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酒渣鼻」又名玫瑰痤瘡,對於此症,我有6個外用方,助你恢復!

大家好,我是中醫老劉

酒渣鼻又名玫瑰痤瘡,中醫別名「赤鼻」,俗稱「紅鼻子」或「紅鼻頭」,是一種發生於面部中央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發病緩慢,病情頑固且反覆發作,表現為複發性或持續性的面部紅斑,並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丘疹、膿皰或毛細血管擴張。病因尚不明了,可能與精神因素、顏面血管運動神經功能失調、胃腸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和蠕形蟎感染等有關。多見於中青年男女有皮脂溢出者,好發於鼻部、兩頰、前額、眉間及頦部,呈向心性、對稱性分布,皮損特徵主要是皮膚潮紅,伴發丘疹、膿皰及毛細血管擴張。

中醫認為,酒渣疹色發紫發紅,發生於鼻部或鼻部溝側,是肺、胃部位,多由肺熱受風或氣血熱盛生風所致;久之皮損呈紫紅色,且有肝氣抑鬱之症,乃是肝鬱氣滯,經絡受瘀血阻滯所致;膿皰、丘疹、結節之皮損則是由於毒邪作祟引起;鼻贅期乃是氣血凝滯、毒邪內蘊造成。總之,酒渣鼻與熱、瘀、毒邪有關,臟腑多與肺、胃、肝、腎有關。

外治處方

1.顛倒散

【組方】大黃、滑石、皂角各9g。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主治酒渣鼻。

【製法用法】將大黃、滑石、皂角用涼開水調成糊狀,每日塗敷患處1次。9日為1個療程。

2.硫黃大黃方

【組方】硫黃、大黃各5~10g,香油適量。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燥濕。主治酒渣鼻。

【製法用法】將硫黃與大黃共研細末,用香油調均,塗於患處,每晚睡前塗1次,2周為1個療程。


3.中藥外擦

【組方】百部30g,苦參20g,蒼朮15g,山楂20g。

【功效主治】解毒燥濕,殺蟲止癢。主治酒渣鼻。

【製法用法】煎水濃縮冷卻,用棉球蘸取塗搽患處,每日數次,白天少用,晚上多用。

4.脫皮液

【組方】斑蝥50g,蜈蚣20條,蟾蜍10g,冰片15g,地膚子50g,硫黃50g,百部25g,雄黃25g,松香20g,蛇床子15g,煙膏30g,白鮮皮50g,土槿皮150g,大風子50g,鎮江醋,乙醇若乾千克。

【功效主治】解毒消腫,殺蟲蝕瘡。主治酒渣鼻。

【製法用法】上藥為1料,將斑蝥、蟾蜍、蜈蚣、雄黃用布袋裝好,其餘10味先放入鎮江醋中浸泡10天,10天后再將布袋裝好的葯放入,再浸泡3~5天。然後取出布袋,將袋內的藥物搗碎後再入袋,放入乙醇內浸泡2~3周,棄葯取液,二液合併,裝瓶備用。使用時用小毛筆蘸藥液在皮損處連續塗抹,每次用量不超過8ml,每隔2周塗1次,塗後局部疼痛、發麻、起皰、流水(注意藥液不要累及正常皮膚,以免起皰)。待其結痂,不要撕挖,讓其自行脫落。痂落後再進行第2次塗藥,如此反覆用藥直至痊癒。本葯劇毒,禁內服及入口、眼。

【總結】本療法痊癒後一般無瘢痕,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如發熱、怕冷、頭痛、頭暈、口乾、眼刺激感、噁心等,一般均不影響治療。使用時必須嚴格按操作規範進行,並注意治療的全過程及可能產生的反應。應用本方不宜急於求成,用量應先從小量開始,觀察其反應程度後再逐漸調整用量。

5.輕硫冰紅膏

【組方】紅粉、薄荷冰各6g,硫黃3g,輕粉2g,密陀僧10g,香脂30g。

【功效主治】解毒,消腫,殺蟲。主治酒渣鼻。

【製法用法】前5味葯共研細末,與香脂調和備用。用毛筆蘸少許藥膏塗抹在皮損處,保持3~5min。


6.滅蟎方

【組方】百部15g,苦參15g,蛇床子15g,土槿皮15g,黃柏15g,烏梅15g,野菊花15g,土茯苓15g。

【功效主治】清熱,除濕,殺蟲。主治酒渣鼻。

【製法用法】上藥加水1kg,煎水做冷濕敷。每日1劑,早、晚各1次,每次15~20min。



我是中醫老劉,如果你也對中醫感興趣,歡迎與我交流,微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