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朝皇帝究竟有多愛吃豬肉?日常飲食和皇家祭祀均離不開它

不是跑馬的漢子嗎?大草原的英雄,難道不該吃牛羊肉?

乾隆四十七年,這一年,四庫全書修撰完畢;這一年,十五阿哥顒琰的第二個兒子在擷芳殿出生,誰也不會想到,這個看起來皺巴巴的小嬰兒,將成為大清最摳門的皇帝——道光。

這一年,乾隆71歲。這位71歲的老人,仍然在除夕夜興致勃勃地舉辦了禦宴。所用的食材單如下:

豬肉65斤,豬肘子3個,豬肚2個,小肚子8個,膳子15根,野豬肉25斤,大小豬腸各3根。

肥鴨1隻,菜鴨3隻,肥雞3隻,菜雞3隻,關東鵝5隻,野雞6隻,魚20斤。

羊肉20斤,鹿肉15斤,鹿尾4個。

可以想到的只有四個字:豬肉開會。

清朝皇帝究竟有多愛吃豬肉呢?豬肉不僅出現在日常飲食和宮廷飯局上,也出現在皇家祭祀裡。清代皇室的祭祀是薩滿教,儀式當中少不了的是煮神豬環節。據說,被選中的神豬要全身黑色,膘肉肥厚——這樣幸運(好像很難評價是不是幸運)的豬豬才能成為每年唯一活著走進紫禁城的豬豬。宰殺之後的豬豬,要“去其皮,按節解開”,然後,嗖的一下,它被扔進了坤寧宮中的一口大鍋。

是的,我沒說錯,是坤寧宮。這真是一個神奇的宮殿,不僅見證了崇禎皇帝的周皇后自殺,也見證了康熙、同治、光緒、宣統皇帝的婚禮,而更多時候,這座宮殿要見證的是豬豬的烹飪過程。

烹飪過程非常簡單,就是在純淨水裡煮,煮好後分切在碗裡,皇帝先帶頭象徵性地吃肉,而後欽點各位王公大臣,后宮嬪妃。

不是跑馬的漢子嗎?大草原的英雄,難道不應該吃牛羊肉嗎?直到翻閱資料,在《後漢書》找到這樣一條:“挹婁……好養豕,食其肉,衣其皮。”

挹婁,就是滿族人的祖先。

再想一想滿族人的故鄉東北,邏輯一下子通順了。

東北自古是苦寒之地,漢族人隻敢在遼寧一帶生活,因為往北就太冷了,且種不了莊稼。而在眾多牲口裡,大概只有脂肪厚的豬豬,才能抗住東北的氣象。

東北菜裡面的硬菜,幾乎都是豬身上的:鍋包肉、溜肉段、溜肝尖、烀豬爪子、大肘子、豬肉燉粉條、排骨燉豆角、酸菜大骨、血腸白肉、蔥爆拆骨肉、尖椒護心肉、豬皮凍,豬頭肉拍黃瓜……

也許,寒冷的冬夜裡,只有脂肪在高溫下散發的嘎嘎的香味,才能抵禦嚴寒。

沒毛病。

不過,這份象徵著皇帝的榮寵的豬肉,並不是那麽好吃。因為食材再好的豬豬,不放調料,實在是難以入口的。永遠不要低估中國人民的智慧。首先,最常吃到肉的乾清宮當差侍衛想出了一個辦法,偷偷準備一種草紙,這可不是普通的草紙,也不是用於更衣如廁的草紙,它在醬油裡足足浸泡了一天一夜,充滿了醬香。把這張草紙帶在身上,吃的時候拿出來,浸在肉湯裡,將肉浸在肉湯裡吃。

久而久之,有太監琢磨出了生財之道,暗中在袖子裡藏好了醬油草紙或者鹽水米紙,送福肉的時候,哪位大臣給了小費,就悄悄把佐料紙遞給他。可不要小看這一筆進账,要知道,在乾隆朝,這樣的祭祀,一個月就要有兩次,那麽多大臣,感覺真的可以掙好多零花錢!

本文刊發於《Vista看天下》第410期

豬年,“看天下首富”等你來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