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城市群、都市圈火熱,怎麽才能不“遺臭萬年”?

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經濟正成為當前中國最火爆的概念之一。但要想讓熱火朝天的區域經濟保持熱度,卻並不簡單。

隨著近年來官方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戰略與舉措,中國區域增長格局發生積極變化,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逐步建立。與此同時,有利條件與不利因素交織,一些難題也逐漸浮現。

區域經濟過熱了嗎?

什麽東西過熱了,就有迅速變涼的可能。

曾經風風火火的特色小鎮就是一個例子。2016年起,多部委發文支持特色小鎮建設,許多地方政府亦明確以特色小鎮為依托的發展路線。一時間,全國各地特色小鎮層出不窮,許多問題也隨之出現,如將其當作融資平台、打著小鎮建設的旗號搞房地產開發等。

2018年,國家發改委提出建立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機制,並明確要逐步淘汰幾類發展變形走樣的小鎮。特色小鎮建設熱潮隨之降溫。

那麽,區域經濟發展如何避免重走這條老路?

國務院參事、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直言,現在城市群、都市圈熱得不得了, “但如果不注重科學,不注重規律,那麽所謂的大規劃、大建設留下的肯定遺臭萬年。”

在仇保興看來,城市群、都市圈是“生成”的,而不是“構成”的。中國已經走到城鎮化中後期,不可能再憑空構造出哪幾個城市群或都市圈來。他強調,中國現有城市群、都市圈都是近年來城鎮化發展的成功事實,並且已經進行了大規模建設。“我們沒有多少空間可以再鋪大攤子,大張旗鼓地重複建設。”

簡單總結專家觀點:區域經濟要想健康發展,就不能再一擁而上,而是要走高質量路線,畫好藍圖,精耕細作。

對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魏禮群認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下一步應注重形成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的體制機制,既充分發揮市場在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又有效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有序有效運行。

以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為例,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理事長李羅力指出,此兩地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狀況最好的區域,而其城市群、城市帶等區域經濟發展也相對較快。

李羅力特別提及粵港澳大灣區。他認為,該區域作為中國經濟的一個新增長點,一定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定規劃、出政策、創造一種環境,這是政府要做的事,其余的事交給市場、企業來做,不能靠行政手段來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發展不均衡怎麽解決?

發展不均衡是中國經濟的老大難問題。尤其是在東西差距仍然存在的當下,南北差距也日益突出,呈現出經濟增長“南快北慢”、經濟總量佔比“南升北降”的狀態。

對此,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范恆山指出,一些地區間不僅現實存在差距,從發展潛力看差距也在不斷拉大,這在同為欠發達地區的省份表現得尤為明顯。

究其原因,他分析說,當前有些省份主導產業仍然是“原”字頭、“初”字頭當家,經濟結構老化、創新能力不足、經濟增長乏力;與此同時,另一些省份則通過各種手段大力培育新經濟、新動能,在某些領域已形成領先勢頭,不僅帶來了當前的高增長,也為未來的加速發展積累了充足潛能。

以西部地區為例,中國投資谘詢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劉以雷表示,儘管該地區經濟各項指標超過全國平均水準,經濟增速快於中東部地區,但其經濟增長方式仍然主要依靠投資驅動,基建投資佔比很大,先進裝備製造業、信息技術服務業、旅遊業等新興產業規模依然較小,尚不足以填補傳統行業增速放緩留下的空白。

為此,劉以雷建議西部地區要積極培育壯大經濟新動能,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加大研發投入。同時,還要完善發展環境,狠抓“放管服”改革、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持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發展,促進提升西部產業競爭力。

安徽省政府參事程必定直言,當前相鄰省市間往往采取比拚優惠政策的方式來招商引資,導致低層次、水準式產業同構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這實際上是用政府間的政策競爭來替代市場中的產業競爭,嚴重影響了經濟發展。針對這一問題,在同一個城市群或都市圈內,省市政府應在產業政策上協同一致,取消過度優惠的競爭性區域產業政策,協商推行一體化的區域產業協同政策。

來源:國是直通車

作者:王恩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