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創投圈的錢有多“慌”?

本文為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原創

統籌 / 劉景豐

編輯 / 趙力

盛夏7月,酷暑正在襲來,然而在創投圈,一股關於“資本寒冬”的議論卻開始傳開。先是有機構傳出發不出工資、募資難等傳聞;緊接著“大佬”也發出了警告。近日,易凱資本CEO王冉發朋友圈稱“募資越來越難,GP們勢必開始珍惜子彈。”

??

易凱資本CEO王冉

在各個創業公司上市的緊鑼密鼓之下,這一句話就像一道閘門,放開了創投圈對“錢荒”的恐慌。不但機構們在“慌”,項目也開始在準備過冬的食糧。

在創投圈歷練已久的創業者和投資人眼裡,這場“錢荒”有多慌?是否真的需要慌?本期小酒館,我們和6位創業者和投資人聊了聊他們眼中的“錢荒”,和他們所經歷的“錢荒”。

?

吳瓊 | 鼎翔資本創始合夥人

“錢荒”在兩年前就埋下了伏筆

這次的“錢荒”對我們的影響比較小,一是因為我們把每支基金的規模,都控制在了比較小的範圍;另一個原因是,在LP(基金普通合夥人)的選擇上,基本以財團、上市公司或者高淨值個人為主,從政府基金、母基金或者市場化的外部機構融資的比例一般不超過20%。因為政府的錢,受政策影響比較大。

我覺得這次的“錢荒”,從2016年就埋下了伏筆。以我們關注的“AR”和“VR”賽道為例。2015年初,基本沒有基金去重點關注這個領域,包括一些大基金。但是到2015年底、2016年中,大部分基金都跟上來了,一些大基金配了合夥人專門看這個賽道。

但實際上,無論從投資機會、投資成本、還是項目的好壞上,很多頭部企業已經被投完了。那個時候,市場看似太缺項目了,導致尾部、中部、甚至一些現做的項目,都能拿到一筆融資。所以2016年的時候,市場已經不理性了。

因為市場的狂熱和投機,導致創業項目的初衷變成了“To VC”。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當時有機構專門設立了VR的專項基金,募了幾個億。資金多了之後,創業者自然就往這個方向走,也不管他原來是不是在這個方向上有積累。

做硬體的創業項目投完了,又開始出現大批的應用項目。但從技術本身來講,實際上是有節奏的,就像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需要有從大哥大到諾基亞,再向智能機過度的過程。雙方也沒有深刻專研AR技術,抱著投機心理,一年之後,我知道的幾個專項基金,投後狀況都不是很好。

VR是非常有應用前景的技術,隻不過大家希望所有的預期都能在初級階段實現,本身就沒有尊重規律。我覺得,這個影響至少持續了兩三年。

包括現在也有跟風,很多現象級賽道一出現,導致很多不成熟的機會,在整個市場都投偏某個賽道的情況下,募資就會產生反向影響,這也是“錢荒”形成的一個原因。

另一個原因是,一級市場的“錢荒”也可能是從二級市場傳導的,甚至有周期性波動的影響。前幾年,IPO開閘,出現一大批上市公司,從二級市場過來的投資人間接變成了LP。

一大批創業者集中,就會使頭部、有基金實力的LP慢慢的也更集中,但是如果一波行情過了,沒有像移動互聯網、遊戲等行業出現成批的創富機會,LP的數量和品質也會減少,募資也就困難了。

下半年的洗牌可能會淘汰一批,隻不過要看這個牌是大洗還是小洗。我覺得沒有經驗的投資人會率先出局。投資講究周期,一個周期至少七年,但是有些投資人其實並沒有完整操盤(經歷全部募、投、管、退過程)的經驗。(記者 閆麗嬌)

?

海強 | 某智能硬體創業公司聯合創始人

談了30多家機構也沒要來錢

從2017年至今,我們的項目都在經歷一場“錢荒”。之前的這一年,幾乎每天就像“熱鍋上的螞蟻”,焦慮不斷。

我們項目成立於2015年,按正常的發展規劃,2017年應該是持續投入研發,並擴大生產規模了。但是從三四月份開始我們啟動融資計劃,一開始陸陸續續談了幾家投資機構,要麽是估值沒談攏,要麽是等著等著沒下文了,總之沒有特別合適的。到後來發現融資越來越難了,明顯感覺到機構收緊了投資。

有一段時間,我和我們創始人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找投資上,每天都是準備項目資料,尋找相關領域的投資人,然後不斷約見。最難的時候,我們一連見了30多位投資人,都沒有拉來投資,有意思的是,大家給出的理由是項目不符合他們的投資方向。但是在此之前,我們這個領域還是個熱門。

眼看錢遲遲沒有到位,項目的進展也慢了下來。首先就是研發投入減少,進度慢了下來;然後就是生產也沒跟上。公司的發展也開始“勒緊褲腰帶”,首先就是收緊用錢的地方,能不花錢的地方就盡量省下來;改變融資策略,財務型和戰略型的投資兼顧。

??

就這樣我們捱過了2017年。到了2018年我們又陸續談了一些機構,反倒有了幾個意向。

我覺得這一波的“錢荒”是因為之前的行業泡沫破裂,加上國內投資環境開始轉變導致的。對創業公司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自救——自己提前準備好“過冬”的糧食,調整公司的發展策略。(記者 劉景豐)

?

李圓峰 | 獵鷹創投合夥人

頭部機構和創業者不存在“錢荒”

我認為“錢荒”根本不存在,一些言論危言聳聽,是人為造出來的。“錢荒”言論產生的原因非常簡單,就是覺得現在項目估值比較高,融資可能不太好融,所以一些人就希望創業項目能主動降低自己的估值。

我認為現在中國經濟正處在一個中等和快速發展的階段,熱錢非常多,老百姓的錢很多都沒地方去,用來買股票,買房子,所以這也是房價為什麽不跌的原因,如果真的“錢荒”的話,房價就開始跌了。

對於投資機構和創業公司來講,更重要的是看你是不是頭部的那20%,這部分在任何市場下都不會“錢荒”,一個行業不可能100%都能得到好的發展。投資者和創業者讓自己努力成為那20%,不然的話“錢荒”就永遠伴隨著自己。(記者 唐亞華)

?

扶持 | 悅享資本投資經理

機構退出難,有LP的回報不及買理財

我同意“錢荒”是相對存在的,比如一些好的項目在融資的時候還處在強勢地位,但是對其他一些非頭部的項目和機構而言,資金的確是緊張了。

實際上我們已經開始感覺到,有些一線的基金也開始存在募資困難的情況,而且母基金也沒有多少錢了。甚至有的基金,連第一期都募不到資。我在南方一些還比較發達的城市看到,一些排隊等待募資的基金都不知道排到哪裡去了,更別說一些回報相對降低的產業引導基金等。

退出難也是現在機構面臨的問題。一方面國內有幾萬家基金,但是真正每年能順利上市的就幾百家公司,這還是比較瘋狂時候的數據,這樣算下來大量的項目無法退出,隻不過一些投機機構是“一俊遮百醜”;另一方面行業有一個問題,就是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估值倒掛,一些二級市場公司的市值,有可能比他上市前融資的估值還要低。這種情況下,基金很難退出。

行業裡曾經有一個測算,有些基金LP的投資收益還不如買理財產品來的高。這也就意味著,洗牌不可避免。但洗牌不一定是壞事,至少能讓行業更淨化。

對於投資機構來說,應對錢荒的最好辦法,就是提升自身專業能力,踏踏實實做出業績。(記者 劉景豐)

?

楊嘉敏 | 七幕人生創始人兼CEO

至少提前半年融資,錢要“落袋為安”

最近,大家都在聊投資機構募資難。我的投資人朋友也經常會聊到這件事情,從圈子裡聽到一些說法,一些機構募不到資,就關門了。

我個人覺得這個很正常,資本市場過去幾年也有一個火熱的過程,投資人本身也良莠不齊。當第一期基金用完,就到了業績見分曉的時候,肯定會有一波業績表現不太好,而業績差的募不到資是很正常的事。

創業六年,要說沒有經歷過“錢荒”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基本上都比較幸運,在需要錢時,最終還是拿到了錢,沒有到現金流斷了的程度。

2015年,項目進行B輪融資。大半年時間聊了幾十家投資機構,卻沒有一個投資人對我們項目特別感興趣。

那時,我們的資金已經非常緊張了,大概還能支撐三四個月。到了2015年底,眼看火燒眉,在上海的一個小酒館裡,我們與君聯資本敲定了融資。

實際上君聯資本是我們在上一輪時就開始接觸的投資人,雙方比較熟悉了。創業者應該有一些這樣的比較熟悉的儲備投資人資源,如果是新接觸的投資人,(“錢荒”的時候)拿到他們投資的機會很小。

我覺得創業者很重要的,就是掌握好融資的時間點,不能等到账上沒錢了再去融資,這對團隊不負責任。要提前計劃,比如為了明年的布局,需要多少資金,有多少資金缺口,可能提前半年或者一年就要啟動融資。

在“錢荒”的時候,我覺得創業者今年應該多拿點錢,不要太在意估值,錢要“落袋為安”。創業者要想清楚公司要的是什麽,高估值,還是長期經營下去?畢竟,現金流是一個企業的生命線,如果因為估值過高,最後融不到錢,涉及的可能是公司“有”或者“無”的問題了。(記者 邱曉雅)

?

周建 | 農分期創始人兼CEO

融資太在乎估值沒意義,有成績就有回報

一些創業的朋友也在談圈子裡“錢荒”的事兒,還好,我們在去年底剛融完一筆幾個億的融資,所以暫時並不需要進行融資。但是我們也經歷過一段“缺錢”的日子。

2015年,也是一陣“錢荒”的時期。當時我們的項目在進行A輪融資。從當年7月開始,我們就在跟投資人接觸,結果一直沒有找到談攏的投資人。到了當年1月份,我們的融資還沒有著落,結果看到一些基金因為投不出錢了,只能早早放假了。

好在最後還是有機構看到我們的項目,而且這種情況才是顯示一個機構實力的時候。正常的情況下,A輪融資大概也就談二三十家投資人、三個月時間就能敲定,但最後我們談了接近100家投資機構、耗了半年時間才敲定A輪融資。

很多創始人在融資的時候非常在乎公司的估值,所以一些融資談判經常會卡在估值的問題上。創始人會覺得,估值代表著自己的成果,身價多少,而且估值高了讓員工也更有榮譽感。但實際上沒有太大的必要。

估值是一個虛擬的財產,如果在“錢荒”的時候太在乎估值沒拿到融資,讓公司陷於困難。而退一步一個好的項目,不管估值高低,它的價值是被大家看到的,就算一開始估值低了,只要最後衝出來了,大家認可了,創始人一樣得到很好的回報。(記者 劉景豐)

?

周子敬 | 以太創服CEO

新基金會遭遇挑戰,頭部項目仍受青睞

巨集觀看現在的募資數量和金額比過去少很多,而且金額下滑明顯。對於新成立的基金來說,今年會是一個挑戰。隻從巨集觀來看,這種說法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是針對私募基金中的創投方向,應該聚焦行業來看問題。

在金融領域,資金是需要找一個投資出口的。有些基金手裡有錢,因為募資到投資的過程會有滯後性,需要找到一些好的標的去投。在VC圈,頭部效應很明顯,當泡沫大的時候會有大量的人來接盤,即使一個沒投過好項目的基金账面也會有回報,所以對他們來說募資也很容易。但當泡沫去掉後,回報不好的基金就會遭遇雪上加霜。

目前看,頭部項目依舊受到資本的青睞,尤其是在市場不好、優秀項目不多的情況下,頭部項目爭搶更加激烈。所以對那些非一線基金來說,處境可能會比較尷尬。

當然,金融永遠是有周期的。從數據來看,2018年的募資金額與2015年差不多,2016年和2017年都比2015年高很多,今年市場雖然差,但跟2015和2016年類似,不會差太多。(來源:作者演講)

本文為尋找中國創客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