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基金大佬縱論A股:看重細分龍頭 貿易戰影響經濟結構

  基金大佬縱論A股投資:今年更看重細分行業龍頭 貿易戰將影響經濟結構

  來源:證券時報

  在3月22日下午的投資分會場上,來自券商、保險、公募、私募等機構的業界精英,圍繞今年A股新格局、投資新動向,以及中美貿易戰影響,展開探討與分享。本次圓桌論壇由深圳望正資產公司合夥人王鵬輝主持。

  與會嘉賓普遍認為,估值提升行情已告段落,今年更注重行業內部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中美貿易戰是全球結構重大改變的表現形式,短期對市場有一定衝擊。

  估值提升行情告一段落 看重行業龍頭股

  王鵬輝:林鵬總和東方紅的投資特點是重視巨集觀,但是更重視產業和個股。請林總講講,在目前情況下,未來的機會在哪裡?對整個巨集觀經濟的看法是什麽?

  林鵬:坦率講,我們在巨集觀方面的把握性不是特別高,也較難很好地應用到投資上,相對來說,我們會更加側重於行業及公司的研究,確定性更高。但巨集觀很重要,我們需要對巨集觀的季節有感知,是乍暖還寒還是夏日火熱,應該在這種大趨勢的判斷下再去做行業和公司研判。

  從公司或行業角度看,不同的巨集觀環境對微觀企業的影響不同,事實上在較緊的巨集觀環境下,優秀公司可以擴大它的競爭優勢,如果巨集觀環境非常好或者行業發展狀態很好,其實並不有利於最優秀的公司去持續提升競爭力,大部分的公司都會發展很好。今年去杠杆背景下資金會緊張一點,但是A股大多數的行業龍頭,它們的現金、財力狀況都非常優秀。

  我們並不把公司簡單地分為價值股或者成長股,同時也不是隻買低估值公司的投資機構。我們對公司都會用價值投資的方式去研判,也許相對高估值的公司也會成為投資標的,關鍵是看它未來的成長太空、競爭力。

  去年的估值大提升應該是十年級別的,2007年以來藍籌股的估值一直往下走,直到2015年到了一個極限低點,去年這種估值修複表現非常劇烈,今年這樣的修複再大幅提升的可能性比較小。

  關注盈利的提升,賺長期成長的錢。去年,很多傳統行業的盈利、利潤率提升速度非常驚人,比如水泥、石膏板的利潤率回升20%左右,與此相對照的是高科技行業利潤率在非常低的位置增長。我們非常關注哪些企業的競爭力在現有狀況下能夠進一步提升,從國內龍頭成為全球龍頭,從中大型市值公司成為巨型市值公司,分享業績成長的收益。

  現在中國的龍頭公司能夠遠遠超出原有國際龍頭的淨利潤率。原因有幾方面:第一,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無論是工業品還是消費品,比如汽車等,都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市場,這意味著規模可達到很大程度,成本下降很快,規模經濟效應很強;第二,中國企業家對於企業的發展,有非常強烈的進取心,長期不斷致力於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第三,中國勞動力薪酬的增加幅度,一般來說都是低於企業盈利的增長幅度。綜合這些,中國在成本端有巨大的優勢,同時,中國相對比較鼓勵企業通過合並以及一定程度的壟斷,去獲得超高的利潤。

  雖然今年不期待在估值的提升上獲得很高的投資回報,但是長期來看中國製造業等行業龍頭公司,只要競爭優勢逐漸加強,盈利能力的提升也許會超出我們的想象。

  王鵬輝:朱平總剛才說到兩個重估,一個是銀行地產的重估,另一個是科技類、醫藥類的重估。第一類重估還會有一波更猛烈的上漲嗎?或者後面就開始科技、創新類的重估?還是說這兩個重估都結束了?今年市場變量可能是CDR(存托憑證),有請朱總來跟我們講講。

  朱平:現在市場應該是比較難受的階段,因為大家知道獨角獸擴容是非常大的,雖然很多都是科技股,在科技股方面會有一些情緒上的正面作用,但應該更多一點謹慎。因為中國現在很多股票還是太貴了,尤其是科技股。至於銀行和地產,本來在1月份高點時,銀行股大概是1.2~1.5倍PB(市淨率),現在又跌回去了。所以,在現在這種情況來說,我想行情應該還沒有結束,但是短期應該先放一放。而科技股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可能有一些零星的波動。

  相對來說,醫藥股的基礎可能會更好一些。原因,第一,好的醫藥股確實很多都在A股;第二,醫藥股調整了很多年;第三,從基本面上來說,工程師紅利方面,中國在醫藥公司方面也有一定的優勢。

  但是,從整體上來講,今年可能屬於個股的行情,無論是傳統的還是科技的股票,你可能需要找一些個股的機會。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去年我們的名義GDP比較高,名義GDP從2016年的百分之七點幾漲到了去年的十一點幾,這個幅度非常大。我們知道企業的利潤和名義GDP相關,那麽,今年的名義GDP現在還有10%左右,但是也要看後面PPI下降的程度。如果名義GDP又回到2016年的話,那麽企業盈利就會比預期的差。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在今年我們還是不要有太大的預期。

  王鵬輝:史博總搞了一個本福特法則,我頭一回聽這個神秘的法則。請史總談談風險。巨集觀經濟有什麽風險,市場會有什麽風險?

  史博:巨集觀經濟和市場的風險都在於上漲,如果房價不再快速上漲,我覺得金融環境就會相對平穩,風險就不大;如果價格波動大,尤其是向上波動大,就容易出現比較大的風險。這和目前的預期不一致,不一致的時候,所有的政策都是相互博弈的。比如房價如果漲了,那麽頒布的政策可能會更嚴厲更長效,這麽就可能產生政策定居效應,突然超重,反倒使得金融體系變得不穩定。

  今年估值提升過程差不多告一段落。重估比較充分的時候,市場需要盈利的驅動,而盈利驅動和ROE、淨資產收益率的提升相對來說會比較慢,會形成震蕩市。在這個震蕩市中,從投資角度看,只要不大漲,還是謹慎樂觀,而一旦快漲,反而謹慎。今年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更多的是需要在更寬廣的角度環視多個行業,多一點逆向思維。

  在提高勝率方面,我們也確實感覺到整個金融系統對風險的關注越來越多,我們最開始先在固收體系中,尤其是信貸評級中,做南方基金自己的系統,更準確地識別風險。在股票這方面,也想逐漸把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和投資結合起來,初期可能會提供一些輔助作用。一方面幫助選擇好的公司,另一方面規避比較差的標的。

  王鵬輝:董總對巨集觀經濟發表一下看法。剛才講了這麽多,你聽了之後有什麽感受?

  董承非:今年以來,大家已經感受到比去年賺錢難多了。年初那10天,跌幅相當大。整體而言,以公募基金平均的收益率來看,可能比去年要低。還有一個是高善文博士提到的巨集觀角度,我理解的是他對周期的盈利相對悲觀,因為量一放出來價格就不行了。去年巨集觀利率這麽高,市場還這麽好,主要是因為業績嚴重超預期。我自己今年覺得壓力還是較大的,至少市場分歧不小,行業的波動也較大。

  今年,周期這塊我分了兩類,一類是看價格的,一類是看量的。看量的來說相對會好一些,不會像看價格的那麽明顯。

  關於風格,去年市場風格結構性很明顯,歷史上這種極致的風格不多,最近的就是2013年和2017年。今年巨集觀層面利率不再提升的話,我認為今年風格會融合。

  年初上證50上漲還是有力度的。春節前進行匯報的時候,我曾說今年中證500應該不輸給上證50,因為就像林鵬提到的一樣,中國的市場很大。去年都在討論以上證50為代表的巨頭,其實中國的行業有很多,其中又有很多的細分龍頭。今年比較看好中證500指數,它的市值太空基本上是在100億~900億,而且這裡面很多是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可能堪比十年前的美的、格力。

  王鵬輝:今年講的很一致,對整體的判斷,沒有特別大的爭議。林總你聽下來有什麽感受?

  林鵬:去年市場有非常鮮明的特徵就是大市值、藍籌,有幾個超強行業白酒、保險、家電等,但今年這種打上標簽的市值、行業都不管用,我倒覺得有一些行業裡的個股估值水準會有很大突破。以前A股有著鮮明的同漲同跌性,但今年可能各行各業都很平均,行業內會有很大分化。

  我們的估值和國際市場處在融合階段,邊際資金量即海外資金,對A股的影響越來越大。雖然我們覺得很多行業估值超估,但行業內部有競爭力、國際範兒的,能夠滿足國際投資者眼光、滿足更長期投資需求的這類公司,估值可能會有所突破。

  貿易戰是全球結構

  重大變化的表現形式

  王鵬輝:最後,我想問的是中美貿易戰的問題,簡單聊一下,每個人花一兩分鐘講一下,林總你先來。

  林鵬:真正的貿易戰到底會不會發生,會發生到什麽樣程度,我確實沒有辦法預估,也不敢在這方面作預測。

  美國的貿易戰並不是僅僅針對中國的,對歐盟、德國的影響也非常大,從這個角度來說,它會遭到全球強烈反對。從川普的風格來說,他是一個商人,習慣的做事風格是先漫天要價,再逐漸談判。

  從微觀角度來說,我所了解的是,大多數比較優秀的企業在2年前川普當選之後,就開始在做準備,包括在美國建廠、建生產基地,想辦法減少貿易戰的影響,或者規避貿易戰。

  從投資上來說,可以通過分散風險,不集中對某個相關因素關注過高,盡可能降低這種情況對於投資產生的衝擊。

  王鵬輝:中美貿易戰的問題,董總簡單聊一下。

  董承非:這個問題太難回答了,如果發生最極端的情況,短期對市場的衝擊肯定非常大,這個毋庸置疑。我自己覺得,也許沒有想象的那麽嚴重,真是到了很極端的情況,衝擊完過後可能也未必需要這麽擔心,國內的政策工具還是很多的。

  王鵬輝:主流投資者沒有太考慮(中美貿易戰)這種狀態,所以討論一下也是很有價值的,史總來談一下。

  史博:我覺得大家沒有考慮也是有一定的原因,這個原因是什麽?西方社會有一個共識,貿易自由是社會進步的一個基礎,這個共識是這幾百年來形成的,川普並沒有說要挑戰這個共識,他的意思是說,我們是一個雙贏的結局,但是過去總共是100塊錢,咱倆雙贏,你拿90塊錢,我隻拿10塊錢,我贏的太少了,應該咱倆一人各50%,或者是我贏90%,你贏10%,他是想要更多的利益。

  從應對的角度來講,中國相對更從容,能夠更從容在於什麽?在於我們存在著一個比較大的社會結構層次豐富的市場。中國內需比較豐富,如果能夠做得更好一點,就是把貧富差距進一步縮小,再結合著稅收、制度改革,內需潛力非常大,他人雖然讓我們損失了,但是他人的損失更大一些。這樣的話,負面的影響就會減少,但是花費的時間可能會比較長。所以,外部的不確定因素也使得對市場要更有耐心。

  王鵬輝:嚴格說就是路線自信和制度自信,以不變應萬變。

  朱平:我們現在進口比較多的是石油和集成電路,假如把新能源汽車、半導體、集成電路都做成的話,這塊可能有2萬多億人民幣太空,那就好多貿易順差,但如果人民幣升值,就會有很多產業做不了,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之前中國產業結構比較低端,所以我們做,美國也沒有什麽問題,他們可以往更高端的方向去做。但到現在這個位置,他們覺得如果我們把飛機做了,他們就沒有後退的地方了,川普就覺得吃虧,對“要技術不給市場”的做法有意見。中國如果繼續往前發展的話,全球的分工格局肯定會發生重大變化。

  第三個問題,這其實是我們還沒有想過的事情,就是中國和美國要共同做很多的事情,我們看到的貿易戰應該是全球結構重大改變的一個表現形式,如果解決得不好,大家可能都不會好過,如果解決得好,那可能就是我們現在預期的那種樂觀結局。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