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國茶葉是如何走向全世界的?

我國是茶的起源地,現有的古代文獻中對於茶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農氏時期,傳說中便是神農茶最先發現了茶。

除了這些古代文獻記載,我國也陸續出土了一些實證,例如80年貴州的晴隆縣出土了一批100萬年前的茶籽化石。浙江也出土了東漢時期用來飲茶的器具。全國各地數十省均陸續發現了樹齡上千年的古茶樹。

也有人說印度是茶的起源地,據考證,茶樹的起源大約在6000萬年前,那個時候,印度可還在海底,怎麼可能是茶樹的起源地。

最終國際證實,茶樹起源在我國的四川、雲南,從此處開始傳播,向南傳播時,茶樹朝喬木化、大葉種發展;而往北傳播時,茶樹朝灌木化、小葉種發展。

近幾年的數據顯示,我國的產茶量雖然排第一,但人均茶葉消費量隻排到了第十九,前幾位反倒是英國、愛爾蘭這些不產茶的國家。

我知道咱們國家人多,但這個數據是跟喝茶的比例有直接關係,跟人數關係不大。例如英國有50%的人飲茶,而我國只有10%的人飲茶。

既然我國是茶的起源地,那茶是怎樣傳播至全世界的呢?

漢朝之前,茶被當做草藥使用,到了漢朝,才融入日常生活中,成為了飲品,不過當時的運輸條件有限,茶只有貴族才喝的起。隨著朝代的變更,社會的發展,茶的種植區逐漸擴大,製茶方法也有了極大的改進,到了唐宋,才真正的融入大眾生活中,上至朝廷,下至底層百姓,都以茶為日常飲品。明朝之前的茶都是食用的哦。

唐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最為繁榮昌盛的年代,這裡就無需多言了,天朝的稱號不是白來的。此時也與周邊的日韓有了貿易往來,茶也在此時傳播到了日韓。

一直到大航海時代的開始,西方人抵達天朝,第一個嘗到茶的歐洲人是葡萄牙的加斯帕·達·克羅茲神父,其撰寫的《中國志》中描繪到:「如果有人或幾個人造訪某個體面人家,那習慣的做法是向客人獻上一種他們稱為茶的熱水。」

第一個品嚐到茶的是葡萄牙人,但真正將茶傳播進入歐洲的是荷蘭人,十七世紀開始,荷蘭殖民地東印度公司開始興盛,商船開始將我國與日本的茶葉運輸回歐洲,引發了歐洲的飲茶風潮。

茶剛到歐洲,自然是沒有什麼名氣的,無奈荷蘭人套路多,他們將茶塑造成了一種可以包治百病的神秘東方樹葉,開始大力推廣。下圖為《科勒的藥用植物》中記錄的茶樹。

雖然茶葉進入了歐洲,但十分昂貴,隻流行在上層貴族階級。要說平民誰腦子一熱,十幾天不吃不喝想奢侈一把,也是可以的,在咖啡店便可以找到茶葉和茶製品。當時主要以紅茶最受歡迎,口感柔順,提神驅寒。

一直到英國對荷蘭開戰,爭奪海上霸主的位置,三次戰爭後,荷蘭全面敗退,英國成了新的海上 霸主,茶葉從我國進口到了英國。當然,此時的茶依然是奢侈品。

後來隨著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英國的殖民地越來越大,成了「日不落」帝國,茶葉的進口量開始越來越大,在英國逐漸融入到了大眾生活中,不再是奢侈品。

我國當時的大清是封建社會,以農業與手工業為主,自給自足,英國東印度公司每年進口數量龐大的茶葉,沒錢掙,還一直虧,開始想辦法扭轉這個局面。

後面的事大家也知道嘍,鴉片開始反輸出到我國,這可禍國殃民了,進而出現了著名的虎門銷煙,鴉片戰爭爆發。

歷史大家都熟知,銘記即可,無需多說。

我國雖然一直是茶的故鄉,但在世界上並不是絕對的優勢,印度、斯裡蘭卡等國的茶葉產量與出口量都超越了我國,這都是因為十九世紀英國一位叫羅伯特.福瓊的植物學家。

19世紀時,東印度公司突然醒悟,茶葉的市場巨大,為何不將所有的管道把握在自己手中。於是委託羅伯特.福瓊來我國偷取茶葉的種植技術與茶種。

羅伯特.福瓊進入我國之後,喬裝成了中國人,剃髮梳辮,穿上長袍。從上海出發,經嘉興,杭州前往徽州、嚴州等我國茶葉主產區,最後返回到上海。停留一段時間後,又從寧波出發,經衢州到達福建武夷山種植區,最後將得到的種子,茶工等帶到今天印度的喜馬拉雅山南麓。

隨後茶樹的栽培成功,在殖民地大規模種植,發展迅速,最後成了世界上紅茶三大產區之一。

現在的阿薩姆紅茶,產自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錫蘭紅茶,產自今斯裡蘭卡;大吉嶺紅茶,產自印度孟加拉邦大吉嶺高原。這幾種紅茶是聞名全球的紅茶品種,都是從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種與當地野生茶樹雜交而來。

在1854年至1875年,英國的茶葉進口量上升了8倍之多,茶葉不再是奢侈品,被廣泛傳播至世界各地,與之相對的,是我國茶葉出口量的直線下降。

下圖中的紅色地點,是英國試驗茶樹種植的地點,在印度種植成功後,並沒有停止種植步伐。

盜取我國茶種和技術的羅伯特.福瓊也被稱為歷史上最大的商業間諜。

我國是茶的故鄉,但當前我國的茶不及英國,甚至印度,肯亞,也是事實。我國處於一個「種植面積第一,產量第二,外銷量第三,利潤第四」的尷尬位置。我國縱然現在處在上升階段,但基本是國內消費,現在走出國門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希望能早日出現一個超過「立頓」影響力的茶企吧。

以公道的價格,讓大家喝到承藝最佳的原產地好茶;以誠心的匠心,承藝精湛工藝,製作好茶;以客觀公正的角度與大家分享通俗易懂的茶知識。

瀏覽器 搜「承藝*茗茶」即可,望大家支持。


真誠的希望大家關注我:「承藝茶葉官方帳號」,更多精彩內容請在我的主頁中觀看:

好茶,承藝希望與大家一同品鑒。承藝,不斷傳承創新,隻做最好的茶。

關注公眾號:承藝文化(ID:chengyimc)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