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年規劃出爐,金融科技發展進入快車道,誰將贏得先機?

在流量紅利消失之後,金融科技轉型是必然的,但並非所有的機構都能獲得成功。

金融科技迎來首份發展規劃。據央行8月22日公告,近日印發《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下稱《規劃》),明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四梁八柱”,進一步增強金融業科技應用能力。

《規劃》明確了六方面重點任務,其中就包括增強金融風險技防能力,此外還有加強頂層設計、強化金融科技合理應用、強化金融科技監管等。

業內人士指出,這是我國金融科技第一份科學、全面的規劃,是金融科技發展進程中的里程碑。

近年來,金融科技發展生機勃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服務的效率,例如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移動支付、解決企業和個人融資難的互聯網金融等。但與此同時,由於金融科技電子化、虛擬化等特點,延展了金融業風險管理內涵,使風險更具隱蔽性、傳染性和外溢性。

確定六方面重點任務

《規劃》確定了六方面重點任務,包括加強金融科技戰略部署,從長遠視角加強頂層設計;強化金融科技合理應用,將金融科技打造成為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賦能金融服務提質增效,使金融科技創新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民生;增強金融風險技防能力,做好新技術應用風險防範;強化金融科技監管,增強金融監管的專業性、統一性和穿透性;夯實金融科技基礎支撐,持續完善金融科技產業生態等。

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當前我國正從“供給側改革”深入至“金融供給側改革”,金融體系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愈加嚴峻,急需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金融運行效率。金融科技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是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驅動力。通過加大金融科技研發力度,有助於提升金融產品的多樣性和覆蓋面,健全金融科技監管體系等手段,為金融體系高效運轉提供新動能。

“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進入新階段之時,央行印發了《規劃》,這是我國金融科技第一份科學、全面的規劃,是金融科技發展進程中的里程碑。”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分析稱,《規劃》明確了科技創新的邊界和發力方向,提出了16字原則:“守正創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開放共贏”,尊重科技發展的開放性,引導創新資源重點發力普惠民生領域。在監管有形之手的乾預下,著力於解決普惠金融痛點和難點,致力於降低金融服務門檻、擴大金融服務範圍的科技和模式創新,會迎來更大的增長空間。

對於《規劃》強調的“安全可控”,薛洪言表示,新技術應用難免帶來不確定性,與安全可控原則難以兩全,未來圍繞金融科技效率與創新的平衡,將持續影響金融科技探索與應用的力度和空間。

央行曾多次提及金融科技風險防範

本次《規劃》六大重點中,有關增強金融風險技防能力的具體要求為:正確處理安全與發展的關係,運用金融科技提升跨市場、跨業態、跨區域金融風險的識別、預警和處置能力,加強網絡安全風險管控和金融信息保護,做好新技術應用風險防範,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董希淼表示,金融科技是決定金融業未來轉型創新的關鍵變量,但金融科技在重塑金融業的同時,也對金融穩定帶來一定影響。金融科技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由於其電子化、虛擬化等特點,延展了金融業風險管理內涵,使風險更具隱蔽性、傳染性和外溢性。

事實上,圍繞金融科技的風險,監管已曾多次表態。今年兩會央行記者會上,央行副行長范一飛回答新京報記者有關金融科技發展的提問時稱,要強化監管科技應用,提高金融風險甄別、防範和化解能力。

今年5月,央行科技司司長李偉發表的《人民銀行加強金融科技規劃,行新舉措推動金融科技行穩致遠》文中,提到風險逾20次。李偉稱,新技術應用為金融服務提質增效的同時也可能引發新風險,要強化監管科技應用增強金融風險技防能力。

薛洪言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近年來金融科技快速發展,效果顯著,但在經濟下行、金融防風險的複雜局勢下,科技驅動金融的新模式也引發了一些擔憂。在此背景下,《規劃》明確提出將金融科技打造成為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可以蕩滌市場中的雜音,引導全行業集中精力發展金融科技,金融科技發展會步入快車道。

金融科技發展進入轉型期

“當一些銀行人談金融科技時,他們會大談IT流程改造,也會談一談區塊鏈應用和大數據整合,他們會強調金融科技的本質是金融;當一些互金創業者談金融科技時,他們會大談大數據風控,也會談一談流量變現等,在他們眼裡,他們的企業本身就是金融科技。”這是一段業內流傳的關於“千面”金融科技的解讀。

我國金融科技從什麽時候火熱起來的?有業內人士認為是從2014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互聯網金融”開始,過去幾年金融科技主要表現為互聯網金融。同時,包括銀行、券商等在內的傳統金融機構也積極擁抱金融科技。

“中國人口基數大,面向C端的業務創新相對簡單,發展速度很快。而開拓C端市場的核心要素是流量。無論砸錢打價格戰拚補貼,還是打造各類消費場景拚體驗,導入流量並轉化成客戶就是王道。到目前為止,各家公司依然還在做流量生意。而各家金融機構的網絡金融創新,也主要聚焦於零售客戶。”董希淼介紹。

金融科技的發展不僅由市場層面推動。2017年5月,央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員會,旨在加強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規劃和統籌協調。范一飛在今年兩會回答新京報記者提問時介紹,去年底,央行又會同發改委等部門,在北京、上海、廣東等10個省市啟動了金融科技應用試點,重點圍繞加強金融科技應用、做好頂層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數據資源融合運用、強化監管科技應用等四方面為金融科技服務實體經濟、提升分析計劃能力提供實踐經驗和相關借鑒。

在董希淼看來,未來我國金融科技將呈現出幾大發展趨勢,其中在重心上,將從爭搶C端到發力B端。他表示,過去C端市場是爭奪重點,在線支付、網絡借貸等成為重要業務。而普華永道認為,中國互聯網下一個風口將出現在B端,科技企業賦能B端服務C端將成為主流商業模式。

在技術上,將從移動互聯到萬物互聯。董希淼分析稱,6月6日,工信部發放首批5G商用牌照。5G不僅是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更是經濟和社會發展基礎設施。隨著5G時代到來,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將深度發展,物聯網、虛擬現實/擴增實境等將加速應用。這將深刻改變金融的產品和服務形態,並很大程度上將重構金融業務模式。

董希淼稱,在流量紅利消失之後,金融科技轉型是必然的,但並非所有的機構都能獲得成功。B端市場與C端市場具有本質的不同,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新京報記者 陳鵬 程維妙

編輯 王宇 校對 陸愛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