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阿里投資趣頭條,或許只是一筆股權抵押借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螞蟻蟲

3月28日晚,趣頭條高調宣布獲得阿里巴巴1.71億美元的投資。在此利好的驅動下,趣頭條高開近8%,一度最高漲幅超過14%。但有意思的是,投資方阿里卻異常低調,對此消息沒有直接回應,只是稱以趣頭條公告為準。

由於騰訊是趣頭條外部第一大股東,有人評論阿里此舉是又一次重量級投資騰訊系企業。更有業界評論認為,在阿里和騰訊兩大巨頭扶持下,趣頭條將向老大哥今日頭條發起挑戰。不過,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這些結論似乎都下得太早了,事情沒有表面上這麽簡單。

阿里投資趣頭條?不,這只是一筆抵押借款

國內互聯網巨頭已經成為投資大鱷,騰訊和阿里表現特別突出。通常來說,阿里對外投資可以簡單分這麽三類:

一是全資收購。這類公司是阿里非常看重的戰略業務,要麽是發力未來市場的新業務,或者是有助於鞏固或提升市場地位的現有產業。如早年的優酷土豆,近年的餓了麽、中天微、大麥網等。收購優酷土豆是想實現多元化向內容產業進軍,收購餓了麽是為了在本地生活市場上與美團競爭。最近阿里收購了上海匯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企業協作軟體公司,很顯然,它意在未來的企業服務市場。

二是戰略入股。多見於生態體系下的主要合作夥伴,在新零售方面如銀泰、百聯、三江購物,物流方面如申通、圓通和中通。早年投資微博和為了推廣雲OS入股過魅族,去年入股小紅書,也是類似的行為。如果確實是核心戰略業務而且入股後與管理層磨合不錯的話,阿里不排除繼續增資,甚至全資收購,比如收購餓了麽就是這樣的過程。

三是借貸投資。其實這種借貸關係,嚴格來說未必是投資行為。在已知的案例中,阿里為其他企業提供有償的借貸服務,不但要收利息,而且企業需要提供抵押保障。要麽是資產,要麽是股權。比如ofo就以兩千萬輛小黃車作為抵押,向阿里借了17.7億元的巨款。對於阿里而言,這種方式更像是股權抵押方式的風險借貸,而不是一般的投資行為。以至於阿里對於此類新聞往往不太願意正面回應,以免自己為企業品牌進行背書帶來商譽風險。

趣頭條恰恰就是第三類。趣頭條的公告顯示,根據協議,趣頭條將獲得阿里1.71億美元的可轉換貸款,可轉換貸款年息為3%,為期三年。屆時阿里有權將其轉換成趣頭條的股份,價格為15美元/ADS。根據轉換協議,趣頭條將向阿里發行新股,約佔趣頭條股本的4.0%。

請注意這份公告的幾個關鍵詞:可轉換貸款、有權。也就是說,這是一份企業之間的借貸合約,至於未來要錢還是要股份,由阿里這個債權人說了算。

因此,與其說是阿里投資趣頭條1.77億美元,不如說是趣頭條以4%股權作抵押,向阿里借了一筆為期3年的資金。

阿里的意圖:低成本流量、借力反製拚多多

以超低的3%年利率借錢給趣頭條,而且未來債轉股的價格目前看來也不便宜。阿里投資向來非常精明,似乎沒有理由去做這種好處不多的事情。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做生意就是為了利益,阿里作為企業同樣不會做無利不起早的事。儘管借貸業務本身沒有什麽利潤,但阿里看中的是趣頭條未來機會——大流量資源。

早期有人將阿里的收購總結為一句話:給我流量,給我流量。當然這也很好理解,畢竟電商流量為王嘛。電商沒有流量,再好的供應鏈能力和服務體系,也只能藏在深山無人問津。阿里早前收購UC、優土,入股微博、陌陌,都有著非常明確的流量意圖。後期它的收購開始變得多元化了,不再唯流量論。但仍有一部分投資還是衝著流量去的,比如去年入股分眾傳媒、小紅書等企業。

去年拚多多上市之前,我就預言拚多多未來對於淘寶的衝擊要遠大於京東。目前已經得到驗證,由於服務於相同的用戶和賣家群體,拚多多的分流使得淘寶超級流量池的地位面臨著危機。為了鞏固現有市場地位,阿里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推出淘寶特價版,直接和拚多多對著乾;入股分眾傳媒和小紅書,從站外向淘內導流;增加內容等增值服務,提高用戶體驗;等。目前看來,淘寶特價版的效果不是很好,反而站外導流和提升體驗更有效一些。

而趣頭條恰恰是一個不錯的流量新來源。從數據上說,趣頭條去年整體表現非常不錯。據其財報所述,去年第四季度其日活用戶數達到了3090萬,同比增長224.2%;每日活用戶平均單日使用時間為63分鐘,同比增長96.3%;月活用戶數9380萬,同比增長286.0%。

更為難得的是,趣頭條的流量來自於渠道下沉,即三四線城市及以下市場,以中老年、女性為主。而這恰恰是阿里目前尚未覆蓋到的區域群體,也正是阿里與拚多多爭搶的增量市場。日活3000萬、渠道下沉的超級APP,阿里自然不願意錯過趣頭條這個讓人眼紅的流量入口。

簡言之,與趣頭條合作,阿里至少可以獲得兩個好處:一是低成本的大流量,二是對拚多多形成一定的反製。

成本高虧損大留存難,阿里不看好趣頭條前景

那麽現在問題來了,既然如此,阿里為何不直接投資呢?

如果我們對阿里第三類借貸投資的企業進行分析,就會發現這些企業都有兩個共同特徵:1、前景不是很明朗,雖然不至於毫無希望,但確實難度較大;2、由於業務虧損或戰略性虧損,對現金流非常饑渴。

錘子成立數年來融資金額約為17億元,在智能手機市場上是出名的窮公司,加上產品定位和運營失誤,始終處於邊緣化的尷尬地位。ofo在共享單車泡沫破滅之後,便深陷資金陷阱之中不可自撥,別說與對手競爭,能否繼續生存都是問題。資本對錘子和ofo敬而遠之,它們現在連賣身的機會都很難。阿里顯然不可能承擔高風險,來投資這樣的企業。

當然,趣頭條的問題倒不至於如此嚴重,但卻顯示出類似的跡象。

趣頭條面臨著巨額虧損,令投資者望而生畏。據趣頭條2018年Q4及全年財報顯示,歸屬於普通股東的淨虧損為20.29億元,即使剔除近10億元股權激勵成本的影響,去年虧損高達10億元左右。而截至2018年12月31日,趣頭條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為23.017億元。也就是說,以目前的燒錢速度,趣頭條的現金儲備只夠再燒兩年左右。

即便是引以為豪的成長性上,趣頭條近期的數據也並不太好看。從第三方數據來看,2019年頭兩個月,趣頭條的月度活躍設備數已經開始下跌了。據艾瑞網的數據,2019年1月的月度獨立設備為7454萬,環比減少了1萬,是近一年來的第一次下降;2月份為7199萬台,環比下降了3.4%。

據媒體統計,趣頭條3.6個新注冊用戶轉化為1個MAU,再有0.3個轉化為DAU,活躍用戶的轉化比率為8.34%。

?

從上圖不難看出,日活用戶佔比,一直呈現下降的趨勢,從2016的4成多降到2018年的3成稍強。不禁讓人擔心,拉新容易留存難,以蠅頭小利驅動的用戶增長模式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邊居高不下的市場推廣費用,一邊是轉化留存低的巨額虧損。趣頭條的商業模式看起來可行,但贏利模式卻遙遙無期。阿里顯然看穿了這一點,並不願意承擔著高風險進行盲目投資,轉而選擇有保障的可轉換貸款。這樣風險低,可進可退。趣頭條發展不如意,阿里向其繼續主張債權,收回本息;發展比較理想,債轉股享受未來的發展紅利。

趣頭條不可迷信獎勵模式,盡快提高內容和服務

目前來說,去年趣頭條的營收增長不錯,2018年營收30.2億元,同比增長484.5%;2018年第四季度營收13.27億元,同比增長426.1%。阿里的態度表明,它並不很看好趣頭條的未來前景,連戰略投資的門檻都沒有達到。這是趣頭條應該反思的地方,為何高增長之下投資人卻對它信心不足。

因為這一切是建立在獎勵機制的基礎上,高成本支出換來的高成長。從2018年Q1到Q4,基於忠誠度計劃補貼的用戶激活費用和用戶獲取費用總量對營收佔比分別為:146.3%,93.6%,103.7%,98.8%。ROI基本上為1:1,也就是說嚴重缺乏效率。

而趣頭條的營收來源非常簡單,以廣告收入為主,無法通過創造附加價值來獲得新的營收。現有模式下的高投入將消耗大量資源,直到燒光現金流為止,因此改變策略勢在必行。現在的問題是一旦停止獎勵機制,用戶會不會迅速大批流失?這種可能性極大,因為多數用戶不是衝著內容來的,而是被獎勵吸引來的。在用戶流失後其流量優勢不再,則會造成廣告收入的下降,形成惡性循環。

趣頭條的強項和短板都非常明顯。獎勵機制能在短期內吸引用戶實現快速增長,但與其他主流資訊產品相比,趣頭條在內容和服務上的差距非常明顯。如果不盡快提高自己的競爭力,無法吸引主流用戶群體的話,未來很難實現可持續發展。趣頭條應該盡快做出策略調整,哪怕遭受一些短期損失,畢竟長痛不如短痛。

【鈦媒體作者介紹:螞蟻蟲——科技自媒體、企業戰略分析師,微信公眾號:螞蟻蟲(mi年nt-cn)】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