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與鬱亮的一次閑聊

2月27日,在深圳和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有一次近距離交流。就在前幾天,他的一則內部講話又經互聯網流傳開了。

這則內部講話延續了去年“聚焦收斂”至“活下去”的邏輯,再次強調了萬科為什麽要穩住基本盤,要怎麽去做新業務,以及2019年的工作目標是什麽。

其中有兩句話,我印象深刻,一個是“過去3年,萬科放棄了規模第一,換回了戰略主動”,我想這應該是他得意之處,據說去年6300億元回款目標也有驚無險的完成。

另外一個是關於“冠軍組織”的表態,他說即使在地產行業的“白銀時代”,萬科也要奪得冠軍,我甚至以為萬科鞏固基本盤,是不是意味著銷售規模有可能重新衝擊第一。

和鬱亮的交流是在萬科集團位於福田辦公點的2樓食堂進行,窗外剛好對著發著新葉的樹冠,他特意讓工作人員將窗簾打開,讓陽光照進來。

他的胃口不錯,源於自律的運動,他說2月份的跑步裡程已達到240KM,這意味著幾乎每天都跑到了10KM,這讓他保持著隨時可以跑馬拉松的狀態。

媒體們最關心的還是事業合夥人、組織重建、新業務、股權等方面。他心情不錯,即使問了股權問題,也是輕鬆地說“股權的事情,我肯定不會說”。

“一家公司能夠延續100年的概率只有45%,延續存在200年的概率僅為十億分之一。”這是鬱亮最近推薦的一本書中的數據,這本由英國物理學家傑弗裡·韋斯特寫的《規模》裡,揭示了平時我們經常看到,但視而不見的規律,比如樹木是否能夠無限的越長越高、越長越粗?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樹的體積和重量是跟樹的尺寸的立方成正比,但樹的支撐力量,是由樹的橫截面面積決定的,如果把樹的高度擴大十倍,那麽它的體積和重量將會擴大到原來的一千倍,而它的力量只會變成原來的一百倍。如果這麽一直長下去,樹早晚將會承擔不了它自身重量。

這讓鬱亮更加篤定了萬科“聚焦、收斂”的決心。《規模》一書從自然規律延伸至公司發展,揭示了公司很難避免消亡的命運,這種消亡大部分是以被收購結束,或者是直接宣告破產。

其中的基本邏輯是,公司如何在市場力量的正反饋和開發新領域、新產品的長期戰略需求之間求取平衡,前者會強烈鼓勵繼續沿用經市場檢驗行之有效的產品,而後者或許是有風險的,不會立即帶來回報的。

但大多數公司都是短視、保守、不支持創新或風險觀念的,樂於躺在功勞薄上,他們會變得越來越一維化,多樣性的減少,公司韌性下降並最終迎來災難的指示。當公司意識到時,通常為時已晚。重新調整會變得困難、成本高昂。因此,當一場規模足夠大、出乎預料的波動、變化或衝擊到來時,公司便會陷入嚴重的風險之中,並容易被收購或宣告破產。

顯然,這就是鬱亮極力想避免的。

以下是這次交流中媒體和鬱亮閑聊的一些對話,比較零散隨意,但其中透露出的深意,可以慢慢體會。

1、什麽是矢量組織?

鬱亮:矢量組織的概念就是要價值觀一樣,合夥人文化是我們的價值觀,矢量組織不僅包括包括戰略一致,也包括價值觀一致。以價值觀為導向,向一個方向去努力。

2、最近市場成交反彈,你覺得2019年市場怎麽樣?感覺你比較悲觀。

鬱亮:那是你的推斷,我不認可,“斑馬”到底是黑底白紋,還是白底黑紋,取決你的底色是什麽。你要說我悲觀,那我說不要有牛市思維,你要說我樂觀,這行業有很大的發展前景,都可以解讀是我,而不是單一從某個方面去看。

3、您怎麽看2019年的市場走向?

鬱亮:我從來不談一年的事情,也不談論政策。自從“房住不炒”之後,我覺得整個大的基調從來沒變化過,只是表現形勢有不同而已,但是房地產市場進入一個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這種趨勢是明顯的,這個時候我們做我們該做的事情,踏踏實實當好農民種好地。

4、這麽多盤“菜”,還是房地產這盤菜做好吃,在這個量級範圍內?

鬱亮:我們當然毫無疑問,這麽大體量,目前還沒有另外一個行業。

5、您還跑馬拉松嗎?

鬱亮:馬拉松得跑啊,當鍛煉一樣,平均每個禮拜至少跑一個半馬做訓練,所以我隨時是可以跑馬拉松的狀態,2月份跑量都很大了,大概240KM,過年有時間跑,一天跑20KM,肚子餓了,可以放心吃。

6、總部做了很多關於事業合夥人和組織重建的工作,以後推向四大區域的時候,應該會采取不同方式吧?

鬱亮:那是,只要方向正確,符合合夥人機制。

7、大概會是需要調整一些什麽?

鬱亮:我不知道,只是我剛聽完四大區域的組織重建的報告,很多理解上還不到位,現在要不斷幫他們糾偏。

比如關於冠軍組織的問題,為什麽不是高績效組織,而是冠軍組織、矢量組織和韌性組織。很多人想當然理解一個成功企業,就是極致地追求高績效,這個理解並不全面。這和公司大小有關,小公司完全應該是高績效,但對大公司來說,首先要確保能抵禦各類風險,飛機上一般會有兩套航電系統,以應對小概率高風險事件,一套設備出問題,另一套設備可以馬上替代,以確保最大可能的安全,從這個案例看,這種備置不夠追求高績效,但為什麽大家這樣做,是為了長遠安全。應該說績效是大公司的基礎,但不是全部,要綜合的看,不能夠把所有的目標隻圍繞著績效來展開。

說到冠軍組織是人人受益,高績效組織可能有人受益,有人受損,高績效的人把沒績效的人乾倒了嘛,但一個人狀態總有好有壞的時候,憑什麽狀態不好就把人一腳踢開,組織到最後不能不近人情。讓狀態最好的人上場,不是一種績效,誰擅長踢球,就讓誰上場踢,是因為贏球符合所有人的利益,贏了有獎金,雖然數量不一樣,但總是可以分點,沒得冠軍誰也沒有。

還有一個概念很有意思,純粹高績效組織可能很脆,特別有戰鬥力,但往往是一個打擊過來,折斷了,這個公司就失去發展,所以我們保留點富余度是幹嘛的,是建立我們的韌性組織的安全需要。

萬科總部只有154個人,分三大中心,我要求四大區域本部層面也要建立一個別動隊,要有隨時可以支援前線的隊伍。

8、為什麽區域本部要建立別動隊?

鬱亮:建立個別動隊,當下面有個業務部門力量不夠的時候,有支隊伍可以衝上去可以把他的仗打下來。還有一個事情很有意思,就是我們事人匹配的問題,事人匹配的過程中,很多都會經過“崗”,我原來講話說的是“因事設崗”、“因崗配人”,我們現在把“崗”給去掉了。

那天我看冰球比賽,最後一分鐘,我們比分落後,發現守門員不見了,原來守門員被換下來,換上去進攻隊員,所有隊員都去進攻去了,因為比賽需要。如果守門員是崗,你就守著崗,但比賽快結束了,比分還落後,這是個事,不完全對應的,所以要改變一下,事和人要匹配,不一定經過崗。

9、您眼中的理想的冠軍組織是什麽?

鬱亮:球隊。球員巔峰狀態可以是主力,過了巔峰可以做備份,還可以做教練,如果教練做不成,可以是啦啦隊,我的球隊得了冠軍一樣可以歡呼,享受冠軍的喜悅,這就是冠軍球隊。

10、您覺得萬科現在有大公司病嗎?

鬱亮:沒有任何一個公司沒有公司病的,小公司有小公司病,大公司有大公司病,一樣需要警惕。

11、剛剛說到冗余,會不會有人說萬科過於溫情了?

鬱亮:溫情我覺得挺好。

12、關於集權,很多房地產企業老是說一管就死,一放就亂,這個邊界怎麽去把握?

鬱亮:不斷的變化吧,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比如說我們四大區域在成立像聯盟、組團類的組織,這個其實就是劃小區域,但又不是完全小區域的概念,比如說當區域所有管理團隊,一個月不能去區域內每個項目轉一圈的時候,這個區域就太大了,就可能會脫離實際,所以我就劃小區域,劃個組團也好,根據地域劃分或者根據發展階段劃分都可以。

13、收斂聚焦是不是會減少對新業務的投入?

鬱亮:收斂聚焦並不是不做新業務,而是要以一定的方法去做新業務。這些新業務,首先要確定死亡規則,萬科不是不能投入,而是不能長期無底洞的投入;其次要有邊界,不可能什麽都做;第三,要做複盤,我們可以犯錯誤,問題是我們不能付第二筆學費,所以要講究複盤。複盤之後,也可以給別的新業務做參考。

14、去年底提出收斂聚焦,是萬科差不多轉型6年來第一次提,這個是行業趨勢,還是內部原因?

鬱亮:內外都有原因。當初萬科轉型之初,大家對我們最大的意見就是,你們除了每個月突破銷售額,你們還能說啥,我們轉型了,開始變得活躍,“八爪魚”、“熱帶雨林”等等業務,這裡面肯定不是所有業務都成功,那這個時候是不是也得修修枝、剪剪葉。

如果我們再分散做下去的話,其實這個行業給我們容錯機會不多了,不像以前樓沒做好,可以砸了重來,今天不行了,容錯度低了很多,所以就要更有針對性做事情,收斂聚焦一下,聚焦到明確的幾個主要發展方向上去,大家對著目標,一起去努力。

15、是不是意味著以後開發業務沒有辦法對新業務更多的支持?

鬱亮:如果開發業務沒做好,新業務肯定做不好,沒錢是吧。基本盤不鞏固,新業務沒法談起了。比如說物業服務,物業算輕資產業務,做到現在一百多億的收入,全行業最高不就只是一百多億收入,我們做了20年。輕資產做的很大很難,那麽我們轉型裡面不能只是輕資產,是吧?必須輕重結合,那重資產經營的錢從哪來?首先基本盤不鞏固,肯定沒錢。

16、那還是需要地產開發業務支持新業務?

鬱亮:我們地產開發業務做好之後,才是最大的支持新業務。

17、要拿資源去支持嗎?

鬱亮:要什麽資源?靠爹從來難以成功。

18、收斂聚焦是必然嗎?前六年都在說失控,失控就是做加法,後面就有減法,這樣是不是意味著萬科的轉型效果會加速兌現?

鬱亮:我確實有這種想法,但是我這段時間不談,我基本盤還沒鞏固我怎麽談,所以你把秘密說了,秘密說了之後,我覺得這麽連著說,對我鞏固基本盤不利。

19、在您看來,基本盤怎麽鞏固?

鬱亮:對,鞏固基本盤不容易,我們現在已經確定各業務的基本盤是什麽,但還需要說清楚鞏固提升基本盤的評價標準是什麽,我們已經開了五次研討會了,還在討論中,總部對基本盤的評價要求說不清楚的話,底下沒法乾的。

很多人把從安全生產到品牌建設全部涵蓋在鞏固基本盤裡面,基本盤不是我們業務的全部內容,而是基本保證你能活下去的根本,比如說,一般髒水不會喝吧,但是在荒島生存的時候,你還會顧著這個事情嗎?把基本盤無限擴大,那就不是基本盤了。

20、可是從數據來看,萬科基本盤挺好的,你唯一提了一句是產品和服務需要強化一下?

鬱亮:基本盤比如說基本方面,就是好產品好服務,我們還有更大空間去改進,過去兩年大家花功夫少了,當房子不好賣的時候,靠什麽賣出去呢。物業基本盤是什麽,是住區服務。那住區服務,怎麽衡量他做好了呢?我們還在思考。

21、我們會不會擔心基本盤鞏固起來了,結果房地產行業到頂了?

鬱亮:你說美國市場,房地產成熟多少年了,早就過了天花板了,不是市場還蠻大的嗎,所以我覺得並不是這個行業好像沒前景,一個行業到天花板,不代表這個行業沒前景,別的業務一定會誕生出來,房地產本身內涵一定會擴大很多。所以靜態的去理解這個事,去理解這個業務本身,都是不合適的。

22、教育這一塊在萬科體系內什麽地位?

鬱亮:外部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階段教育成為一個業務挺難,我們現在把教育定義成我們的配套業務,對項目配套裝務,這樣的話不賺錢沒關係,我爭取為客戶提供好的服務。

23、不是說不賺錢就砍掉嗎?

鬱亮:配套業務不是獨立業務的評價標準,配套業務關鍵是找到連接點,能綜合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

24、所以現在萬科鞏固提升基本盤的評價標準還沒明確是吧?

鬱亮:必須要有的,但現在還在討論。做事總是從理論到實踐,從實踐到理論。比如說我們合夥人機制,先從跟投、事件合夥開始,後來發現光實踐不行啊,依據在哪裡呢,所以搞了個事業合夥人綱領,把我們想做的事情表達出來,我們不想要什麽,想要堅持什麽,都列出來,形成綱領,然後繼續實踐,到了組織重建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我們又倒回去看看應該做什麽修正,比如說跟投制度,我們先迭代更新再分析,如果做到不好的話,也會有後遺症的。

25、未來幾年萬科的文化會有哪些改變?

鬱亮:最近幾年到現在,包括未來幾年,我們最需要變的就是合夥人文化,合夥人文化不是職業經理人文化,職業經理文化就是有崗位,是對崗負責,不是對事負責以前因事設崗、因崗配人,但合夥人文化是對事負責,根據事情靈活調配人員。

我說的冠軍組織是什麽含義呢,關鍵就是說我可以心甘情願退下來,我也可以分享勝利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悅,狀態不好了,別耽誤大家,也別耽誤自己,但不是為了績效來做這件事情,這種文化建立還需要相當長時間,我們經過合夥人探討到今天,落到組織重建過程中,某種意義上講是按照合夥人機制,來搭建萬科新的組織架構和培養機制。

26、合夥人文化是一種普世文化嗎?

鬱亮:我從來不這麽去看這件事情,我們萬科把自個的事情做好就不容易了,我沒有去想把它推廣,我也沒有這個能力,但我希望萬科能夠在這方面探索之後,為萬科未來下一步發展提供一種機制上、組織上的借鑒給大家。

27、感覺萬科過去是精英文化,現在要想著自己本職工作,還得去支援其他,感覺更加精英?

鬱亮:難道是更精英化了?我們符合人的多元化發展需要,充分滿足每個人多元化發展需求。把人固化在一個崗位上,隻做一件事情是不合適的。

28、讓人心甘情願退下來,也沒那麽容易吧?

鬱亮:暫時性的,你可以再上去啊。你在做這個事情的時候,不能適應場上的狀態,就可以下來,暫時休息一下,狀態好了再上場。

29、萬科如何看待三四線城市?

鬱亮:萬科進入一個城市不是割韭菜,割完就走了,這不是我們的戰略。萬科進入一個城市還是想與城市融入發展,一起成長。萬科有29條工作原則,其中就有不賺最後一個銅板這一條。永遠有機會,但機會是不是你的,是不是你應該抓住的,需要有自己的取捨。

三四線城市市場發育比較慢,發展速度比較慢,中產階級成長速度比較慢,買房需求幾年釋放一把是可以的,第二波怎麽產生呢?無非萬科比別人早點知道這個的情況而已。比如東北萬科有個滑雪場,順便給了我們一塊地,第一年賣了20個億,我們覺得挺好的,但第二年賣5個億。萬科所有的做法,都是教訓換回來的。

30、“萬村計劃”暫停也是萬科的一個教訓嗎?

鬱亮:當然,這個事情我們低估了社會複雜度,對這個行業不了解。並不是好事就能做好。

31、深圳地鐵領導層更換,對萬科有影響嗎?

鬱亮:其實廣東省、深圳市對我們都特別關心,深圳這邊對我們最大支持是,始終強調支持混合所有製,我們的發展戰略以及合夥人機制。

32、萬科的未來是一個什麽樣的公司呢?

鬱亮:鄧小平當年做改革開放,會有一個明確的路線圖嗎?應該也只是一個有方向的願景,偉人尚且如此,我怎麽可能去預見。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基本上前面沒有先例,你只能按照大致正確的方向,到了山頂才知道來的路原來是這樣的。我的願望是在合夥人機制下,始於人終於人,我們服務的客戶,加上我們的員工,他們過的好,那就是我的目標。

33、萬科做新業務的人都是原來地產業務的人員嗎

鬱亮:我們現在有“大江大海”計劃,就是所有業務,要從全社會找到最合適的人來乾。

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對於萬科來說可能是從零開始,但對於社會來說不是從零開始。酒店、商業啊,都是有很多成熟的人才,我們可以從裡面選嘛。

34、萬科歷史上有兩次聚焦,第一次是90年代做減法,第二次是這一次的聚焦,內外部有什麽共性嗎?

鬱亮:我覺得更多的是分別,因為那一次是被迫的,不做就是死掉。現在我們是為了“活下去,活得久,活得好”,後面還有兩個詞,就是“活得好、活得久”,這一次是我們主動選擇的。

35、您覺得現在土地價格貴嗎?

鬱亮:評價具體不好回答。

36、“大江大海”計劃是什麽?

鬱亮:前幾天我聽上海區域匯報組織重建工作,他們說了“活水計劃”,區域內有些職位出來了,可以讓區域內的人流動起來,那我說那為什麽不是大江大海呢,不只是區域內流動,區域內的水不就是一個溪水嗎,為什麽不是大江大海呢,比如拿出20%的職位,能夠讓外面的人來做呢。

其實萬科變成千億企業之後,用人變得內向了,在千億企業之前,公司總覺得人不夠用,不夠優秀,要大發展,從 “海盜行動”、“007”、“海外計劃”,都是為了挖掘人才。千億企業之後,很多職位都內部提拔。當年引進中海人才時,40%的一線城市負責人直接從中海挖過來做,今天一線公司負責人只有極個別是從外部引進的,大部分是內部提拔的。這是必須打破的局面,內部活水計劃是不充分的。

37、萬科事業合夥人與其他互聯網公司合夥人機制相比,有什麽更加獨特的,讓大家更加容易理解的東西?

鬱亮:沒有,都挺複雜的。其實我們從華為、海爾等很多企業都學了很多,當然我們也有不一樣的地方,比如組織是否要做極致,今天我們看法就不一樣,我們認為應該是“矢量組織、冠軍組織、韌性組織”,而不是單純的高績效組織。能夠給大家創造更大的舞台,讓更多的人得到更好的發展;而且我們不是精英合夥制,我們是普遍合夥制。

38、您剛剛說一直在推廣合夥制,是基層有一些不理解嗎?

鬱亮:主要不理解的是中層啊,中層最難了,底下人給他們機會,他們怎麽會不乾呢,中層以前說了算,現在扁平了,但我相信這個機制最終是有利於所有人的。

39、最近有學習哪些公司嗎?

鬱亮:最近我們忙著實踐呢。

40、大江大海計劃包含地產同行吧?您現在比較看好哪些行家?

鬱亮;我特別讚同從乙方挖人,因為乙方有很強的服務精神,這是我們需要的。

41、限價限購不放開,跟產品質量提高是不是有矛盾?

鬱亮:我們內部可以獎勵啊。任何問題,都可以找到管理方法對應他。但有個問題是什麽好產品好服務,怎麽定義他又很難。

42、萬科對手是誰?

鬱亮:是我們自己。

43、如何評價萬科?

鬱亮:股市對地產公司評價發生很大變化了,大家最開始關注有沒有關係資源,後來問有沒有土地儲備,現在土地儲備不是估值的關鍵吧,現在是市盈率等多個指標。我相信中國證券市場規則也在發生變化,以前不準分拆,現在要修改規則,允許分拆,那麽以後我們這些業務可以慢慢分拆出去,別人對我們的估值可能更明顯,現在放在一堆嘛。頭部企業需要跟外界多交流,讓外界建立一個新的評價體系給我們。

44、您最近在讀什麽書?

鬱亮:《規模》,上一年我推薦的書是《原則》,讀了《規模》這本書之後,我更加肯定我們要鞏固基本盤了,之前提出鞏固基本盤時我還沒看這本書。一棵樹,軀乾的面積等於樹乾的面積,超不過的,超過就要垮塌,基本盤鞏固之後,上面架的新業務才會穩固。冥冥之中有很多規律,從整體來看,不能從局部來看,這本書還是挺有意思的。

45、電影最近有看嗎?

鬱亮:看了《流浪地球》,現在想看《綠皮書》,還有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岩》,畫面太美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