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實現“無人駕駛”還有多遠?

沒有摸過輪盤,也想開車上路?這或許能成為現實。今年3月,上汽集團在滬拿到國內首張無人駕駛上路測試牌,目前測試裡程超過5200公里;“十一”前又獲得江蘇省首批自動駕駛路線測試牌照。在上月舉行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工博會上,無人駕駛嶄露頭角,博得廣泛關注,無人駕駛的立法問題也在此前提上日程,成為社會焦點。“無人駕駛”的春天,真的不遠了?

圖說:2018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無人駕駛的新能源車成為關注焦點。李銘珅 攝

技術革命

汽車智能勢不可擋

無論喜歡與否,技術總是不肯停步。當初《封神演義》腦洞大開的時候,土遁、飛天,都僅僅是神話是想象;但當人類進入了20世紀,飛機、地鐵、航天、登月,讓那些曾經的想象,都變成了現實。

無人駕駛,也是如此。智能化、互聯化、共享化、國際化,讓無人駕駛技術研發風靡全球,眾多汽車製造商紛紛表示,將在近兩年內推出具有無人駕駛技術的整車。如果說,馬車變汽車,是第一次汽車革命——動力系統革命;那麽,有人駕駛變無人駕駛,就是第二次汽車革命——控制方式革命,而且,勢不可擋。

目前,無人駕駛技術開發,均採用在現有整車上加裝設備後進行技術開發和測試。無疑,無人駕駛的技術研發,需要通過封閉環境、半封閉半開放環境,以及地面路線、高架路線及高速公路的各種測試,才能真正推廣應用到整車。2017年6月,我國首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範區封閉測試區啟動,車企得以模擬100種複雜路況測試無人駕駛。迄今,上汽集團加快智能汽車研發測試,已完成兩代智能駕駛整車平台開發,樣車測試總裡程超過7.8萬公里。

圖說:無人駕駛測試車。李銘珅 攝

立法保障

“無人駕駛”有法可依

無論有人駕駛,還是無人駕駛,上路都要依法行駛。尷尬的是,法律總是滯後於社會生活,現行路線交通法規均是在“第一次汽車革命”後才實施,規範的,都是“有人駕駛”,這讓“無人駕駛”難免無所適從。

無人駕駛,法律法規亟待完善,不止中國獨有,全球都處於探索階段。2016年,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發布《國際路線交通公約(維也納)》修正案,這是無人駕駛首次在法律層面得到許可。修正案規定,在全面符合聯合國車輛管理條例或者駕駛員可以人工選擇關閉該功能的情況下,將駕駛的職責交給車輛的自動駕駛技術,可以應用到交通運輸當中。

迄今,美國、德國、日本的無人駕駛技術研發及法律規範,也都在緊鑼密鼓進行當中。

2017年12月,工信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印發《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確立了95項無人駕駛標準。2017年12月,《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的路線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發布。2018年3月1日,《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路線測試管理辦法》發布。

但無論細則也好,辦法也罷,都面臨著上位法《路線交通安全法》相關條款的不兼容。

創新發展,制度保障,少不了。今年3月,來自上海代表團的全國人大代表陳鳴波已領銜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交議案,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現行《路線交通安全法》或提出臨時保障措施,授權國務院及其相關部門,對經過改裝並裝載有無人駕駛控制系統的車輛給予臨時上路許可,逐步開放半封閉、半開放公共路線測試,劃定一定的城市路線及高速公路進行全開放測試。目前,這一議案已被大會列為正式立法案。

修法,不只在於授予無人駕駛法律地位,更在於讓無人駕駛真正為人服務,安全、可靠、便捷地為人服務。

圖說:無人駕駛汽車展示。劉歆 攝

製造品牌

瞄準高端以人為本

在中國,在上海,無人駕駛,不僅是汽車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更是做強製造品牌,堅持往高端走,堅持往轉型更新大方向走的時代新需求——在汽車消費市場,80後已佔消費群體2/3以上,新生代消費者追求新技術、高品質、個性化,要滿足消費新需求,尋找發展新動能,就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製造業的深度融合,推動上海汽車產業成為數字化、在線化、智能化、定製化的新型產業,打造出響當當的上海製造新品牌。

事實上,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迄今,上汽集團是國內產銷規模最大的汽車集團,2017年,實現整車銷售693萬輛,國內市場佔有率為23.2%,連續十二年銷量位居行業全國第一;也是國內唯一全面實施“純電、插電、燃料電池”三條技術路線的企業,並已自主掌控電池、電驅動、電控“三電”核心技術。

智能網聯汽車,打造“上海製造”新品牌,上汽集團在全球率先推出互聯網汽車新品類——自2016年7月首款產品上市以來,互聯網汽車累計銷量突破70萬輛,已成為市場主流產品;去年11月,在泰國推出首款海外互聯網車型,市場反應也十分熱烈。同時,加快智能網聯技術的產業化落地,來自上汽集團的最新消息是——搭載“最後一公里自主泊車”功能的純電動高端產品——榮威Marvel X將於年內上市,性能全面對標並超越特斯拉同級車型。

所有技術進步,所有發明創造,都是為了讓世界更美好,無人駕駛,也不例外——無論是“無人駕駛”立法,“無人駕駛”技術研發,還是打造“無人駕駛”新品牌,所有點滴進步,都離不開也無法離開——無人駕駛,心中有人,以人為本。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姚麗萍

相關鏈接>>

“AI大咖”打造響當當的“上海製造”

如果說,“上海製造”尋找發展新動能,就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製造業的深度融合,打造出響當當的上海製造新品牌,那麽,那些正在上海精耕細作的“AI大咖”們,已將武功修煉到幾成?這裡不妨展示一二——

1.上汽集團乘用車技術中心

上汽集團乘用車技術中心位於上海市嘉定區,是國家五部委認定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是上汽自主品牌和新能源產品研發的主要基地,承擔榮威、MG雙品牌,30多款車型和多款高性能發動機/變速箱的自主開發工作。

圍繞“自主創新”和“國際化運作”,技術中心通過統一的全球整車開發流程,聚集各方技術人才,協同上海、南京、英國三地工程研發資源,形成中國主導、跨國聯動的上汽自主研發體系,研發人員隊伍超過4000人。

2005年啟動建設至今,技術中心已建有包括設計造型樓、排放熱能試驗室、結構試驗室、NVH(噪聲振動)試驗室、熱能風洞試驗室、動力總成試驗室、新能源試驗室、底盤試驗室、安全試驗室、電子電器試驗室、試製車間等在內的各類試驗設施,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功能齊備,達到世界水準的乘用車技術中心。

技術中心三期建設正在積極籌劃中,將新增空氣動力學風洞、整車EMC(電磁兼容)、智能駕駛等試驗室。

2.蔚來汽車

2014年,“蔚來”誕生,這是一家新興的智能電動汽車公司,致力於通過提供高性能的智能電動汽車與極致用戶體驗,為用戶創造愉悅的生活方式。目前,蔚來已在上海、北京、聖何塞、慕尼黑及倫敦等14地設立設計、研發、生產與商務機構,匯聚了來自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名人才。2018年底,蔚來將在中國46個城市設立運營團隊,並在超過300個城市擁有服務用戶能力。

2016年,蔚來發布全球最快電動汽車EP9,創造了紐博格林北環等國際知名賽道最快圈速紀錄以及最快無人駕駛時速世界紀錄。2017年,高性能智能電動7座SUV蔚來ES8亮相上海車展並於12月正式上市。目前,ES8的生產製造體系及供應鏈布局已搭建完畢,已於2018年上半年正式開始交付。

3.小i機器人

小i機器人——上海智臻智能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是一家誕生、成長於上海的專業人工智能公司,總部位於嘉定區江橋鎮,同時已經在北京、香港、廣州、南京、貴陽、深圳等地設立子公司或分公司,員工近600人,其中技術人員佔比大於2/3。

小i機器人以智能客服為基礎,提供全棧式的人工智能技術和解決方案。目前,小i佔據國內智能客服市場80%以上份額。

小i機器人潛心於自然語言處理、深度語義互動、語音識別、影像識別、機器學習、數據智能等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的研發,並致力於將以上核心技術與通信、金融、政務、電商、醫療、製造等行業深度結合產生的解決方案和服務體系的落地推廣。迄今,小i機器人已為上千家大中型客戶、十多萬開發者及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終端用戶超過8億,在AI的大規模商用落地上走在了業界前列。

姚麗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