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才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先賢孔子這樣說

人在家庭出生及成長之後,接著要進入社會,結交朋友。思考交友問題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孔子說過:“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人生理想不同,不必互相商議。

通常我們交朋友,往往是基於共同的興趣和愛好,但是碰到人生的抉擇問題,要有朋友可以商量,這是難交到的朋友。要是能夠遇到兩三個牛人朋友,能夠在你成功的路線上不時指點一下,這樣的朋友,更是難得。

思考交友問題,會讓人想到緣分一詞:緣有長有短。有人的緣分是一輩子,有人的緣分則很短,中學時代一起念書的人可能再也沒有見過面了。緣有深有淺,有些人或許緣分很短,但是很深;有些人緣分很長,卻很淺,一輩子都是淡淡的。緣有好有壞。好的叫善緣,壞的叫惡緣。

緣有長短、有深淺、有好壞。而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與朋友的緣分能夠長遠、深刻,這種願望能不能都達到呢?

如何交益友,如何交厲害的朋友,我們的思想先哲——孔老先生,早就寫在書中了。

用什麽樣的心態交友

交友之前,先對朋友好,先付出心血。孔子認為,朋友之間的情感和道義最重要。朋友是否有錢,是否家財萬貫,不重要,人生的價值是要由內在的情感來衡量,而不必考量外在的物質。反觀我們現在很多年輕人的交友方式,金錢主義至上,動不動:“土豪,抱大腿”“有錢,帶我飛”。實不可取。

交什麽樣的朋友

人與人來往是一種緣分,但也需要有同等層次的品格才能增進這種善緣。通俗點來說就是,找一個和你志趣相投、三觀吻合又能攜手共進的朋友。

這樣的人可以稱為知己,知己難覓,與這樣的朋友同行,不僅身心愉悅,還能共同進步。但一生中,很難找到這樣的朋友,一生得一知己,足矣。

如果找不到這樣的朋友,那麽要找怎樣的朋友呢?

孔子說:“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論語·子路》)。知己難覓,則找志向高遠或潔身自好的人。志向高遠的人奮發上進,潔身自好的人有所不為。這兩種人叫:狂者與狷者。狂者進取,不斷地上進,總覺得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又要比今天好,充滿奮發的動力。狷者很清高,有自己的理想,對於有損格調的事情就不去做。

所以孔子說,交朋友最基本的層次是與狷者來往,有所不為,同他在一起就不會為非作歹了。接著,要設法找到狂者,不斷奮發向上。

分清益友和損友

孔子提醒我們,朋友有益友,也有損友。三種朋友有益,三種朋友有害,但都是朋友,一定有某種緣分。這種緣分也許是同鄉、同學、同事、同道,甚至同遊:一起出去玩過,都可能成為朋友。

朋友的好壞怎麽分呢?

孔子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

三種朋友有益:友直、友諒、友多聞。

“直”代表真誠而正直。這樣的朋友有時會帶來壓力,你做錯了,他直接告訴你。但我們總覺得朋友不是應該多包容嗎?所以,包容體諒是第二點。如果朋友只是包容體諒,最後可能忽略原則。所以朋友之間一定要互相以正道期許。朋友有過錯,要真誠相告並委婉勸導。正直的朋友猶如“忠言逆耳”“良藥苦口”,和這種朋友交往,互相勉勵是很難得的,彼此要能了解對方的用心。“友多聞”是第三點,指的是博學多聞。朋友喜歡學習,大家見面聊天的時候才有話講。朋友之間博學多聞,各有專長,可以互相學習,見面的時候分享最新的觀念,那是件很愉快的事情。

三種朋友有害。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第一種,友便辟,就是裝腔作勢,愛面子,讓人無法感受到他的真誠。第二種,友善柔,就是刻意討好,一見到你就說好話,想盡辦法討好你。第三種,友便佞,巧言善辯。這三種朋友都有害,我們要想想身邊有沒有裝腔作勢、刻意討好、巧言善辯的朋友?如果有,要及時遠離。

交友的四個階段

孔子對學生說過,交友有四個階段:

“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論語·子罕》)

可以一起學習的人,未必可以一起走上人生正途;這點很容易理解,和你一起讀書、上學的同學,畢業後分道揚鑣,從事各行各業,對人生的要求也各有所重,有的早早結了婚,有的艱苦創業,有的找個普通工作安穩度日。

可以一起走上人生正途的人,未必可以一起立身處世;和你從事相同的行業,有著相同職業技能的人,未必和你有相同的立身處世觀念,堅持同樣的原則與規矩。例如:你的同事雖然和你從事相同的工作,但他的處世原則可能和你完全相反。

可以一起立身處世的人,未必可以一起權衡是非。權就是衡量輕重。每個人對是非輕重的標準都是不一樣的,能夠一起做到一點的人並不多見。

交友的三個層次

孔子說過,交友有三個層次。

第一,要結緣。比如,喜歡讀書,參加讀書會;喜歡下棋,參加棋友社。只要有共同的興趣,就會讓大家聚在一起,說話有共同題材,進而建立共識,在許多方面可以互相幫助。

第二,要惜緣。珍惜每一次相處的緣分。

第三,要隨緣。就算珍惜緣分,到了該“分手”時還是要“分手”,將來再見面時,希望大家更有長進、事業更有成就。

朋友的情誼

朋友是我們的鏡子,可以照見我們的真相。

人生是不斷在變化的,每一個階段都有階段性的朋友,過了那個階段,恐怕只有極少數留下來。時間就像篩子,我們篩檢別人,別人也把我們淘汰了。這是互相調整的過程,我們可以借此衡量自己的情感。譬如,把過去這一年交往最密切的朋友按照順序列出十個人,接著問自己,我跟這些朋友認識多久呢?會發現大部分都是五年之內認識的。

那麽就要問了,五年前的朋友到哪裡去了?

都被開除了。你把別人開除,別人也把你開除,因為不來往是互相的。如果交往最密切的朋友都是五年之內認識的話,那麽,再過五年,現在的朋友也不見了。若是如此,人的生命將不堪回首,變得非常短暫。

一個簡單的建議是,將朋友分類,過去一年間來往的朋友中,最理想的比例是:有三四位是兩三年之內認識的,由於工作或者特定的情況,你自然跟他們多來往;有三四位是認識五六年的;另外也有三四位是認識十年以上的。以我個人來說,有認識四十年以上的朋友,也在持續來往。因為認識超過四十年或五十年以上,可以回想那時候我們還青春年少。看到這樣的朋友,就會想到自己年輕的時候有什麽樣的想法,和現在差了多遠。

人這一生不可能獨自行走,儒家強調人與人的關係,尤其是朋友之間,一起切磋琢磨,感受生而為人的特殊價值,真是值得我們好好珍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