去努力學習。

3

“嚴進寬出”的現狀需要改變

中國高等教育的“嚴進寬出”,讓基礎教育變得短視、功利。對於中學而言,更關注的是有多少學生考進名校,而不是學生的長遠發展;對於高校來說,對於招生的關注超過了對學生的培養。

高校“嚴進寬出”,本來就難以保障人才培養品質。觀察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會發現,沒有不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的,就連社區學院、職業學院的要求也極為嚴格,有很高的淘汰率,畢業率不高。

此外,高校寬出培養,也讓基礎教育以功利態度對待升學。中國從2018年起取消所有高考獎勵性質加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高考加分被功利對待,甚至出現弄虛作假。中國的藝術考試、招生,也存在“曲線高考”問題,一些沒有藝術興趣的考生,為了考上更好的高校,獲得文憑,從而進行藝考培訓。

4

加強學習過程管理,嚴格過程考核

在教育部舉辦的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表示,要針對部分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潛能挖掘不夠的問題,進一步深化教學管理改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展潛能。

進一步完善學分製,探索實行榮譽學位,推進輔修專業制度改革。加強學習過程管理,嚴格過程考核,改革考試形式,引導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學本領、長才乾上。同時,還要鼓勵符合條件的學生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增加創業就業能力。

吳岩表示,要全面開展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要使老中青教師都在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充電加油,並大力推動院士、“千人”“萬人”計劃專家、“長江學者”、傑青等高層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學一線,實現教授全員給大學生上課。

5

網友熱議

1、一些網友非常讚同:該扛起包袱的年紀更應磨礪自己

2、也有網友說:再增負要集體猝死了

3、更有網友表示:千萬別出現“中學沒減負,大學又增負”

相信在大多數過來人的記憶中,經歷過辛苦的高中生涯進入大學後,大多會鬆一口氣,滋生出“享受生活”的強烈欲望。隨著時代的變遷,跨入大學就高忱無憂的歲月已經一去不複返,但囿於諸多因素,一些學生“混”大學,依然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老師“放水”,學生“快樂”學習,這樣的“皆大歡喜”難免讓人為大學生的品質擔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