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寒濕傷腎陽, 陽氣不足, 疾病趁虛而入

《黃帝內經》認為,萬物之生由乎陽,人的生長壯老,皆由陽氣主導;精血津液的生成,皆由陽氣化來。如果人體沒有陽氣,體內就失去了新陳代謝的活力,不能供給能量和熱量,生命就要停止,所謂「陽強則壽,陽衰則天」,就是這個道理。

◆寒濕最損人體腎陽

寒邪最大的特點就是凝滯,即不通暢,會導致肌肉、血管、神經等的收縮和痙攣,造成機體組織缺血缺氧,影響陽氣與血液的運行。濕邪的特點則是黏滯,會阻礙陽氣的生成、宣發和疏泄。

人體在健康的狀態下,陰陽處於平衡狀態,寒濕難以入侵,但一旦感受寒濕,就會阻滯陽氣的運行,使血流不暢,出現肌肉疼痛、關節痙攣等。如果濕困脾胃,損傷脾陽,還會因脾腎陽虛而致水濕停聚,表現為畏寒肢冷、腹脹、泄瀉或浮腫等。所以,寒濕是最損傷人體陽氣的。

◆寒濕交織,百病由生

中醫常常將寒濕同提,是由於寒邪與濕邪常相附相生,病情交織。古代醫家更偏重於論治寒邪,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對於寒邪有詳細的論述,他將很多疾病都歸煙於寒邪入侵。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人們忍飢受凍,疾病自然是以寒邪為主。不過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如今單純的傷寒已經很少見了, 多是寒邪與濕邪交織。這種寒與濕交織會在人體形成一股濁重之氣,嚴重阻礙人體氣機,從而成為各種疾病的源頭。

◆夏季寒濕尤易上身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經常會注意到這樣的現象,就是冬天很少見到著涼感冒的人,反而是夏天常有這樣的病症發生。冬氣象溫低,受寒濕侵犯容易理解,而夏天天熱,怎麼還會有寒濕呢?

其實,這正是現代人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的。炎炎夏日,人們多待在冷氣機房中,身體該出汗時卻被冷氣機冷氣所阻,汗液發不出來就淤積在體內,導致體內濕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

尤其是到了長夏季節,濕氣達到最盛。而人體五臟中脾最喜燥惡濕,長夏濕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脾主運化,負責將水谷精微輸送給各個臟器,脾的這種傳輸作用對生命來說至關重要,故而中醫將其稱為人的「後天之本」。而體內濕氣過重會導致脾臟功能得不到正常發揮,人體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營養,自然就會出現問題,導致生病。

◆寒濕為病,變化多端

寒濕侵入身體,一時不容易祛除,因為它往往不會待在一個地方,而是會影響身體多個臟器或部位,其中頭部、心臟和肺臟,是寒濕為患的「重災區」。

濕寒滯頭,阻遏陽氣,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會導致腦功能失常,如頭暈目眩、暈倒、噁心嘔吐等。

濕寒滯心,胸陽不展,心脈痹阻,引起心血管管腔變窄,導致冠心病發病,常表現為心前區憋悶疼痛,甚則劇烈絞痛;動則氣短心慌等。

濕寒滯肺,肅降失司,升降不利,則會氣逆喘咳,表現為氣短氣急、咯泡沫狀稀白痰、口千不欲飲等。

囉霸哥溫馨提示:

當然,寒濕為病絕不僅僅限於以上所述,所以身體有寒濕的人,應及早祛寒除濕才是。長夏季節,濕氣最盛,易損脾胃,當祛寒除濕以養脾健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