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黃臉婆怎麼辦,試試每日20ml藥酒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這首來自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生動刻畫了天寒喝酒禦寒的情景。



近年來,我們都意識到駕車不喝酒,在這裡我也是這麼認同的。只是,酒在中國已有千年歷史,是我們的一種文化,更是一種中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式。

關於造酒,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戰國策-魏策二》:」昔者帝女令儀狄做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此外,《世本》亦講到:」少康做秫酒」少康即杜康,是夏朝第五代國君。這些記載說明了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釀酒業已經發展到一定水準了。

中國最早的藥酒釀製方,是在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養生方》和《雜療方》中。其中《養生方》的現存文字中,有用麥冬和美酒製成的藥酒,也有用漆和烏頭等藥物釀製成的藥酒。

先秦時期,中醫發展到了可觀的程度,這一時期的醫學代表著作《黃帝內經》,對酒在醫學上的作用,做過專題論述。而隋唐時期,是藥酒使用較為廣泛的時期,記載最豐富的數孫思邈的《千金方》,共有藥酒80餘首,涉及補益強身,內、外、婦科等幾個方面。

元代時期,建都城於北京,是當時世界各國最繁華的都城。國內各地和亞歐各國的客商川流不息,國內外名酒薈萃,成為元代宮廷的特色。羌族的枸杞酒、地黃酒;大漠南北各地的鹿角酒、羊羔酒。另有一些人們自釀自飲的酒、端午的菖蒲酒、中秋的桂花酒、重陽節的菊花酒,都成為人們常釀的傳統節令酒類,其中不少就是藥酒。

清代用白酒做溶劑的工藝已經逐漸普及,當時在清宮佳釀中,也有一定數量的藥酒,如夜合枝酒,可治療中風之症。

新中國成立之後,政府對中醫中藥的實業發展十分重視,建立了不少中醫醫院、中醫藥院校,還創造性地藥酒生產部門與醫療部隊進行科研協作,保證了臨床療效的可靠性。

以下介紹四種補益類藥酒單方:

一、 延年益壽藥酒

人蔘當歸酒

處方:紅參15g、當歸15g、淫羊藿15g、五味子(製的)10g、麥冬20g、熟地黃20g、白酒1L

製作手法:將上藥工研製成粗末,紗布袋裝,扎口,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4日。開封後取出葯袋,壓榨取液,將榨取液和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後,裝瓶備用。

功能主治:益氣養血,滋陰補腎。用於氣血虛弱、腎虧陽痿,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夢遺滑精,體倦乏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0ml,日服兩次。

處方來源:《臨床驗放集》

附記:本藥酒配方,氣血雙補、陰陽並調,心腎兼顧,堪稱保健藥酒中的上品,尤其對中老年人合適。一般血壓不高者可以經常服用,但不要過量。

延壽九仙酒

處方:人蔘60g、炒白朮60g、茯苓60g、炒甘草60g、當歸60g、川芎60g、熟地黃60g、白芍(酒炒)60g、生薑60g、枸杞250、大棗(去核)30枚、白酒10L

製作手法:將前十一位搗碎或者切成薄片,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加熱至魚眼沸騰,置於陰涼乾燥處,浸泡5~7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能主治:補氣血,益肝腎,療虛損,返老還童。

用法用量:每次10~20ml,日服2~3次。

處方來源:《明醫選要濟世奇方》

二、 健腦益智藥酒

歸脾養心酒

處方:酸棗仁30g、龍眼肉30g、黨參20g、黃芪20g、當歸20g、白朮20g、茯苓20g、木香10g、遠志10g、炙甘草6g、白酒1.5L

製法:將諸葯共研為粗末,紗布袋裝之,扎口,白酒浸泡,14日後開封取出葯袋,壓榨取液,將榨取液和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後,裝瓶備用。

功能主治:補脾養心,益氣養血。用於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健忘失眠。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0ml,日服兩次。

處方來源:宋——《濟生方》

附記:本藥酒對神經衰弱及各種抑鬱、倦怠和失眠者應用較好,同時也是一種抗衰老藥酒。

三、 養陰類藥酒

長生滋補酒

處方:熟地15g、黨參15g、黃芪15g、女貞子15g、玉竹10g、陳皮10g、蜂蜜50g、蔗糖50g、白酒1L

製作手法:將上藥共研為粗末,紗布袋裝之,扎口,置於容器中,白酒浸泡7日後,去渣過濾取液。酒液中加入蜂蜜和蔗糖,攪拌過濾溶解後,即製成藥酒,每瓶500ml.

功能主治:滋陰補血、益氣增智。用於面色萎黃、唇甲色淡、頭目眩暈、心悸氣短、健忘少寐、神乏力疲,舌質淡白、脈細無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服用15~20ml,日服2次。

來源:《中國基本中成藥》

四.溫陽類藥酒

巴戟熟地酒

處方:巴戟天60g、杭菊60g、熟地黃45g、枸杞30g、蜀椒30g、製附子20g、白酒3L

製做手法:將前六味搗碎或者切片,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能主治:溫陽補腎,散寒除濕。用於腎陽久虛、遺精、陽衰早泄、腰膝酸軟。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溫服15~30ml,日服2次。

處方來源:《藥酒彙編》



抱歉了各位聽眾,由於工作繁忙比較少更新,接下來的系列是藥酒系列,下期是藥酒的詳細製作手法,也歡迎各位粉絲到我的公眾號——「話說仲景「來找我聊聊。本文摘選羅興洪《古今藥酒大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