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學生要合理“增負”?再混日子就畢不了業了

近日,大學生要合理“增負”的消息刷屏。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或將扭轉,看各方人士怎麽說?

教育部部長:大學生要合理“增負”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6月21日在成都舉行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表示:

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應該扭轉。

對中小學生要有效“減負”,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合理增加大學本科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擴大課程的可選擇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真正把“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

圖片來源:微言教育

據報導,目前,我國大學生只要進了大學就等於進了“保險箱”的現狀,正在困擾著急欲提高品質的辦學者。

根據廈門大學教授鄔大光研究團隊對全國820所高校畢業率和學位授予率的統計,兩者分別平均達到了97.75%和96.90%。

美國排在前50名的高校六年畢業率平均有89.7%,排在51至100名高校六年畢業率平均只有56.2%。雖然美國如此低的畢業率有其自身原因,但輕輕鬆松畢業在研究者看來正是影響大學生培養品質的重要原因。

在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進行一項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比較研究後,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中國學生在大學期間沒有提高他們的學術能力或高階思維能力,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中國大學生只要上了大學幾乎都能按時畢業,幾乎都能拿到文憑,這使得他們沒有動力去努力學習。

有人把中學生緊張的學習生活和大學生輕鬆的生活形象地比喻為“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

“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對中小學生要有效‘減負’,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同時,高校要嚴把出口關,改變學生輕輕鬆松就能畢業的情況。”陳寶生說。

本科增負? 校長這樣說…

北大校長林建華:釋放師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潛力

作為高校代表之一,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在會上表示,要爭創一流本科,首先應該回答什麽是最好的本科教育。“根本上是能充分釋放師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潛力。”

就北大而言,林建華認為,北大要走一條“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之路”,教育改革的著力點是打破邊界、釋放創造潛力。

關於打破學科邊界方面,他提到,北大鼓勵院系和教師創造新的跨學科教育項目,建立了古典語文學、古生物學、PPE(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整合科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既為學生的跨學科學習提供了豐富的選擇,也激發了教師的教學熱情和榮譽感。

清華校長邱勇: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成長路徑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也表示,清華大學全面實施本科大類招生和大類培養,探索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培養模式。

為此,在全校範圍內,清華大學對本科培養方案進行重構,降低總學分,設定自主發展課程,支持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志趣自主選擇學習成長路徑。

川大校長李言榮:課堂革命,教育才能革新

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看來,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只有課堂進行了革命,教育才能真正革新。四川大學以課堂教學革命為突破口,奮力推進一流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實踐,投入了2億多元全面推進“教室革命”,打造智慧教室400多間,超過教室總數的80%。

在此基礎上,全面實行“啟發式講授、互動式交流和探究式討論”的課堂教學改革,讓學生真正“把頭抬起來、坐到前排來、提出問題來”。

一方面,川大實行探究式-小班化教學,另一方面推進非標準答案考試,實施全過程學業評價考核。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加強學習過程管理,嚴格過程考核

在近日教育部舉辦的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表示,要針對部分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潛能挖掘不夠的問題,進一步深化教學管理改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展潛能。

要進一步完善學分製,探索實行榮譽學位,推進輔修專業制度改革。加強學習過程管理,嚴格過程考核,改革考試形式,引導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學本領、長才乾上。同時,還要鼓勵符合條件的學生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增加創業就業能力。

吳岩表示,要全面開展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要使老中青教師都在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充電加油,並大力推動院士、“千人”“萬人”計劃專家、“長江學者”、傑青等高層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學一線,實現教授全員給大學生上課。

40%的人後悔“虛度大學光陰”

“等你上了大學就可以隨便玩了”,相信很多人在高三的時候都被這句話洗腦過。在經歷了高考的重壓之後,在課程相對寬鬆的大學校園裡,很多人開始揮霍著大把的時間和精力過著“夢寐以求”的生活。

睡懶覺、追劇、打遊戲、逃課、社交娛樂活動...很多大學生在度過了半年到一年的過渡期後,漸漸陷入迷茫和困惑,並思考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嗎?

很多學生在進了大學之後,也同時失去了向學的動力,學業只求過關即可,無心追求更高深的知識,也無視學校的豐沛資源。怠惰、拖延的“症狀”開始在校園裡傳染開來:

通識課不願上,選修課不想上,專業課坐在教室刷手機;

翹課成習慣,活動不參加,整日宅在宿舍,能點外賣就絕不去食堂;

交作業、寫論文,不挨到最後一晚不動筆,複製粘貼、東拚西湊、應付了事……

某大學曾以“大學最後悔的事”為題在網站上展開調查,結果接近40%的人選擇了“虛度大學光陰”。 “大學沒有好好學習”“沒有多去幾次圖書館”...也成為很多畢業生的遺憾。

相當比例大學生不足30天完成論文

相對於國外,我國大學施行的是嚴進寬出的政策,大多數高校都只是對學分和英語四級提出明確標準,只要這兩項及格同時完成論文答辯就能夠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

2018年1月,北京某知名大學的老師在一封公開信中指出:這次電動力學考試的125份考卷中,若按常規評定,不及格的佔到近30%。為避免對教學秩序產生過大衝擊,最後定了23份不及格。

這位老師憂心忡忡地說,“今天的事決不是‘偶然的個例’。我感覺至少有十年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在‘穩步地’下降。”

2014年《勞動報》做了一份關於《大學生會花多少時間寫畢業論文?》的研究調查報告,結果顯示超過90%的大學生用不足30天完成論文,有47%的學生甚至隻用了不足10天。雖然這個調查的時間較早了,但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應問題。

學生不願意“學”,有些高校也不重視“教”。一些學校過於傳統刻板的教學模式、“重研輕教”、“教授不教”等,也導致了大學教育品質的下降。

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很多大學過於看重有多少個博士點,發表了多少論文,學校排名是否靠前,而忘卻了其賴以生存的根本,拋棄了其天然的使命——人才培養。

再混日子,你可能真畢不了業

近年來,一些高校也在逐步提高大學的畢業門檻,加大對教育品質的把關。

2017年,華中科技大學頒布了一項規定,那就是如果你本科不努力、學業成績未達標,你拿到的有可能是專科畢業證。

部分高校對學生畢業還設定了其他一些門檻,如有的學校規定了志願服務時間、聽講座次數,還有的學校將體測成績與畢業聯繫起來。

“本科不牢,地動山搖。”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本質職能,本科教育是大學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戰略地位的教育、是綱舉目張的教育。

高校嚴格把關教育品質,提高大學的含金量;學生在大學志存高遠、學有所獲,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四年,這才是中國大學的應有之義!

網友熱議:該扛起包袱的年紀更應磨礪自己

但是,有的學生也表示自己的大學一直在“水深火熱”中

我們醫學類大學校的大學生還是比較累的,大學四年,年年賽高三

這得看什麽專業吧,我們外交學國際政治國際關係這邊的,過得比高三還累。這學期都結課了,我都沒離開過學校了~

也要看選的專業吧,像我們英語專業,一節課不去就聽不懂了,隨時背單詞,老師聽寫,從未逃過課,別個耍我們在學,不管幹什麽都是看自己

沒覺得自己大學過的很輕鬆 身邊很多朋友都比高三睡得晚 經常做實驗寫報告弄到凌晨兩三點才睡好嗎????

歡迎來軍校感受一下可怕的大學

本文來源於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澎湃新聞. 中青在線. 中國之聲. 微言教育等.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