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郵基金難複當年之勇 權益業績沒落固收規模大降

紅刊財經 曹井雪

編輯 張桔

本周科創板開市,上市首日25隻科創股就全線上漲。而作為打新最大贏家的公募基金,賺錢效應也十分可觀,不過中郵基金似乎是個例外。

據記者統計,該公司旗下有信息產業、樂享收益以及核心成長等6隻基金均成功配售了科創板新股,但是從7月22日的淨值表現來看,除了樂享收益淨值增長率達到了4.24%,其他一同參與打新的基金都表現平平,其中核心成長、核心優勢和信息產業等規模較大的產品,科創板新股上漲對其影響較小,當天的淨值增長率甚至為負。

而在科創板中收獲有限還只是中郵發展遭遇瓶頸的冰山一角。曾經作為公司王牌的權益類基金,在明星基金經理缺失的情況下,今年以來淨值表現十分平庸,截至7月25日收盤,主動權益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僅為17.16%,還不及同期上證指數的漲幅,而權益類基金的規模也進一步縮水,較去年末減少了32.92億元。

隨著權益類基金式微,中郵的品牌效應也趨於弱化,這甚至影響到了其他類型的產品。自從3年前公司權益類基金業績開始褪色之時,固收類產品的規模也不斷下滑。據記者統計,公司成立超過3年的固收產品有6隻,它們今年二季度度末總規模有85.44億元,較3年前規縮水了74.57億元。

昔日明星產品長期失色 成長風格面臨大考

近期,公募基金二季度報披露完成,從季報上看,今年大盤藍籌風格更勝一籌,而一貫激進的中郵基金則繼續延續了對科技股、成長股的布局,因此公司權益類產品年內表現平平。不僅是今年,據《紅周刊》記者統計,公司現存的主動權益基金,已經連續3年未能出現年度排名靠前的產品了,包括曾經名噪一時的明星基金中郵戰略新興產業、中郵核心競爭力等。

其中核心競爭力的近3年收益率只有-45.45%,在1557隻同類基金中排在了倒數第二名。而該基金曾經由明星基金經理任澤松掛帥,而且曾在2015年的排行榜中躋身了年度前二十,規模也一度逼近40億元,而短短三年的時間,該基金的規模已經縮水了近9成,目前還不足6億元。而統計近3年基金的業績,中郵旗下現存的24隻主動權益類基金中,只有新思路、樂享收益以及穩健添利3隻基金收益為正,其他產品的收益率皆為負。

對此,格上財富研究員張婷分析:“中郵權益類基金風格多為成長型,重倉股票也多以科技、信息、傳媒等成長板塊個股為主,而近年來的市場均呈現價值股大漲而成長股疲軟的局面。”不過也有職業投資人表示,隨著科創板的掛牌交易,下半年市場重心將轉向科技股,沉寂3年的中郵基金能否重振權益類產品雄風則值得關注。

“近兩年中郵的明星基金經理任澤松、鄧立新和許進財離職,很多基金遭遇贖回,現在的基金經理管理的業績也不亮眼,這使得中郵基金的權益類基金走向沒落。”張婷補充。

據統計,公司目前掌管權益類產品的基金經理有18位,其中包括7位任職時間不足1年的菜鳥。而就在管基金的回報率而言,公司現有的基金經理均缺少自己的“代表作”,截止7月25日收盤,只有楊歡管理的中郵未來藍籌和國曉雯管理的中郵新思路任職回報率分別為38.6%和33.33%,超過了30%,但這與彼時公司明星任澤松在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取得的208.97%的任職回報率相距甚遠。而公司現存的其他基金經理表現更是不盡如人意,其中基金經理周楠管理中郵信息產業以來的回報率只有-37.72%。

除了明星基金經理缺失外,天天基金網研究員馮鵬飛補充:“公司風險把控能力不足也給公司近幾年的業績帶來了負面影響。此前,中郵旗下多隻基金重倉樂視網,而此後樂視網股價大幅跳水,基金遭遇較大損失。”

“基金踩雷後,中郵基金進行了用人上的調整,將堅持‘絕對收益、風險控制’的鄭玲任命為投研負責人,而且表明要對旗下的權益基金進行一定的調整。但是目前看來,這個調整的效果一般,中郵基金還需要繼續探索權益產品發展之路。”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負責人賈志坦言。

中郵基金經歷“無明星年” 基金業績整體欠佳

在去年痛失任澤松、許進財後,今年中郵也迎來了第一個沒有明星基金經理的年份,權益類基金在公募圈中的存在感也愈發微弱。《紅周刊》記者注意到,今年金牛獎等主流獎項獲獎名單中均未見中郵基金的身影;此外,今年二季度末,公司主動權益類基金的規模較去年同期縮水約23.92億元。

公司權益類基金式微的背後,實際上是權益類基金業績欠佳。在今年權益類基金業績突飛猛進的背景下,截至7月25日收盤,公司有近8成的基金都排在1000名開外,甚至有核心競爭力、創新優勢和趨勢精選等6隻產品均在2888隻同類基金中排在了2000名開外。而公司旗下年內表現最好的一隻基金中郵未來藍籌,在同類基金中也排在300名以後。

以中郵趨勢精選為例,該基金今年以來的淨值增長率僅為7.83%,在同類基金中僅排在2142位。天天基金網顯示,該基金曾經由明星基金經理許進財掛帥,目前由基金經理劉田和尚傑共同管理。

根據基金二季報,該基金集中重倉了電子、計算機、醫藥生物等行業個股,而且在前十大重倉股中,有銳科雷射、歐普康視、華宇軟體和凌雲股份等8隻個股均來自於中小板或創業板。但在今年二季度,上漲主線是白酒等消費龍頭股,而科技股則普遍下跌,該基金重倉股二季度的平均跌幅為8.97%,其中凌雲股份的跌幅接近30%。

對於該基金今年業績欠佳的原因,張婷補充:“整體上看,大概率因為基金經理對加減倉時點的把控較弱:在一季度市場大漲期間,倉位較低,季度末倉位只有55%;而二季度遭遇市場回調的情況下,該基金將倉位增加至77%,淨值下跌幅度也加大。”基金經理也在季報中反思:“二季度我們提高了配置的集中度,但二季度風險因素的發酵是超我們預期的,因此淨值上產生了回撤。”

與劉田形成對比的是基金經理任慧峰。他自去年加入公司以來,隻掌管了中郵核心競爭力一隻基金,而該基金今年以來的淨值增長率也只有9.15%,在同類基金中排在了2038位。該基金將絕對收益作為目標,因此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基金的股票倉位分別只有41.97%和41.35%。受股票倉位較低的影響,雖然該基金一、二季度末重倉股的平均漲幅尚可,但基金淨值也未能充分表現出來。

品牌效應疑似下降 機構投資者大舉撤出?

與目前大多數規模近似的基金公司依靠固收類基金發展壯大不同,中郵基金則一直以權益類基金聞名。但記者發現,公司在3年前權益類產品業績開始褪色,其品牌效應就受到了影響。首當其衝的是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公司成立過3年的權益類產品有17隻,它們的規模較3年前縮水了305.18億元;同時,公司固收類產品的規模也受到了影響,公司成立超過3年的固收產品有6隻,它們的規模較3年前縮水了74.57億元。

通過查閱上述基金的投資人數據,記者發現固收類基金的大幅縮水背後都由機構投資者撤資所致。如今這一趨勢仍在發酵,據記者統計,例如二季度規模縮水最多的中郵現金驛站,其規模減少了15.79億元,而該基金個人投資者持有的份額只有2.34億份,這樣看來,該基金遭遇了機構的大幅撤資。此外,公司旗下的中郵純債聚利也一同遭遇了機構的撤資。

在這種情況下,中郵基金並沒有坐以待斃,近期,公司旗下的中郵定期開放等基金紛紛下調了管理費率和託管費率。其中中郵定期開放將管理費由0.6%年費率調整為0.3%年費率,將託管費率由0.2%年費率調整為0.1%年費率。而據業內人士介紹,圈內許多中小公募皆用價格戰的方法,意在爭奪機構客戶的市場。但記者統計此前降低管理費的基金樣本發現,管理費率與基金規模之間並不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係。例如華安現金寶在2017年末就曾調低了管理費率和託管費率,但在2018年,該基金機構投資者的持有份額仍較2017年減少了17.62億份。

對此,賈志表示:“雖然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管理費率的高低在長時間的投資過程中十分重要,但是基金的業績才是關鍵。”

而公司債券型基金的業績也表現欠佳,今年以來,公司債基年內表現最好的睿信增強的淨值增長率只有3.84%,而中郵增利的淨值增長率只有-2.24%,排名在倒數後二十位。而即便在去年“債強股弱”的行情下,中郵的債基業績也未能亮眼。去年業績最好的純債聚利的淨值增長率為7.79%,在同類基金中僅排在了243位,其他各隻基金的表現則更為遜色,其中,中郵睿利增強的淨值增長率甚至還為-2.12%。

中郵基金股債皆式微也影響到了公司的業績,在去年營業收入下滑21.76%的情況下,公司業績繼續下滑,今年二季度,公司的公募基金業務虧損了10.91億元,虧損金額在內地公募中排在前列。

(本文已刊發於7月27的《紅周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