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最全的秋季養生技巧,健康生活應該注意這些!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立秋一過,氣象開始漸漸轉涼,不少朋友出現了頭痛、流淚、鼻塞、咽喉不適的癥狀,這與氣候有著很大的關係,這一系列的癥狀也被稱為「秋燥」。

進入秋季,人容易感到倦怠乏力,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最為合適。

一、秋季養肺

秋季的空氣濕度相對降低,氣候偏乾燥,極易傷損肺陰,從而產生口乾舌燥、乾咳少痰的癥狀,重者還會咳中帶血,所以秋季養生要防燥。

一個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為每天1500毫升,而在秋天每天喝2000毫升水才能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潤滑。

飲水以少量頻飲為佳,不宜暴飲,一次性飲大量水,會給胃腸增加負擔,引起不適,只有少量慢飲,「潤物細無聲」才能對口、鼻、咽、喉、食管,乃至氣管產生更大的滋潤作用。

二、秋季養肝

進入秋天后,氣象轉涼氣溫下降,我們人體的免疫功能進入一個抑製階段,這個時候抵抗力也會下降。

加上秋天氣象變化無常,流行性感冒、甲型肝炎等多種疾病也容易發生。在免疫功能下降的情況下,人體更容易並發或重疊感染上這些疾病,使原有的肝病加重。

適當運動能促進肝臟排出有毒物質,還能增強肝臟的免疫功能,保護肝臟不受病毒侵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為佳,一般慢跑、打羽毛球、跳舞、太極等。

秋季養肝也要加強營養補充,提高肝臟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量,以確保肝臟的正常功能代謝運轉。

三、秋季養胃

人們的食慾增加,腸胃負擔加重很容易誘發胃病。另外,進入深秋後北方冷空氣南侵,當人體受涼刺激後會分泌大量的胃酸,胃部會發生痙攣性收縮。

立秋之後應盡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調理脾胃應側重於清熱、健脾,少食多餐,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類食物。

秋季調理還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脾胃虛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會肚子疼、拉肚子,這是胃腸道的一種自然反應,最好的辦法就是多穿點,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嚴實些。

四、秋季養腎

水能潤燥,中醫認為腎是體內水運行的關鍵器官。養腎也是秋季養生的重點。

秋氣象溫較低,腎又喜溫,腎虛之人通過膳食調養,其效果較好。一般可以選用核桃、枸杞、羊肉、黑芝麻、龍眼肉等溫性食物。

這是因為腎經起於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因此,足部要特別注意保暖,睡覺時不要將雙腳正對冷氣機或電風扇;不要赤腳在潮濕的地方長期行走。

五、秋季養膚

秋季皮膚也變得乾燥,會導致細紋、乾紋、痘痘的發生。

秋季護膚側重儲水保濕。首先多喝水,從內部保證皮膚的水分供應,另外要多補充骨膠原、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的食物,改善皮膚營養,增強儲水能力。

在秋天,防曬也必不可少。即使沒有陽光,肌膚也會受到紫外線的傷害,出門前不僅要塗抹防曬霜,還要帶好其他防曬工具。

選擇防曬霜SPF指數在15-25的就可以了,因為秋天的紫外線相對於夏天來說要溫和點,指數太高的反而會給皮膚帶來負擔。

六、專家建議

秋季,在燥氣中還暗含秋涼。如果這時再著涼,極易引發頭痛,鼻塞、胃痛、關節痛等一系列癥狀,甚至使舊病複發或誘發新病。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對這種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更應注意防涼。

另外,專家建議入秋也應適當午睡,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統舒緩,並使人體緊張度降低。

40歲前拚命掙錢,40歲後花錢買命。這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

四十而不惑,對於40歲左右的人士來說,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的負擔都是很重的,一場大病對個人及家庭帶來的衝擊,可能使多年的苦心經營回到原點。

如何加強健康保障也成為每個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因此,我們應該提早地認識到養生的重要性,早養生,早受益。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