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雞湯不補血、文身不能獻血 你應該了解的獻血幾大「誤區」

多喝雞湯到底能不能補血?獻血被拒絕是身體不健康嗎?

你應該了解的獻血幾大「誤區」

今年6月14日是第十六個世界獻血者日,主題是「人人享有安全血液」。2018年,北京市自願無償獻血者共35.3萬人次,血液採集量近120噸,居全國城市之首。目前,北京市已將全市獻血點信息,包括獻血點名稱、地址、電話、辦公時間等,在北京市政務公開惠民便民地圖、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上進行了標註,方便公眾查詢。

女性生理期能不能獻血?為什麼文身、打耳洞一年內不能獻血?獻血後多久可以「滿血復活」?獻血後多喝雞湯能補血嗎?這些關於獻血的知識你都了解嗎?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相關專家,為讀者答疑解惑。

獻血後多久可「滿血復活」?

科學獻血,無損健康。符合獻血條件的人,獻血200~400毫升,不超過正常人體血液總量的十分之一,不會對身體造成實質性的影響。血液本身具有旺盛的新陳代謝能力,人體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的血細胞在衰老死亡。獻血後反而會刺激人體造血功能更加旺盛,加速血細胞的生成,促進血液的新陳代謝,以適應機體的需要。人體失血後,先是血漿中的水分和無機鹽類在12小時內,由組織液透入血管而得到補充;其次,在一天左右時間內,血漿蛋白濃度可以恢復,這是由於肝臟加速合成蛋白質的結果。紅細胞恢復較慢,約需要7至10天左右的時間。

為什麼文身、打耳洞一年內不能獻血?

雖然現在文身和打耳洞技術很成熟,但是有的場所還是存在工具消毒不徹底等隱患,不能確保一定不會感染疾病。由於經血液傳播疾病病原體檢測存在窗口期問題,所以為了患者的健康,文身、打耳洞者一年內是不可以獻血的。

據介紹,所謂窗口期是指,從感染傳染病病原體後至血液中出現可用國家檢定合格的診斷試劑檢出病原體標誌物的一段時期。

獻血後頭暈是怎麼回事?

絕大部分獻血者獻血後沒有任何獻血不良反應,少數獻血者可出現頭暈等不適感覺,屬於一過性的血管迷走神經性反應,多見於初次獻血者,心情緊張、群體效應是常見的誘因。這種不適經過適當處理和短暫休息後均可緩解。

女性獻血者生理期能否獻血?

女性的月經實質是機體受神經內分泌系統調節,子宮內膜增生、脫落並伴隨出血的生理性周期變化。部分女性會有內分泌失調、失血量較多和痛經等癥狀。生理期獻血也會增加獻血不良反應的幾率,因此建議女性朋友在生理期前後三天盡量不要獻血。

獻血會引起貧血嗎?

貧血是種病症,各種感染、腫瘤、免疫性疾病、腎臟疾病、胃腸疾病、內分泌疾病等都可能造成貧血。參加無償獻血前,血站工作人員會對每一位獻血者進行血紅蛋白含量測定,男性不低於120g/L;女性不低於115g/L,方允許參加獻血。每次獻血200至400毫升,不超過人身體內血液總量的十分之一,且通過機體自我調整,血容量會很快恢復到獻血前的水準;所以,按規定在符合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的情況下獻血,是不會造成貧血的。

獻血後,多喝雞湯能補血嗎?

獻血後,很多人選擇喝雞湯或排骨湯補身體。但血液的產生與體內蛋白質、葉酸、鐵的含量有關係,而雞湯、排骨湯裡油脂太多(脂肪含量高),葉酸和鐵的含量卻很少。喝了這些湯,不僅對補血意義不大,反而輕易攝入過多脂肪,導致血脂升高,甚至誘發高血脂、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同樣的道理,大魚大肉地進補也不可取。另外,像蜂王漿、巧克力等都不是補血的良方,不宜過多食用。

獻血後需要特別進補嗎?

通常獻血後並不需特別進補,只要保證正常飲食,不挑食、不偏食即可。因為絕大多數獻血者在獻血後,其血液中的各種成分都會保持在正常水準內,通過機體調節,很快就會恢復正常。只有體質較弱的人,由於血容量的變化,可能會出現輕微的不適,只需在正常飲食的基礎上,注意膳食平衡即可。例如,在補充蛋白質時,盡量做到植物蛋白(穀類、豆類、堅果類食物富含)和動物蛋白(來源於肉、蛋、奶等食物)的攝入量保持在1∶1的比例;補鐵時,純瘦肉、動物肝臟等動物性食物中的鐵比紅棗、紫菜等植物性食物中的鐵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可以適量多吃;補充葉酸則應多吃綠葉蔬菜、水果及動物內臟等。

獻血會不會被傳染上疾病?

不會。國家衛生行政部門對採集血液制定了嚴格的操作規程和預防交叉感染的制度,並進行嚴格的檢查監督。采血環境採用紫外線照射,噴灑消毒液,動態消毒等方式進行消毒。此外,質量管理部門還定期對獻血環境進行抽檢,以保證環境的安全可靠。

血站的采血人員均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並且每年都會定期進行經血液傳播疾病病原體檢測,患有經血液傳播疾病或是相關病原體攜帶者,是不能從事采血工作的。采血時使用的采血針頭和血袋都是經過嚴格滅菌的一次性用品,按照國家要求用後即銷毀,不可能重複使用。所以不會因為獻血傳染疾病。

獻血被拒絕是身體不健康嗎?

有些人參加無償獻血卻因不符合獻血的體檢標準而被拒絕,引起當事人擔心焦慮,其實獻血被拒絕並不等於身體不健康。

1.體檢:除了重要實質器官病變,癌症及經血傳播的傳染病和一些慢性病,終生不得獻血之外,很多情況都是暫時不能獻血(如某些手術、傷寒、痢疾、感冒、肺炎等),通常痊癒後一段時間可以正常獻血。

2.化驗:轉氨酶高於正常值,是獻血被拒的常見原因。但轉氨酶是一個變化的指標,疲勞、睏乏、用藥等情況可導致轉氨酶升高。經過休息或停止服藥,有些人的轉氨酶水準能恢復正常。

3.其他輸血傳染病的檢查,醫院檢驗結果與血站檢驗結果不一致,主要原因是為保證受血者的身體健康,血站執行的血液檢查標準比醫院疾病診斷標準嚴格。因此,血站的檢驗結果不作為疾病診斷的依據,疾病診斷應以醫院的檢驗為準。

如獻血體檢不合格,不必過於擔心,可以抽空去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解除心中疑慮。

文/本報記者李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